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影像创作中样本式表达溯源

2020-11-16刘倩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刘倩

摘 要:当代影像创作的趋势为主题化创作,针对创作选择题材艺术家通常采用样本式表达。此种表达方式可以追溯到德国杜塞多夫学派的冷静及旁观者视角。此文针对样本式表达的溯源进行了例证分析,并阐述了主题样本采样如何艺术化和更好地深化主题。

关键词:当代影像;样本式specimen;杜塞尔多夫学派;主题化创作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02

当前影像创作的趋势是主题化,也就是多数情况下,作者必须针对一个主题完成一组创作。近些年国内外的展览比赛也是将组照设为基本要求,单张作品呈现似乎越来越不符合时宜。在这种情况下,主题创作必须在系列作品中保持主题的连贯性才能成为系列。

一、样本(specimen)式表达

主题性创作的表现形式大多数呈现的是样本式。“样本specimen”一词来源于统计学的概念,有两个重要概念“调查总体”与“样本”,而样本的抽样方法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种方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大部分的组照也是以此种方式进行取样拍摄,可以理解为一种采取相似样本,借助不同样本之间的异同来深化主题的方法。这种相似和变化的延续丰富了题材的特征,深化了主题的内涵。主题创作跟采样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采样可以说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易获得成功的摄影方法了,这种方法被当代文献摄影和观念摄影师频繁使用,继而有了泛滥的趋势。采样的关键在于选题,即对现实中的什么东西取样,一般常见的有人的取样、环境(建筑)取样、事件取样等。[1]

现实生活中可取样的因素非常多,譬如对人的取样就可以按照人类学的角度、职业的角度、群体的角度来进行,譬如工人、农民、学生、军人、知识分子、清洁工,又可细分至老军人或残废的老军人或参加过某个战争的老军人等。基本上所有的可被拍摄的内容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相似性进行取样。依据连贯性的内在和外在特点,采样可以分为机械式采样和系统式采样两种。与机械式采样不同的是,系统性采样更强调对主题的多次阐释,因而也不一定是机械式的相似。[2]

机械式采样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例如拍摄了大量写有“拆”字的图片,画幅、景别都相似。再譬如我们经常在时尚杂志或网站看到的街拍,在某个街头抓取时尚男女的着装,这些都是机械式的采样。这些图片里面都以一个共同特点,比如都是年轻女孩,身材高挑,年龄段相似,都很前卫时尚,这种特征的高度统一使得采样在一起的画面并置在一起有了说服力。再例如在美国长大的艺术家Michael Wolf毕业于英国,关注亚洲国家的地域性文化,长期在中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创作拍摄。他曾将中国街头巷尾的“椅子”进行取样拍摄,取名《坐在中国》,大量的样本并置画册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椅子”文化。这种抽样方式更趋于机械式,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来反映主要问题。但是机械式采样必须并置展现,单独的一张拿出来分量是不够的。相似性的力量在大数量的并置呈现中显示出了新的力量,成为了当下摄影师们最为快捷有效的创作表现方式。例如《战后的年轻人》是荷兰女摄影师Claire Felicie 在2010完成的拍摄项目,这组照片中的年轻人均来自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前往阿富汗服役的第十三营的士兵,拍摄时间分为三个时期:离开祖国出发之前、战场之上、服役之后重返祖国。这些年轻人从上战场前的期待,到经历战争的洗劫,穿过死亡、悲伤,虽回到家园但是战争的影响将会伴随一生。这组正面凝视的肖像,让观者从眼神的变化中感受到戰争的意义,而此种肖像式采样的创作必须以较多的数量同时出现会更有震撼力。

相比机械式采样,系统性采样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更加严肃有艺术性,依然是具有高度相似的题材选取,构图、采光、景别都高度相似,也是系列并置呈现,但是其中的每一张单独呈现依然具有力量与观赏价值。拿杉本博司来说,这位在美国留学的日本艺术家,时间、梦想与回忆,东方禅意与西方哲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风格,被当今艺术界称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作品鲜有彩色,几乎都是黑白之感的水墨感觉,海景系列中他取材了多个不同的海域,海天相接,他自己曾说通过影像在思考史前人类和当下的我们看到的一切是否相同?或许只有海没有变化。看起来千篇一律的取景,极简的风格,却能吸引人驻足静静地去观赏。在公开的拍卖中,2008年杉本博司的作品三幅海景系列《Black Sea,Ozuluce /Yellow Sea, Cheju/Red Sea, Safaga》于纽约创造了亚洲摄影作品的最高价格165万美金。《海景》系列在公开拍卖中位居第七位。以杉本博司《影院》系列为例,他拿起相机面对废旧的影院,当对准屏幕开始曝光时,他会在荧幕上放映电影,超时间曝光下的电影故事在荧幕上形成了一段空白,由于长时间曝光及大画幅的使用使得暗处的细节被时间刻画的异常分明。多幅作品针对主题的阐释使得主题更加有深意,且每单张作品都可以作为探讨时间空间主题的代表,单独的影像也可以作为作品在美术馆进行展览且主题明确,这也是系统性采样的明确优势。

