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15年变迁

2020-11-16张蕾孙慧中孙竹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抗菌

张蕾 孙慧中 孙竹风

摘要:目的 监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的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15年变迁。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构成比略有下降但仍居首位,肠球菌比例明显上升,真菌检出构成比上升,检出无乳链球菌及李斯特菌。结论 回顾总结本院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对指导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保证良好的疗效,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207-01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从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监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15年前曾对我院住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了解近15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情况,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的289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1999年2月~2001年12月确诊为败血症的413例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999年2月~2001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为第1组,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为第2组。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儿共702例,将两组患儿血培养检出菌进行分析比较。

1.2血培养及菌种鉴定方法

第1组采用BACT 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血培养瓶为美国B_D公司生产,BACT 9120专用含树脂小儿增菌培养瓶,API鉴定系统。第2组采用美国B_D公司BACTEC FX全自动培养系统及BACTEC PLUS需氧培养瓶。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新生儿血培养细菌检出结果

两组702例患儿总计检出致病菌38种,846株。第1组413例,检出菌25种,共475株;第2组289例,检出菌30种,共325株。主要菌属和菌种见表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略有下降但仍居首位,肠球菌比例明显上升,占第二位,真菌检出构成比上升,检出无乳链球菌及李斯特菌。

3.讨论

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变迁。本组资料显示,我院近年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与15年前比较,CNS构成比略有下降(59.7%),但仍占首位。肠球菌检出率(18.5%)明显增多,增加5倍余,升至第2位。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白菌较前有所升高。与国内部分报道相似[2]。

CNS具有較高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绝大部分为耐甲氧西林的CNS(MRCNS),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存在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菌株。本组资料显示87.7%的多重耐药的CNS发生于既往健康、无侵入治疗及抗菌药物应用史的社区感染的新生儿病例,通过追溯及整改采血标本及送检流程,已排除标本污染的可能,分析原因考虑与抗生素滥用导致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定植增加有关。

总之,经过对比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我们发现病原菌确实会不断发生变化。回顾总结本院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对指导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保证良好的疗效,对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510.

[2]唐晓娟,冯星.1606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3):210-213.

猜你喜欢

败血症病原菌抗菌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中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分析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痈疽合脓毒败血症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