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素养呼唤下的美术教学新思路与新走向
2020-11-16周婷婷
周婷婷
摘 要:21世纪素养呼唤下美术教學工作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以及基于教学设计思路转变下的教学实践的新走向。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旨在全面落实课标,践行新要求;深挖文化内涵、培育核心素养;紧跟时代步伐、建构未来艺术观;结合新理论、运用新方法、创建新路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去试图转变师生固有角色、创设真实性教学情境,实现新型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新思路;新走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2
一、21世纪素养呼唤下的美术教学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可见教育的进步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发展也迈向了“21世纪素养”这一重要环节。
21世纪素养即我国教育界目前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核心素养研究框架,无论源自国际组织还是特定国家,均指向于21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因此,“核心素养”的别称即“21世纪素养”或“21世纪技能”[1]。
《孟子·尽心上》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教育一词在我国的初现之处,如今的教育宣言是面向所有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可见21世纪的核心素养应渗透于每一个学生,甚至于每一个社会公民。“德智体美”的教育口号已经耳熟能详,而现阶段我国倡导的全民美育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核心素养呼唤美术教育面向21世纪,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特色的教学。艺术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美术作为艺术领域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理应走在时代的前端。
结合四川省十一届中小学美术课展评,对多位名师的课堂进行教育见习与观摩,笔者认为,21世纪素养呼唤下的美术教学工作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以及基于教学设计思路转变下的教学实践的新走向。
二、美术教学设计新思路
(一)全面落实课标、践行新要求
2017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合21世纪社会现状与教育发展态势,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为美术教师们在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符合现阶段教育现状的指导文件,同时也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现阶段教育新要求的核心体现便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2]。这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标准。
而基于周科老师的《华夏意匠—中式园林之造园》这一堂美术课的观摩学习,笔者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课标要求的呼应与体现。例如课标中提出的“追求真实性学习结果”,在课堂中,授课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完成要求包容性非常强。体现为课标中“不期望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关注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与个体性。”一别传统教学笼统、生硬的评估标准,追求学生个性的创造,强调与现实生活情境的联系,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是对课标的落实,要求的践行。
(二)深挖文化内涵、培育核心素养
在两节优质课的观摩学习中,笔者发现,教师授课的形式与方法皆不同,但却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一改传统教学一味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为对知识内涵的深刻挖掘,体现为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而这也是新版普通高中课标中提出的学科大概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体现,学科大概念虽然并没有在美术学科课标中有十分明确的显示,但却指导高中美术新课标修订,并且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三)紧跟时代步伐、建构未来艺术观
第二堂美术观摩课的结尾,杨济静老师以一句“这,就是未来艺术”作为结语,深深地震撼了笔者的心。作为美术教育的学习者,在这一堂课的观摩中,感触是最深的。原因如下:
1.叹科技时代给予艺术的无限可能——课堂中详细的介绍展示了“VR”技术在美术领域的运用。创作者在一个虚拟的立体世界中,利用“VR”技术真实的还原创造了梵高的“星空”,是不一样的星空,是立体全景的真实再现。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言,是巨大的进步与革新,亦是科技带给艺术的无限可能。
2.叹信息时代给予师生的广阔视野——师生在课堂的交流中,探讨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信息时代下艺术的精彩纷呈。除了借助信息时代的东风促进艺术形式的多样之外,也促进了师生视野范围的增长。体现为师生双方对于艺术的包容性、领悟性在信息时代的滋养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于此,教学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需与时俱进、促进未来艺术观的构建,将符合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四)结合新理论、运用新方法、创建新路径
核心素养时代的开启,对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学目标已不再仅停留于双基层面,而是指向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适应现状的教育教学新理论层出不穷。
结合培育核心素养这一重大教学目标,专家学者以及教师们在探索有效教学道路上,遴选适应的教学理论,改善具体开展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创建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以课堂观摩中所体现的几点为例证:
第一,自主学习后,课堂变成了完成传统教学中“家庭作业”场地。教师在教学的是过程中以适应的评价机制掌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实现了课堂的“翻转”。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在改善学习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3]。分小组的学习方法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有机的融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也侧面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三,“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是课标中提出的第九点教学设计建议,而这一点在课堂中是体现最为明显的一点。结合信息环境下的设施便利开展教学,促进教与学的效率显著提升。
三、美术教学实践新走向
(一)转变师生固有角色,告别传统教学模式窠臼
课标中的“主题性研究型美术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角色和一课一练的教学习惯,形成“教学领导力”。其实质意义便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教与学、单课时产生革新。学生通过教师的上位领导,以探究、体验、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综合的主题性美术学习活动,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内涵,形成理解的逻辑链。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堆积事实性知识的弊端,转为概念性知识的探究、理解。[4]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打破常规课堂的规律,参与度非常高,在教师的主导下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整堂课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被极大地削弱。
(二)结合科技力量创建新型课堂
信息化环境下的美术教学,体现为课上课下网络图文信息资源与大数据带给学生所能够享受的资源广度。课上所利用的PPT、视频、慕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最重要是促进课堂转型。
教学实践在科技的催化作用下,提升了效率、也一定程度保证了质量。21世纪不仅仅进入了信息时代,更是进入了一个图像时代。美术学科作为典型的视知觉艺术,图像化是其最鲜明的特征。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第一点便是“图像识读”能力,因此结合现代信息媒材进行教学在美术学科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课堂观摩,非常明显地看到现阶段美术课堂利用各种媒材以及技术手段促进课堂形式上的革新。虽然两堂美术课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美术课都已经达到该标准,但是至少展示了大趋势,可推断出大部分的美术课堂实践实际情况。利用科技力量创建新型课堂亦是现阶段的大势所趋。
(三)创设真实性情境教學环境
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终极目标是要求创作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的、属于自己的作品—即真实性学习成果。为达成这个目标,则需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创设一个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与之相匹配,建立实现目标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一基础,才可以为学生完成真实性学习成果提供保障。
现阶段的教学很显然注重了这一点,观摩展评课中的展厅设计、学生的角色扮演、教具的灵活多变等,都十分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教学实践特征。课堂本身不能够做到完全的真实性,但是在教学活动设计、真实案例分析、教具真实性还原等方面,最大程度的配合真实性教学,实现真实性情景模拟。
创设真实性情境教学环境,能使教学过程有真实性评价、学生能够真实性体验与表现、最终完成真实性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王昕,王非,姜昕.让教学管理促进合作学习的真实发生——兼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与理论》[J].当代教育科学,2020(05):93-96.
[4][美]迈克·帕尔斯 约翰·塞斯卡.美术教学指南[M].郭家麟,孙润凯,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