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治未病”思想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2020-11-16卢冬冬

健康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治未病气机反流

卢冬冬

【关键词】“治未病”;肝;胃食管反流病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12-0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或者食管组织损害的疾病。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GERD发病率为27%。我国的总体发病情况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西安地区成人GER主要症状、GERD、异常胃食管反流(AGER)和RE的发生率分别为16.98%、3.87%、3.49%和2.4%。浙江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RD初筛患病率为7.28%。GERD所耗费的直接医疗费用庞大,在美国每年为93亿美元,在我国经济负担也不容小视。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GERD已成为我国当今极为棘手的问题。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病后防复。GERD归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等,其病变多从肝脾论治。“土得木而达”,“木赖土以培之”。本文基于“治未病”思想,从肝的角度人手,可论治论防胃食管反流病。

1肝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道,中医将食道归属脾胃系统,而肝与脾胃关系密切。在经络循行上,《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其支者,从目系下颊车,环唇内”,“胆足少阳之脉……下加颊车……出气街”,“脾足太阴之脉……交出厥阴之前……属脾,络胃,上隔,夹咽,连舌本,散舌下”,“胃足阳明之脉……还出挟口环唇……其支者,循颊车……人气街”。可见肝胆经与脾胃经有不少交叉,说明肝与脾胃相互联系。在生理功能上,肝脾相互为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对精微物质的吸收和传输;脾主运化,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儒养,而使肝气冲和调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在病理上,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上逆,而致脾失健运,出现烧心、嘈杂、反酸,以及纳呆、胃痛、腹痛等病症。因此,肝与GERD有着密切的联系。

2“治未病”思想在胃食管反流病从肝论治中的应用

2.1未病先防

预防GERD的发生是最为理想方法。《内经》首次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精神心理因素在GER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潘国宗等调查发现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GERD的患病关系较大。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与GERD症状发生存在相关性。中医学认为精神紧张、生气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属于情志方面的变化,受到肝的调节,即肝主疏泄。情绪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乘脾,横逆犯胃,至肝胃不和,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系列症状。另有研究显示在GERD疾病人群中气虚、阳虚、气郁三种体质得分最高,说明气郁体质与GERD最为有关。因此,通过疏导情志,调理气郁体质有助于预防GERD的发生。

2.2既病防变

GERD若已发生,应积极防止其加重和传变。清代叶天士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理论,GERD可根据此理论,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其变。

中医辨证论治时常出现有关肝的证型。近年来很多医家对GER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提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等证。朱生樑等认为GERD的关键因素是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对就诊的120例GER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调查发现肝胃郁热证(62例)、中虚气逆证(31例)为多,而胆热犯胃证(11例)、肝胃不和证(10例)、气郁痰阻证(4例)、胃阴亏虚证(2例)证比较少。章光鑫等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自2002年至2013年间国内公开刊登有关GERD中医辨证论治文献证型的分布,结果以肝胃郁热型、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分别占39.35%、21.89%,以及肝郁气滞2.57%,肝郁脾虚2.18%,总占65.99%。

GERD的燒心、泛酸等症状主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异常反流所致,说明“酸”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酸为肝所主,《内经》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与因“酸”而引起的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另有研究显示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可能主要通过脑-肠轴互动调节机制影响胃肠激素异常分泌,引起胃肠动力反应异常,以及增加食管的易感性,从而诱发烧心、反酸等症状。而任由精神心理因素始终影响胃肠正常功能,可使GERD长期持续,甚至进一步加重,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由此可知,早诊断早治疗GERD尤为重要。

因此,采取疏肝解郁、清肝和胃、柔肝制酸等方法治疗GERD可获得较好效果。另外GERD患者的饮食往往较差,消化功能不佳,从肝治疗可使气机舒畅,有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从而防止脾胃失健运,否则容易出现腹胀、腹痛、肠呜泄泻等病症。

3病后防复

若GERD已得到稳定或治愈,应防止其复发。GERD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在急性期治疗后停药半年,食管炎与症状的复发率分别为80%和90%。其常随饮食失节、情志失常而反复发作,并以前文可知,故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从肝论治,应嘱病人注意病后调摄。情绪不佳时应调畅情志,属于气郁体质应积极调节体质,以使病者远离致病因素,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疏肝和胃的药物,以防疾病复发。

总之,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从肝防治GERD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采用“治未病”思想从肝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相关的研究还较少,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与研究。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应积极树立正确的“治未病”思想,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整体观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期预防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猜你喜欢

治未病气机反流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便携电子打气机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