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扎染民间工艺培养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

2020-11-16陈灼华

艺术大观 2020年27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

陈灼华

摘 要: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美术教师主要是在课本教材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且教学内容往往平淡无趣,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致。此外,我国每位学生均需要面临高考压力,美术这一门学科逐渐被大众、教师所边缘化。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在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了美术、音乐、体育等辅助学科的重要教学意义。最近几年,在各级院校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下,美术学科重新回到学生视野中。美术教师也致力于研究怎样让小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吸取美术知识、塑造美术意识、提升美术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继而发现扎染民间工艺的教学与此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扎染民间工艺;培养;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2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美术教师应运用自身较为敏锐的洞察能力,精确捕捉到除课本教材外的其他教学资源。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对校园周边、生活点滴、大自然内等的海量事物通过认真观察、反复斟酌,精挑细选出较为适宜、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较强的各种类美术教学资源,在对此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妙的改进后,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中悉心传授于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加见识,还能够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致,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主动性深度学习,形成个人美术表现素养,大幅度提升美术学习效率。

一、扎染工艺在美术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扎染作为我国传统织物染色工艺的一种,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晋时期,独特性、手工化、民间化是扎染工艺的主要突出特点。在具体染色流程中,古代劳动人民需要先将待染色织物的一部分用线打绞成结做紧密结扎处理让其不能接触到染料、不被着色,其次进入染色步骤,最后将线细心拆除完成印染。我国文化部为了此工艺可以得到传承、发扬、保护、应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将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艺、四川地区的自贡扎染工艺列入其中[1]。

扎染这一我国民间美术技艺距离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较远,并且此工艺具有浓厚的继承、弘扬的现实意义,与我国推崇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高度契合。美术教师将扎染工艺引入到美术课堂中,将会迎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天性特征,在引起学生对扎染学习的热情、使其学习注意力得到有效的集中的同时,还可以高效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工艺传承的民族感、使命感。可以预计,在新课改指出的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要求下,美术教师将扎染工艺作为载体媒介。站在千年前工艺之美的视角下,以让学生学会、体验扎染工艺独特韵味为教学切入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其的观察、发现、鉴赏、创造能力熟悉掌握,能够跨越式提高学生个人的美术表现素养。但扎染工艺怎样才能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得到更深层的融合,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扎染技艺,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二、扎染工艺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有效举措

(一)以生为本,聚焦学习兴趣提升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受限于年龄范围内,再加上学生在小学阶段时的求知欲与好奇感较高、思维较为活跃,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发生精神不集中、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的不良学习状态。针对此问题,教师就需要在授课初期就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率先吸引学生学习目光,在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此前提,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创了兴趣激发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利用新颖的教学题材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生动地开展课前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对当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其美术学习质量得到有效加强。此外,在我国各领域目前迫切需求大量人才的大环境下,各级学校为了保证达成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纷纷强化了对学生的教学力度。对于小学校园来讲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渐增强,精神往往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所以在美术学习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其打造出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基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够以完全放松的心态面对美术学习[2]。

在实际的扎染工艺美术教学课堂中,美术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通过现代化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出扎染技艺的染色流程、工艺开创年代背景、优秀扎染作品等方面的有关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运用多感官刺激的方法使学生对扎染工艺的产生强烈的猎奇心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可以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在扎染作品的欣赏中。其次,在备课阶段美术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使用扎染工艺染色的服装、染布作品,在课堂中直观性地向学生展示。维持学生的兴趣延续,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可以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點滴,思考哪些物品可以应用扎染技艺将其改观升华,还可以询问学生这些作品美不美,为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出正式的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应精心向学生讲解扎染工艺特点、优势以及流传千年的不易,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逐步引导其塑造出扎染技艺的传承意识;传授学生扎染技术的印染原理,让学生对扎染形成初步了解、掌握基础印染方法以及技术要点,让学生应用自身的丰富想象力勾勒出心中扎染作品的雏形,耐心绘制在画本上,以此锻炼其创新、创造能力;讲授学生学会鉴赏具有少数民族鲜明特色的工艺品、艺术品美的方式,使其能够领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美感,增加民族归属感、自豪感,提升美术表现素养[3]。

(二)实践动手,筑牢扎染工艺基础

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课时的规划上存在一定的弊病,将教学重点着重倾向于美术理论知识的解说,忽略了让学生实际动手的重要性,使课堂中的实践环节时间被极限压缩,这将不利于学生头脑思维、动手能力等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另外,过多的灌输理论知识长时间将会使教学气氛显得过于单一单调,学生也会对扎染工艺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觉,较容易丧失掉学习兴趣。因此,在扎染工艺正式教学时,美术教师应纠正自身这种不正确的错误理念,在教授学生扎染技艺的理论知识后,同样也应突出实践操作的必要性,使理论与实践二者始终处于均衡状态。

在扎染工艺的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准备出足够的染料、剪刀、布料、绑线等制作工具,为学生试验不同的浸染时长、颜色调配以及绑扎方式、力度、松紧等因素所印染出的效果与设想成效均存在差异性,激发学生动手尝试的学习兴致。并为学生留足时间实践,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制作出一件或多件扎染作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领略扎染技艺的乐趣与辛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艱辛,借此自行强化将此工艺延续继承的责任感、使命感。

课后,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扎染作品创作竞赛,让学生灵活运用到自身所熟悉掌握的扎染技巧,亲自动手、独立制作出个人风格明显的扎染工艺作品,巩固扎染基础知识、技能。设定奖励机制,以作品的色彩搭配、结构布局、原创设计等多角度公平、公正、透明化的评估评价,为优秀作品的学生作者预备适宜的实物嘉奖,例如画板、水彩、颜料、画笔、织物等美术材料,激励学生创造出更为高质的扎染作品或美术作品。同时,因为小学生群体需要背负起传承中华民族工艺、文化的使命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应用线上网络、线下书籍、报刊等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深入、透彻的了解扎染技艺,形成自身独到的扎染见地、主张[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落实,各级校园开设了诸多主题的特色课程,而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剖析。其中,“扎染”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属到艺术范畴,具有极高的美术教育意义与继承的现实意义,应在我国范围内得到大规模的深度教学推广普及。然而扎染工艺的创作流程相对繁琐、复杂,所需的制作耗材较多,并且作品最终收获到的艺术成效往往与预计效果不符,不确定性较高等原因,导致扎染工艺在美术学科的领域内无法得到教学升华。可即使扎染工艺教学方兴未艾,但相信主流骨干美术教师将会不断克服教学困难、突破教学瓶颈、解决教学困扰,在扎染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况、社会发展形势陆续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渗透传承理念,聚焦学生对扎染工艺的学习兴趣提升。将扎染实践创作贯穿于美术教学课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制作。这样一来,美术教师将通过扎染技艺的教学途径,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高效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以及坚定扎染工艺的发扬信念,使源于生活的扎染艺术再次回归生活,从而大力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静,庞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转换与创新——以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为例[J].艺术教育,2017(Z3):196-197.

[2]黄玲.传统扎染工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3]张明海.扎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策略的探索[J].美与时代(上),2013(12):141-142.

[4]赵蓉燕.民族文化进课堂改革探析——以扎染教学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01):96-99.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