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与开放手术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2020-11-16张强

健康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治疗效果

张强

【关键词】开放手术疝修补术;TEP;TAPP;腹股沟疝;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33-01

在普外科腹股沟疝疾病十分常见,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用手术修补方式进行治疗。开放手术为临床常用手术,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治愈疾病。但是手术创伤比较大,术后康复比较慢。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对腹腔镜下两种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疝修补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隨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A组20患者年龄为35-62岁;男性有13例,女性7例;B组20患者年龄为36-64岁;男性有18例,女性2例;C组20患者年龄为38-68岁;男性有14例,女性6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接受TAPP治疗:全身麻醉起效后建立膜外手术间隙,于脐下做切口,置入套管镜头,置人Troear建立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Hg。根据人体解剖机制对需要进行修补的区域进行完全暴露,选择高分子生物补片覆盖,固定补片后解除气腹缝合切口,术毕。

B组患者接受TEP治疗:基本操作同TAPP治疗,不进入腹腔,对腹腔腹膜外间隙进行分离,将高分子生物补片置人分离戳卡,于缺损部位展开固定。解除气腹缝合切口,术毕。

C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cm做手术切口,对疝囊位置进行确定之后还纳疝内容物,高位结扎疝囊之后行内环口网塞缝合,用高分子生物补片平铺固定,缝合术后切口术毕。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时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A、B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20例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A、B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20例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三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现阶段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修补为主,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主要采用有张力缝合修补术,逐渐发展为有张力缝合修补术,但效果仍然不理想,需要积极寻找新的手术方式。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A、B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20例患者;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A、B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20例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腹腔镜下TAPP与TEP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疝修补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腹腔镜下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且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能够清楚看到解剖结构,不会造成不必要损伤,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的临手术治疗中,TAPP与TEP均效果理想,安全性与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手术疝修补术,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治疗效果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