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2020-11-16包芬
包芬
【关键词】泌尿外科;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76-01
泌尿外科护理中留置导尿管技术比较常见,导尿技术作为临床基本的常见的一种操作技术,也是常见的医源性感染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尿管的留置更使患者尿路感染机会增加。留置导尿管常见的并发症是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是因为膀胱对细菌的冲刷受到尿管的阻碍,导致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所以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我院近一年多收治的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分组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效果做了对比,具体分析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对象,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分配。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3;平均年龄为(45.3±3.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1;平均年龄为(44.6±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定期对两组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无菌化培养处理,操作过程中保证培养皿干净整洁,分析鉴定两组患者的尿液。如患者尿液培养有脓球说明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没有发生异常说明尿液正常;对尿液样本检测后出现阳性反应说明出现尿路感染,结果为阴性说明没有出现尿路感染。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定期对患者的尿袋和尿管进行更换,尿管和尿袋的使用固定应比膀胱低,每日清洁尿道口卫生,对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流量认真观察记录,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2.2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
(1)插管预防护理。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情况,选择粗细适当的导尿管。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尿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尿管的型号。插管时应保证无菌操作避免由此引发感染;(2)引流袋的护理。引流袋的操作要保证其密封性,防止其内部侵入细菌。留置尿管时要避免引流袋受外部压力,外在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尿管扭曲或损害,从而增大患者尿路感染的几率;(3)膀胱的冲洗护理。指导患者每天增加饮水量(控制每天为2-5~3L),可有效冲洗膀胱中的沉淀物质,可有效避免出现尿路感染。
1.3观察判断指标
对两组患者留置尿管过程中的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如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感染例数等。采用我院自知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健康宣教、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80-100分;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表示不超过60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相关数据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和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本文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对其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由表1可知,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6.67%,研究组患者感染情况明显较少,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由表2可知,护理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7%、96.6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尿路感染的病症,感染率甚至达50%,患者一旦出现尿路感染情况,会产生尿急、尿痛、尿频、血尿、白细胞尿、腰痛发热、尿不尽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其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从多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细致、完善的护理,可避免患者因各种因素而发生尿路感染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在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整体治疗效果提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较早恢复健康。
本文通过研究可知,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感染率、住院和导尿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等都比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使护理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明显减少,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在l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