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勾栏瓦舍研究综述

2020-11-16杨路英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戏剧商业

杨路英

摘 要:瓦舍,又称瓦市、瓦子、瓦肆,是宋代市民娱乐活动的集中场所,其中不但设有饮食、估衣、买药等鳞次栉比的店铺,还设有讲唱故事、表演百戏杂剧的勾栏。勾栏又称勾阑、构栏,是瓦子中用巨幕或栏杆隔起来的为艺人演出的固定场所,用以表演小唱、嘌唱、杂剧、诸宫调、皮影等各类民间技艺。瓦舍勾栏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音乐重心的重大转移,即由宫廷转向民间,也促进着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勾栏瓦舍;市民音乐;戏剧;商业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2

历史上的两宋王朝,辉煌与惨淡,荣耀与耻辱,双生纠结,曲折生长。那一段繁盛的市民文化回忆,也早已被历代文人墨客记述下来,恍如南柯一梦,却为后世的文艺发展留下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勾栏瓦市作为两宋时期市民音乐文化发展的代表性产物,一直占据着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专业的史学书籍还是古书回忆录等都对其有过一定的论述,笔者通过对相关书籍的查阅和以“勾栏”“瓦舍”“瓦子”“瓦肆”为关键词检索后得到相关专著约有20余本,硕博论文有共6篇,期刊论文约有60余篇,本文除去重复内容的文献,挑选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作品进行分类整理。

一、古籍中“勾栏瓦舍”的相关记载

近代以前并未存在勾栏瓦舍的专门性研究文献,但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起始,出现了一些记述北宋都城汴梁与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文化与市民生活的著作,如《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等,其中不乏对勾栏瓦舍及各类艺伎的描绘。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一书,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情况,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俨然是北宋强盛时期的浮世绘与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相得益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现实,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其中在卷二“东角楼街巷”记载到汴京就有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等8处,实际当不止此数。其中仅桑家瓦子及附近的中瓦里瓦,就有勾栏50多座。在规模较大的莲花棚、牡丹、夜叉棚、象棚等4个乐棚中,能够容纳数千观众。另外在卷三“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马行街铺席等”章节对当时的瓦子有过记载。卷五“京瓦伎艺”中对勾栏瓦舍众多艺伎以及艺人进行了集中的记载并描绘出了当时瓦舍的繁盛之况,即:“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周密《武林旧事》[2]全书通过介绍南宋时的皇室活动、宫廷礼仪,以及临安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节日庆典、教坊乐部等方面,展现了这一时期临安的整体风貌。在其“武林的都市风情”部分中对勾栏瓦舍进行了集中的描述。其记述了南瓦、中瓦、大瓦等5个城内瓦子及17个城外瓦子,并提到将北瓦、羊棚楼称为“游棚”,所谓游棚就是江湖班子带有流动性的表演之处。在章节末尾提出“路岐人不入勾栏”。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3]同样是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在其“瓦舍众伎”中对勾栏瓦舍中的各类百戏杂耍、说唱小曲等在《东京梦华录》的基础上有了更为细致的描绘。

吴自牧《梦梁录》[3]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史诸节,为宋代文艺的珍贵资料。在其十九卷“瓦舍”一节中提出瓦舍之意即“来时瓦合,去时瓦解”。并提出瓦舍前身并非演艺场所而是以供士兵嫖妓之处。之后记载了如清洽桥西熙春楼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中瓦子等杭州城内外的17处瓦舍。

之所以专门列出一节来阐述这类两宋市民文化生活回忆录,是因为笔者认为勾栏瓦舍作为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产物,必然就应该将其放在都城生活中去看待。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为近现代勾栏瓦舍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二、从古代剧场角度论述“勾栏瓦舍”

