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2020-11-16杜荆秋
杜荆秋
【关键词】无抽搐休克疗法;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14-01
患者在患有该病症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还会对整个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压力。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且治疗过程若不加以控制极易出现病情加重或恶化,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等严重后果。针对该病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精神分裂症的整体治疗效果。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药物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5-50岁,平均(35.13±4.7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6-51岁,平均(36.25±5.06)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值得深入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奥氮平药物治疗,初次服用剂量为每日10mg,并在服用七天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逐渐加至每日15mg。
观察组患者采取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药物治疗,奥氮平药物服用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如下:患者面朝上躺至治疗台上,选取适量丙泊酚、依托咪酯等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确认麻醉发挥作用后,将电极与患者优势半球颞侧相连,并有效评估患者各方面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电量。测定电阻需小于1000Ω,通电电极5s。待患者达到休克状态后对患者进行加压供氧,选取浓度25%的250ml葡萄糖液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置入患者体内,时刻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变化情况。该种治疗方法首周共治疗三次,其后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维持在一至两次。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8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予以t检验,计数数据以%描述,予以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对比(n=5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为感知觉障碍,如出现幻觉、幻听等;思维障碍,如出现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情感障碍,如出现情感反应不协调、抑郁焦虑等;意志和行为障碍,如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等;认知功能障碍,如短时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缺陷。目前该病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与其个人、生活环境、心理等方面有密切关系。患者在患病后,病症严重程度、患病时间等方面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影响视觉、嗅觉等功能的正常使用,伤害神经系统致使其发生病变。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该病症危害性较强,在患病后需要及时接受药物及相关治疗,以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奥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对患者体内的多巴胺等进行有效抑制,合理控制患者的情绪变化。但该种药物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较弱,增强治疗效果可配合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该疗法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通过设备将电流作用于患者身体,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使患者在短时间休克的过程中改善患者大脑皮质层电活动,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治疗和恢复。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后体内5-羟色胺等物质受到损害,导致神经电生理功能下降,该功能中N2-P3电位与精神分裂症相关,P300电位与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振幅相比较正常人要更低。本文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证实药物联合电休克疗法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电生理功能,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对该病症患者采取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药物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同时促使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得到缓解改善,促进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精神活动,且联合治疗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