二、表达方式溯源

以客观的角度拍摄,不干涉对象,多张图片统一视角,展览并置呈现,这种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塞尔多夫学派。德国杜塞尔多夫摄影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系之一,由贝歇尔夫妇创办的摄影系,在德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高的声望。他们任教的20年期间培养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师,如Candida Hfer(坎迪达·赫费尔),Andreas Gursky(安德里亚斯·古斯基),Thomas Ruff(托马斯·鲁夫),Thomas Struth(托马斯·施特鲁特)。贝歇尔夫妇指的是Bernd Becher(伯恩)和Hilla Becher(希拉·贝歇),杜塞尔多夫学派深受贝歇主义的影响,是桑德摄影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它强调一种“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视角和冷静理性的纪录片态度。当代艺术领域,与杜塞尔多夫学派并行成为主要风向标的是美国的新纪实摄影,它强调媒体与表演为主流。

贝歇夫妇:伯恩·贝歇(Bernd Becher,1931—2007)和希拉·贝歇(Hilla Becher,1934—)的摄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观念艺术,类型学的研究,拓扑学的纪实文本。他们的作品可以联系到20世纪20年代新客观主义运动,诸如这样一些大师级人物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奥古斯特·桑德以及阿尔伯特·伦格—帕兹奇。贝歇尔夫妇的摄影类型持续了40年,形成了独特的客观摄影。他们最重要的贡献是以"industrial archaeology"为关键词,为建筑摄影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类型学。此种表现形式也被称为 “DEADPAN无表情外观”。二战后德国通过短暂的回复进入了黄金时代,但是在遭遇首次经济危机之后,德国单边高速增长停滞,传统工业开始尝试转型,而旧的工业建筑也被废弃。贝歇尔夫妇开始记录即将消逝的工业建筑,例如冷却塔、水塔、煤气罐等等,传统的工业建筑以图片文献的形式成了工业时代的见证。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工业景观的相似性、差异性、多样性,并带有极简主义的创作风格。影像类型学影响了一代摄影艺术家,并波及全球。

例如贝歇尔夫妇的第一代学生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的《肖像系列》是对于传统和师从的双向突破。他受到当时一個电视节目的启发,节目里播放明星的全屏肖像,每周换一个背景颜色,卢夫就请他的熟人、朋友、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背景颜色坐在镜头前,保持平静、面无表情,就像他的照相机一样,以标准镜头拍下一张张正面、侧面、半侧面的,人类面孔的标准照。艺术家即没有像桑德那样通过肖像表现人物的服饰表情、精神状态;也并不企图对他的对象进行类型学归类。他力图以标准化的方法来表现每一个个体,力求不带主观情绪。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探讨人的本质,而非戏剧化的表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既相同又不同。相同源于他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但是作为个体每个人都不同。另一位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Gursky)一生作品冷静的观察取样了多个不同主题点,例如赛车场、莱茵河畔、超市、商品交易场所、银行等等,通过样本式的拍摄呈现了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爆炸式前进、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快节奏生活等等,探讨全球景观下人类的空间以及世界的总体状态,安德烈·古斯基的作品曾两次打破拍卖纪录。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其他艺术家也同样在沿袭和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地创作出新。

三、结束语

艺术本就是不断创作发展的,摄影作为记录、构造现实的工具。在沿袭前人的方式方法之上,我们还需要创新,汲取优秀的方式,进行更好的创作实践。优秀的样本式采样拍摄是具有文献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艺术家们通过不同样本的题材拍摄,影像的聚集将会呈现出一个纷杂的全球视觉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卿侨.面无表情的景观——景观摄影的形式语言分析[J].大众文艺,2014(16):170.

[2]刘灿国.数字摄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