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实践研究
2020-11-16刘若男
刘若男
摘 要:随着电子科技与日俱进,促使现代化技术逐渐向各类教学领域渗透,这一现象在音乐教学方面尤为明显。在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后,审美体验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定位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课程”。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常见的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PowerPoint、Flash,以及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的平板电脑等,这些教学手段使得音乐教学形象、生动、丰富,更能唤醒和培育学生对于美的感受与理解。
关键词:现代化手段;音乐学科;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02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学科的运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教师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运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中挖掘音乐所带给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美育与德育素养。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构建教师品质课堂
加深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统整单元整体教学。“当代‘核心素养赋予了传统‘基础素养以新时代的内涵,核心素养高于各门学科标准或教学大纲,对各类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具有导向作用”。[1]教师对核心素养要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在教学中从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再到单元设计最后到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详尽而深入地把教学内容解构化。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不像其他学科那么严谨系统,教师很难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关联地呈现出来。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owerPoint、Flash、思维导图制作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图,使教师从点——线——面详尽地梳理并掌握单元教学内容,步骤有序的展开系统化、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从而加深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拓宽教师的音乐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小学有限的教学时间35分钟里,以往教师只是输入式、填鸭式的上课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美育”效果甚微,加之传统音乐教学是通过一台钢琴、音乐书、投影仪等简易形式的运用,这种传统模式也局限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在当代社会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要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如视听结合的Flash、突破重难点图文的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引领学生乐享音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音乐魅力。“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后,音乐课程改革的特色首先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形同虚设,就不可能有效果。”[2]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专注对知识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简易,学生在长期的单一的教学环境中极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因而传统音乐教学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兴趣。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图像、音频、文字、动画结合一体,为学生提供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舒服自然的融入音乐课堂。这样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归还给他们,让学生从灌输式、被动式的音乐学习变为创作型、主动型的学习,使音乐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走入学生心里,使学生毕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情感与艺术魅力。
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参与创造。“实践与创造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音乐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习主题参与实践与创造的程度。”[2]创造性是音乐学科的独特艺术,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无法通过一本音乐书、一架钢琴来实践多样性的音乐创作活动。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软件进行声音模仿,这样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声音;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小组合作的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传统音乐教学手段很难开展节奏创编、旋律创作或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因为不可能购买音乐书上介绍的所有乐器。当前现代化软件收录了全世界的乐器和乐器音色,教师可以利用软件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旋律创作的音乐活动,学生可直观了解到各种乐器的种类和音色再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中小学音乐学科倡导基于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深入思考单元内容与要求的逻辑架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目标。每个单元教学基本要求由“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三个板块组成。那如何在这三个板块中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呢?这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中视听结合、音像一体、动画形象等丰富的资源,合理运用多样性、开放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运用
“音乐感受与欣赏的重点是在听觉基础上对音乐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和运用,了解音乐作品相关背景,感受、理解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掌握音乐欣赏基本方法,开拓音乐文化视野。”[3]这一板块是以音乐为基石,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音乐具象化,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知音乐。
案例:四年级《欢乐的火把节》是一首欣赏作品,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庆传统节日的热闹情景。在乐器介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搜集各国扬琴的图片、演奏方法并配以文字和音频制作成PPT或者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各国扬琴的形状、演奏方法和演奏姿势;感受扬琴的乐器特点和乐器音色。教学意图:传统教学只能通过老师的讲授中认识乐器,若老师不是扬琴专业则不能给学生带来示范演奏,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用视觉和听觉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欣赏乐器、了解乐器特点;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感知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音樂表现”领域中的运用
“音樂表现”的实践重点是在体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方法,学习音乐基本技能,表达音乐情感。[3]歌唱课是这一领域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演唱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不同类型的音乐情绪后有感情地演唱,再深层次到用模仿、表演、互动等方法表现歌曲,这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核心所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能在这一部分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诙谐、有趣,有着美国乡村音乐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的歌曲。在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视、听、唱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瞬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到牧羊人明亮又动听的歌声中和牧羊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中。这首歌曲有7个角色与牧羊人互动,教师可以找寻7个角色的图片和动作帮助学生学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在学会演唱后,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将牧羊人和7个角色放在一起歌唱、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角色出现的顺序模仿声音、创编动作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教学意图: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角色扮演的音乐情境中学唱歌曲、表演歌曲,达到学习音乐基本技能的同时表达音乐情感。
(三)“音乐创造”领域中的运用
“音乐创造是培养音乐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手段,其重点是学会即兴创编和创作实践的简单技能和基本方法。”[3]在小学音乐课题中,学生会认识许多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进行固定音型伴奏、短小曲调创作、节奏创作、歌词旋律填充等各种多样性的创造活动,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案例:四年级《保尔的母鸡》是一首非常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性的欣赏作品。在创编伴奏旋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软件如库乐队、随身乐队,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特点、童趣性的情景,选用强大的乐器资源库中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乐曲创编旋律。教学意图: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涉及的乐器非常广泛,有打击乐器沙锤、响板、串铃、铃鼓等;民族乐器二胡、箫、扬琴等;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长号等,传统音乐教学手段中不可能将这些乐器全部展示给学生。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运用伴奏软件、乐器软件将这些乐器直观摆放到学生面前,如同一个神奇的宝箱,学生可以在其中选择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乐器来为乐曲创编伴奏旋律。
三、结束语
音乐是建立在视觉、听觉、动觉为基础上的艺术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三者图文并茂、声像合一都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视觉刺激、听觉享受、动觉创新以及美育、德育综合审美素养的提高。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会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灵活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归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一种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形式,更是使音乐学科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彩虹,赵琴,汪茂华,汪晓慧,吁思敏,向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121-128.
[2]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编著.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