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血管乳腺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6王敏
王敏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血管乳腺外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00-01
支架式教学主要是应用最新技术,对学生实施知识的讲解。将复杂的学习任务以阶梯化的方式分解,逐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血管乳腺外科的知识较多,而临床护理操作的能力、护士的思维能力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难度较大。文章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血管乳腺外科48例护生,在差异性的教学方式下,评估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血管乳腺外科48例护生,以双盲法划入支架式组与常规式组(n=24)。两组均为女性,年龄在20-23岁之间,常规式组年龄均数(21.35±1.37)岁;支架式组均龄(21.51±1.19)岁。组内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式组常规教学,跟随教师学习乳腺外科知识,根据教师操作记录和操作。支架式组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1.2.1准备阶段
提前为学生布置乳腺外科的患者病历资料,组织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分析病历资料、护理需求及注意事项等。组内明确分工,总结探究结果。
1.2.2实施阶段
使用5-10分钟的时间,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存在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补充护理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继续提出问题,比如“乳腺外科患者多具有哪些心理状态?”、“在沟通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在双向质疑中,进一步分析问题。支架式教学1次/w,可以在每周五下午开展,时间在60-100min之间。
1.3评价标准
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对护生能力进行测评,7个部分评分均在0~100分之间。评分高则护生专项能力强。邀请护生自主评价教学质量,从较好、尚可及不满三个选项中评价(满意率=较好率+尚可率)。
1.4统计学处理
SSPS20.0软件统计,t计算计量性数字,x2计算计数性数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支架式组与常规式组护生的基本能力评分对比
支架式组护生的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及信息管理评分等均高于常规式组护生,数据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试验组护生的自我基本能力评分比较
2.2支架式组与常规式组护生的教学滿意率比较
支架式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是95.83%,常规式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是79.17%,支架式组的教学满意率相对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支架式组与常规式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比较
3讨论
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引入、病情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讨论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支架式组护生的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及信息管理评分等均高于常规式组护生,且支架式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是95.83%,常规式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是79.17%,支架式组的教学满意率相对较高。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能够增强学生的技能与理论掌握能力,对学生临床思维加以引导。相较于常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可创新血管乳腺外科护理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综合上述内容,支架式教学在血管乳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提升护生的教学满意率,增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及思维能力,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