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精神抑郁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0-11-16曾晓东
曾晓东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精神抑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號】R74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91-01
终末期肾脏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而血液透析是临床针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采取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病痛造成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症状,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如何控制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精神抑郁症状发生,已成为目前临床相关学者重点讨论的话题。为此,本文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研究,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40例发生精神抑郁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未发生精神抑郁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中位年龄(62.5±3.5)岁;对照组为23例男、17例女,中位年龄(62.0±3.3)岁。组间患者资料对比存在较小差异(P>0.05)。
1.2方法
术后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病程以及睡眠质量等多种因素存在情况。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最终调查的各项因素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描述=n(%)、x2检验,当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最终调查结果
与最终对照组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程长、吸烟史、临床症状严重、个人月收入低、工作状态差、文化程度低及睡眠质量差等多种因素均较高,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危险因素分析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危险因素分析效果对比(n=40,%)
3讨论
终末期肾脏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患者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通过透析将血液中的毒素过滤和净化,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治疗过程中常会受到患者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会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为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篇文章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精神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精神抑郁的观察组患者存在的病程长、吸烟史、临床症状严重、个人月收入低、工作状态差、文化程度低及睡眠质量差等多种因素均高于未发生精神抑郁的对照组患者。而由于长期受到病痛影响,严重的临床症状,加之高额的透析治疗费用以及患者经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因此增加了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生几率;同时由于多数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医学知识的正确认知,长期对疾病产生的过度恐慌情绪,进而也会增加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生;与此同时上述诸多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致使加重了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生几率。
所以针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l临床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更多人性化的关怀,最大限度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生,提高临床血液透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