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合虎符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204例

2020-11-16宋淑萍牛煜田甜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宋淑萍 牛煜 田甜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通络散结方配合虎符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204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治疗组102例,在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中药通络散结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9.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散结方具有行气开郁化痰,通络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冲任之功,并与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相结合,标本兼顾,虚实并治,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好,疗程短。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通络散结方;虎符铜砭刮痧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90-0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蹄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病、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的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明显高于一般妇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配合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乳腺增病20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标准:[1]

1、症状与体症:

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和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與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或瘙痒。

2、排除标准:

排除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性、恶性肿瘤。

3、辅助检查:

钼靶X线摄片、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近红外线扫描。

二、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皆为女性。年龄22—51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 2年;治疗组102例,其中一侧乳房患病者59例,双侧乳房患病者43例;对照组102例,其中一侧乳房患病者61例,双侧乳房患病者41例。

三、治疗方法:

1、治疗组:用通络散结方:炒柴胡12克,香附12克,郁金15克,延胡12克,王不留行12克,丝瓜络10克,甲珠8克,浙贝母15克,橘核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炙首乌12克,淫羊藿15克。每日一剂,水煎沸30分钟,取汁150ml温服,每日3次。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同时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进行治疗。

2、对照组: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治疗。治则:疏肝理气,通经活络。穴位与手法:颈椎、肩井、大椎、胸椎第三节、肩胛骨内侧,前面锁骨上横向内刮,锁骨下沿肋骨向外刮,乳房下(乳根穴)沿肋骨由内向外刮。每周一次,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四、结果:

1、疗效标准:[2]

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

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2、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67例(65.69%),好转35例(34.3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52例(50.98%),好转39例(38.24%),无效11例(10.78%),总有效率89.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五、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乳房的部位及生理功能与肝、肾、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其发病涉及以上脏腑和经脉。其主要病机是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脾虚痰结。先天禀赋不足冲任失养,或多产房劳致肝肾亏虚,不能滋养冲任,均可导致冲任失调,冲任失调则乳络失养;若肝肾阴虚,虚火炼液成痰,或肾阳不足,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内结,阻于乳络,皆可发病;平素性情郁闷,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血脉运行不畅则乳络受阻;肝气横逆乘脾,脾运不健,则水湿内停;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留阻于乳络发为本病。

通络散结方以虚实并举,标本兼治,在通络散结的基础上,寓调补于祛邪中,使络通本固。方中炒柴胡、香附、郁金舒肝解郁,行气导滞;王不留行、丝瓜络通乳络而消肿;延胡行气止痛;浙贝母、橘核化痰通络,软坚散结;甲珠活血化瘀,攻坚散结,直达病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炙首乌、淫羊藿补肝肾,益精血,调冲任。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开郁化痰,通络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冲任之功,标本兼治,切对病机。同时与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相结合,在临床上收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标准。

[2]《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