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0-11-16胡昌芝
胡昌芝
【关键词】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尿毒症;治疗效果;预后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29-0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渐提高,辅助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日渐优化。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肾性骨病及免疫缺陷。在本文中,笔者以我院血液透析室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临床病例样本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进行患者样本分组,旨在通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来实现后期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接收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临床病例用于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病例样本分为组1、组2。组1:5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为(51.0±5.6)岁;组2: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1-73岁,平均年龄为(52.0±6.1)岁。两组患者均包含慢性肾炎患者、糖尿病患者、痛风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同意分组护理治疗,同时在性别、年龄、住院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能够用于本次临床研究。
注: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尿毒症且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将脑部疾病、遗传学疾病及不配合治疗患者予以排除。
1.2方法
组1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将血透管路与透析器进行相连,用1L肝素盐水以每分钟150ml的流速冲洗管路,连续治疗时间为四个小时。
组2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在透析前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確认无异常后将透析器与静脉管道相连,按照先慢后快的方式打开血泵,同时注意药液的排气,防止空气进入。连续治疗时间为两个小时,之后将灌流器取下在进行血液透析两个小时。
1.3评判标准
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以及治疗后的PTH、Bun、Cr指标进行记录。其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食欲差、关节疼痛、口渴等,通过记录有症状的患者例数来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组1、组2患者疗效评判标准中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效果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症状出现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组2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比例低于组1,P<0.05,可见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对比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具体情况
2.2 PTH、Bun、Cr指标情况
经治疗,组2患者PTH、Bun、Cr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组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H、Bun、Cr指标详情
3结论
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是血液透析,而血透极易出现分泌功能降低、水合作用减弱等情况,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通过调整临床治疗方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程度,降低治疗过程的不适感对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非常有利。为了针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展开研究,笔者收集本院血液透析室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用于研究样本,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样本分组,组1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2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显示,组2患者临床症状明显较组1有所改善,同时组2患者治疗后的PTH、Bun、Cr指标水平优于组1(P<0.05),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对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极大改善患者自身的不良症状,同时对PTH、Bun、Cr指标均实现了有效控制,血液质量得到有效净化。可见,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