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早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11-16朴俐娜
朴俐娜
【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早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对照组选用SAP常规治疗,观察组选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Plt、DT、AP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早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凝血功能的改善,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重症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57-01
在l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危急重症疾病中的一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身体感染。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发现,胰腺炎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所导致的,进而使病情发展十分快速。因此,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需要尽早干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样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往,许多医生会采用SAP治疗,但是早期抗凝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我本次研究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其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凝血功能,延缓病情恶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重症患者的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在(50.8±2.3)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1:4,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5例、胆源性胰腺炎6例、酒精性胰腺炎3例、其他2例。观察组重症患者的年龄为26-77岁,平均年龄在(49.5±2.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0:5,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6例、胆源性胰腺炎5例、酒精性胰腺炎5例、其他4例。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年龄、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SAP常规治疗,具体治疗过程如下:首先测量重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糖、中心静脉压以及腹腔内压等指标,然后进行胃肠道调节、水电解质调节和酸碱度平衡。在早期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然后给予患者多巴胺或者是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血压。然后为患者从第一天治疗开始皮下注射4000U/d的氯化钠溶液,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天。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立刻进行针对性治疗。
给予观察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在SAP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SAP治疗与对照组方法相同,然后从治疗第一天开始,为患者皮下注射4000U/d低分子肝素,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d。
1.3效果观察
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了不同的临床治疗后,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治疗第1d、第7d的凝血功能指标,具体包括:血小板数目(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水平(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1.4統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Plt、PT、AP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治,全身炎症反应很容易使身体多个器官功能出现衰退,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许多专家进行研究后发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最重要的就是要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利用低分子肝素来治疗该疾病,改善凝血功能,低分子反诉属于抗x因子生物制剂的一种,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的分解和纯化后得到的一种药物,该药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作用效果快、出血率低等特点,能够在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同时,改善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将SAP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结合起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协同作用,阻断凝血系统的激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早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凝血功能的改善,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