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风格连衣裙的感性品质探讨

2020-11-16余明泾陈俊智吴淑明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国风服装设计

余明泾 陈俊智 吴淑明

摘 要:在现代服装市场中,大量的服装产品对于中国风格的表现过于单一,缺乏深入人心的设计。针对现在中式服装同质化现象,本研究以中式风格连衣裙设计为例,应用感性工学技术,针对消费者进行中式连身裙的感性评价、风格典范认知与喜好度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厘清消费者对于中国风格服装设计之感性需求,辨识出影响消费者对中式服装设计评价之重要魅力因子,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帮助设计师有效的构建中式风格的服装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感性工学;服装设计;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3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随着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审美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中产阶级自我意识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东方元素的设计,“本土设计”与“设计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东方风格以及活化传统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市场,借由强调传统文化的应用,建立服装品牌独特的辨识性,创造感性的消费者文化体验,成为服装企业提升产品价值与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与手段。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将中国风格融入服装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根据前期的文献的调查发现,以往大部分探讨中国风格服装设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的角度或是从设计手法上进行的论述,抑或是以商业济模式、行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透过感性的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以量化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中国风格服装设计的魅力因素,针对受测群体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对于中国风格的感性认识作为后续的研究依据。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希望为未来的中国风格设计研究提供提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包括:一是,识别消费者对中式风格服装的感性意象[2];二是,探究这些情感属性背后的归属因素;三是,探讨消费者对于中式风格服装的感性特质以及典范性与喜好度之间的关系。各阶段如下:

(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样本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试样本图片,是从相关网络上取得的中国风格连身裙的图片。对收集到的500 余件流行服装作主观评价,将造型相似的部分样本予以删除,仅留下具有能够明辨造型、线条、材质等个别特征的产品图片先行收集整理出100张,委由6位服装专家所组成的焦点小组进行讨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式服装的形态特征与情感属性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颜色因素的干扰,采用黑白图片作为样本的刺激物。最后,通过焦点小组选取19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如图1)。

(二)中式服装感性意象的设定

意象语汇的挑选是根据访谈的相关评价词汇,找出适合于形容风格意象[3]的形容词对。再委由 6 位专家组成之焦点小组进讨论,根据测试刺激物样本所具有之感性意象特质,舍去不恰当的形容词后、挑选出最终11组形容词对:庸俗的-优雅的、休闲的-正式的、保守的-性感的、阳剛的-柔和的、呆板的-活泼的、传统的-创新的、复杂的-简洁的、大众的-个性的、华丽的-质朴的、西式的-中式的、不喜欢的-喜欢的。

(三)问卷设计

为了比较现代中国风格服装之意象差异,接着以网络问卷的方式,以上述19张中式连衣裙图片作为测试样本,分别对60位受测者(30名服装设计专业人士,30名非设计专业人士)进行了SD语义调查,本研究问卷经由访谈整理出,要求受测者根据其心理认知在评分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评定,经由量表的实施找出现代中国风格服装的感性意象。名受试者都被要求对这19件衣服的9种情感属性和中国风典型性以及对设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三、结果和讨论

(一)中国风服饰情感属性评价因子分析

基于建立的19件连衣裙情感属性评价均值矩阵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对中式服装的各因素进行计算,并对各因素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从样本图像的情感属性评价结果中可以提取出三个主要因素。创新因素包括保守——性感,传统——创新,安静——活泼,大众—个性四组形容词对;第二个因素涉及复杂-简洁,华丽-质朴,休闲-正式三组形容词对,称为简洁因素。第三个因素包括两个形容词对:庸俗的-优雅的和阳刚的-柔和的,被称为优雅因素。利用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准则对这三个因子进行了识别。这三个因素占提取总方差的88.68(如表1)。

(二)不同专业背景之感性与喜好度评价

就大陆地区服装风格的认知是否具有差异进行检定。分析结果显示:背景与样本之间没有交互作用,设计组与一般组对于样本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将受测者对于中国风格服装的喜好度以及对中式风格的感性认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利用SNK(Student-Newman-Keuls)多范围检定法,对所有被测者所给予的测试样本之代表性评分进行比较均值单因素分析(Anova),了解对测试样本的差异是否有某一模式或趋势,以看出中国风格服装喜好度差异以及中国风格典范程度差异。[4]SNK检定结果如表2、表3。

