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拓展策略研究

2020-11-16文婷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文婷

摘 要: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作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时代主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阐述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初中音乐教学拓展策略,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教学;拓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2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对各个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初中音乐作为艺术教育基础学科,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教学拓展已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助推器”,它使传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坚持开放性、教育性、综合性、科学性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拓展音乐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合理有效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延伸教学深度、广度,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提升音乐综合能力、适应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含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是育人价值、文化影响与关键能力的结合。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推进,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音乐学科中以音乐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孩童时代走向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是最重要的自我发展阶段,更是懵懂无知之时,被称为“多事之秋”,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过于严格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过度放松无法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由于音乐课程的特殊性能激发其心灵最柔软的那一面,促进其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1]。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拓展教学,在音乐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音乐在增强学生记忆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音乐需听赏旋律和记忆乐谱,间接增强其记忆力。《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编创活动,一方面考验了学生的敏锐度,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有助于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唱歌。音乐学科融合了德、智、体、美、劳多门课程,教师恰如其分的渗透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掌握必要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拓展策略

(一)注重音乐欣赏,提升审美感知

音乐学科的教学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种植审美的种子,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的提升。同时,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有所发展,已经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对于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设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欣赏音乐,提高审美感知至关重要。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首先,要在备课时反复聆听音乐作品,做到自己对音乐作品全方位了解,其次,从初中学生特点、音乐作品本身入手,找准教学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音乐特点,注重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品味音乐的魅力,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目的。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师采用故事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前预习的音乐故事;随后播放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四段不同音乐主题,请学生思考音乐表达的故事内容;而后结合四段主题音乐要素、演奏乐器、曲式结构,详细分析音乐作品,体会音乐表达的真挚爱情,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学会欣赏音乐,积累学习经验。

(二)整合艺术学科,突出艺术表现

音乐艺术具有极强的学科综合性,与不同学科的整合,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从学生特点入手,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音乐与文学等学科有效整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意境深远、色彩绚丽、内涵丰富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艺术表现活动,全面彰显学生青春活力,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音乐作品,通过拓展音乐教学的深度、广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蕴含的深刻内涵,掌握音乐艺术表现方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渔歌》(哩哩美调)教学中,首先播放课前整合的音乐教学视频,了解渔歌文化,感受音乐旋律,体会民歌魅力;而后,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表现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渔歌》(哩哩美调)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此外,在音乐教学中,提倡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鼓励多种形式展现音乐作品,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全面提升。

(三)挖掘音乐情感,深化文化理解

传统音乐課堂,大多数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歌唱技术方面,忽视了音乐情感教育,造成音乐教学缺乏感染力,学生不懂音乐表达的情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探究音乐情感表达方式,注重学生音乐情感培养,深化文化理解,唱出美好动听的歌声,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促进其家国情怀的提升。例如:学唱《我和我祖国》,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情感真挚、充满爱国情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祖国的富饶辽阔,理解祖国母亲的荣辱兴衰,感受盛世荣耀的中国梦,用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成立70余载变化的音乐视频,通过视觉、听觉生动形象的感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旋律、节奏、曲式对比分析音乐,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与音乐形成共鸣,产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的爱国情怀。

(四)注重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从中流露出创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学中学习者参与性的重要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音乐课程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这进一步说明了音乐实践活动所蕴含的价值,也正是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源泉。事实上,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潜质,面对信息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无法创新将意味着落后和淘汰。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不仅应当满足以往音乐教学中“我教你唱”的层次,而是应当将音乐理论、音乐技能及情感体验进行积累与融合,挖掘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依托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作为支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力,将能力素养的创新作为“新鲜血液”,开启更优质的音乐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得以丰富和拓展。例如:在歌唱教学新授结束后,设计拓展编创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活动要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和表达自我的空间与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创编能力,激发音乐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属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透过音乐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让人感受到生活之美。对于音乐教学和学习而言,音乐同样是艺术传递的载体,在新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以美施教、以乐育人”已成为时代主流,赋予了音乐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坚定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敏.探究核心素养在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明日,2019(37):203.

[2]王敬.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8):1.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