研究中国剧场就不得不说起勾栏瓦舍。中国古代剧场研究第一人周贻白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剧场史》[4]中第一次提出了勾栏在中国剧场史中的重要位置。古剧场研究学者廖奔先生在《中国古代剧场史》[5]中对勾栏的称谓、历时、地域、规模、构造、内容、经营、安排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考究。宋旸在其《宋代勾栏形制复原》[6]一文更是直面从我国剧场形制的演变入手,全方位复原了勾栏的形制、剧场部署、院落规模等。车文明在《中国古代剧场类型考论中》将勾栏瓦舍归为商业性剧场。另外还有一部分期刊从勾栏瓦舍的剧场结构入手。如胡甄杭《论南宋临安建筑之官式因素》与张甲《两宋时期瓦舍勾栏形制研究》文中,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勾栏瓦舍作为古剧场的功能分布,方位设置深入推测。秦建明更是在其《勾栏瓦舍试解》一文中以建筑结构的角度提出瓦舍就是并联的卷棚建筑,并分析了其所为演出场所所发挥的功效。

三、瓦舍文化与城市经济

两宋市民阶层的崛起,城市经济的发展,促成了艺术活动的商业化,而勾栏瓦舍作为文艺活动场所,便承担着商业交易的角色。张启龙《“瓦瘾”:华靡两宋都城的销金锅——论两宋全民享乐之滥觞》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瓦瘾”概念,他辩证地分析了勾栏瓦舍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与勾栏里的利润滚滚,造成了两宋时期“政治垮台,经济唱大戏”的奇特景观。张楠《从宋代瓦肆市场看我国古代商业音乐文化》将瓦肆勾栏界定为一种两宋时期全方位的商业性大众文化消费服务,它渗透着商业化、组织化、经营化、职业化的运作的城市功能。段海燕《从“瓦肆、勾栏”看宋代商业音乐文化》一文中提出瓦舍勾栏就是中国古代的公共剧院,观众买票入场,享受文艺表演。他还提出南宋城中一些异域歌舞的演出已经表明勾栏瓦舍进入了商业文化交流的阶段。

瓦舍勾栏的产生为宋代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他将文艺表演商品化,观众付出报酬而享受文艺表演,而勾栏艺人们早已形成了十分专业的组织模式为市民们上演一出出精彩绝伦、妙趣横生的演出。这极大促进了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也为各大民间技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四、瓦舍文化与宋元戏曲

瓦舍众伎之中杂剧等戏剧表演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大量学者着力于研究瓦舍勾栏中的戏曲音乐,他们探索勾栏对于中国戏曲形成了意义、勾栏中的戏曲音乐演绎等多个方面。穆凡中在其《勾栏瓦舍》[7]一书中用了十五段的篇幅介绍了宋、元两代的勾栏瓦舍,也特别介绍了在勾栏中宋杂剧如何变成南曲戏文;金院本如何变成北曲杂剧,即完整的中国戏曲是如何在勾栏中产生的。吴晟《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8]一书以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君将视点放在通俗文化层面,全神贯注当时蓬勃发展的瓦舍伎艺,探讨瓦舍众伎的文化内涵与基本特征,论证瓦舍勾栏演出的商业性效益、娱乐性目的与综合性体制,阐释了宋元戏剧由外观系列到内部构成的深刻变化,从而揭示了宋元戏剧繁荣的真正原因。杨庐丽也在其《宋代瓦舍文化现象探析》一文中分析了瓦舍的文化特點,得出其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和对民族戏剧走向成熟的促进作用。景李虎与苏春玉在其《神庙文化与瓦舍文化》一文中,探索了宋金杂剧发展成长的社会文化动力,指出我国农村戏剧的代表神庙文化和城市戏剧的代表勾栏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哺育了中国古代戏剧。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对勾栏瓦舍做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如康宝成在其《“瓦舍”“勾栏”新解》中从佛经中探寻资料并提出在佛教文献中瓦舍均系僧房,他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对瓦舍进行了新的定义。现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书籍中对勾栏瓦舍也均有记载,如刘再生在其《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9]中以“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为题综合地对勾栏瓦舍进行了描绘等。另外与宋代市民生活、杂耍技艺的图像资料与音频文件都对我们研究勾栏瓦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莹.东京梦华录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2]周密.武林旧事[M].合肥:黄山书社,2016.

[3]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盛录武林旧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2.

[4]周贻白.中国剧场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5]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6]宋旸.宋代勾栏形制复原[D].上海戏剧学院,2010.

[7]穆凡中.勾栏瓦舍[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8]吴晟.瓦舍文化与宋元戏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戏剧商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