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临床研究
2020-11-16缪崇镇
缪崇镇
【关键词】细节管理;血液透析;终末期糖尿病;蛋白尿排泄率;血尿氮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61-0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展到终末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影响,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为保证其效果并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应用细节管理,为分析具体效果而进行对比研究,现做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9月到2020年2月在本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共64例,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男性有19例,女性有13例;年龄为37到69岁,平均为(49.12±4.71)岁。实验组:男性有18例,女性有14例;年龄为36到69岁,平均为(49.04±4.67)岁。以上资料对比,得出结果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主要方式为指导用药、监测血压等体征、告知护理的重要性、病房清洁与消毒等。
实验组患者于常规管理自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具体措施为:①治疗前细节管理。为患者讲解透析治疗的流程、目的、效果与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危害等,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了解,进而提高其依从性;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缓解患者治疗前的紧张感,提高其治疗信心;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其是否存在不良情绪,若存在则要了解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②治疗时细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给患者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定期检查患者穿刺位置的皮肤情况,并监测其体征,若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做好血管保护,告知患者禁止剧烈活动,且避免内瘘位置发生碰撞;指导患者休息时体位,避免压迫内侧肢体。③治疗后细节管理。加强并发症预防,预防低血压,控制患者摄入水分与钠的量,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当患者发生低血压则要降低降压药物的剂量;预防低血糖,加强血糖监测,指导患者规律进食并携带糖块等可补充糖分的食物等;根据患者的身體情况与喜好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等,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调整;加强出院指导,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叮嘱其定期复查。
1.3评价标准
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指标,计算平均值并互相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对比数据。定量资料通过t检验,描述形式是(x±s)。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指标进行互相对比,具体数据见表1中内容。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指标均更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均更低,均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指标级差异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脏、肾脏、血管等器官产生损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一,会使患者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肾衰竭,危及其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具有理想效果,但该治疗方法的疗程较长,治疗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再加上患者主要为中老年群体,耐受较差,因此很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基于上述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应用细节管理,与常规管理相比,细节管理的质量更高,其符合标准化管理的标准,保证护理内容更加精确且细致,其更为关注细节内容,能使护理人员养成严谨且细心的工作态度,能够从心理、生理、饮食等多方面给予患者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为分析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笔者展开研究,结果表示:相比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均更低,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具有理想效果,能够使透析质量提高,降低蛋白尿排泄率与血尿氮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