(三)中国风格服装的喜好度的分析

对于中国风格服装的喜好度调查,是借由量表的实施,找出受测者对现代中国风格服装喜好度的差异。检定的结果将19张测试样本分为A、B、C 3群,由表中可明显地看出受测者对于服装风格的喜好有明显的差异。3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分别是A群的NO.17、B群的NO.5、C群的NO.1。NO.17的款式在传统旗袍的基本样式上,在领口和门襟的结构上都做了创新,下摆改为多边形造型,造型大胆前卫,本文称将其归为“大胆前卫”一类;NO.5款式廓形简洁,连肩立领,无袖,收腰;NO.1造型为旗袍的传统琵琶襟造型,立领,上身为合体造型,下身为A字形蓬裙,印有传统图腾纹样;No.1样本为喜爱度最高的中国风格之典范“原型”;换言之,该款式连衣裙,是受测者所认为的最佳中国风格服装演变模式;而No.17则是最不受欢迎的样式,其款式造型不为受测者认同。现代中国风格典范性调查,是借由量表的实施,找出现代中国风格典范性差异与认知原型。[5]

根据问卷量表所得之评分以此为不同测试样本所具有的中国风格“代表程度”。为了解测试样本在代表性评估之差异是否明显,针对各样本之评分结果,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以0.05的显著水准加以检定。由分析结果可知,各测试样本之间的中国风格代表性有显著差异。(F=17.533,df=18,p<0.01)代表受测者对不同的服装样本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国风格代表性认知。再利用SNK检定法,对受测者所给予的测试样本之代表性进行配对平均数的检定(t-test),了解测试样本之间其代表性程度的差异是否有某一模式或趋势,检定结果如上图(所示。检定的结果将19张测试样本分为5群,由表中可明显地看出受测者对于中国风格服装的认知有明显的典范效果。样本15为最具中国风格的旗袍款连衣裙款式,是受测者认为最具中国风格意象之典范“原型”;而样本10则是最不具中国风格意象之典范性,其款式造型不被受测者认同。

四、结束语

本研究透过评估,量表调查与分析,将人们对于中国风格服装认知的心理感性层面的因素通过量化分析,获得若干结果:

(一)文中探讨了服装设计感性属性评价与中式风格魅力之间的相关性,归纳出中式连衣裙设计评价因子,包括:传统性、正式性与柔和性,发现各评价因子对于中国风典范性评价具备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

(二)根据单因子分析,将受测者对于测试样本的喜好度与中国风格的典范程度進行比对,受测者对于旗袍款连衣裙的喜好度有明显的差异。

(三)通过单因子变异数分析,SNK分群后,组别没有相似性,说明喜好度群与中国风分群具有差异性,受测群体对于中国风格的旗袍款连衣裙的典范性认知,并未与喜好度相关。

借由研究获得的消费者评价的量化结果,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进行中式风格服装设计之参考;在学术上,可以作为未来与服装风格设计相关研究的参考依据。在未来的研究中,会加入更多的质性研究方法,更好地利用量化的研究测量工具,提升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由于本研究的研究范围仅限定在女装范围内,在后续研究中,希望能够继续探讨不同类型服装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颜惠芸.文化元素转换时尚设计因素探讨——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镜花水月”时装展为例[J].设计学报,2017,22(02):1-23.

[2]林品章,许子凡,戴婉仪.高龄族群的绘画风格意象研究[J].设计学年刊,2014(02):25-44.

[3]洪珮华,林伯贤.台湾文创商品风格探究.艺术学报,2017(101):79-105.

[4]陈勇廷,庄明振.视觉与触觉意象评估差异之探讨[J].感性学报,2014,2(02):4-26.

[5]张抱一基于偏好的设计:魅力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装饰,2017,295(11):134-135.

猜你喜欢

中国风服装设计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陈耕时装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