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政治观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模式构建实证研究

2020-11-16李强李英吉王欣

速读·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

李强 李英吉 王欣

◆摘  要: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直接相关,甚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富强有关。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重视学校对课程思政的发现与引导,忽视了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观念的开发。特别是在发病期间,通过国内外比较,在自传媒时代的大环境中,对大学生树立良好政治理念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理念,有助于国家凝聚力,是国家的强有力保障,是国家强大的保证。大学生的政治理念作为我们国家的一种积极心理保障,可以为我们的国家提供决定性竞争的优势;一个大学生政治观念的培育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政治观念的行程,并且作为个人发展的基本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疫情下;政治观;学生成长

疫情(通常为“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类传染病发生时间较短,波及面积较广,出现大规模的确诊或死亡的病例,一旦发生,这类疫情的发生率远大于常年发生的水平。特别是2019年开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此,习近平曾多次发表重要指示,强调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的健康都要放在首位。从这场疫情发生到现在,一直牵扯到全国学生的心中。在此期间,全国大学都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一方面关注疫情的走势,另一方面,在开学的那个季节,对学业的影响也很大。这次重大疫情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当的处理,就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受到很大的打击;如果处理得当,势必有助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这对新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高校如何有效地加强对重大病情的应对,无疑是通过最美的身影出现,全国上下的团结抗击病情,以及国内外的对比,塑造了大学生的政治观,让大学生指导需要的是国家,社会需要的是什么,并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办法,以具有针对性。方法是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研究假设提出

1.1大学生政治观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无论在国内外,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只是,在西方国家,一般没有采用“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除了避免将教育介入政治纷争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掩盖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对大学生的政治理念的塑造,对学生的认识、思考、态度、行为、心理素质、精神状态都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凝聚性、生活的满意性和公民的行为。

目前,大学生在教育领域的政治思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确实促进了学习投入,学业成绩,就业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理论上可以推断,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作为积极的政治教育行为,能够发挥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作用,提高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创新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等等,都应该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

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疫情下政治观对学习认知有正影响

H1-1疫情下政治关注度对大学生学习认知有正影响

H1-2疫情下政治信仰对大学生学习认知有正影响

H1-3疫情下政治情感对大学生学习认知有正影响

H2:疫情下政治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有正影响

H2-1疫情下政治关注度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有正影响

H2-2疫情下政治信仰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有正影响

H2-3疫情下政治情感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有正影响

H3:疫情下大学生政治观对情感道德有正向影响

H3-1疫情下政治关注度对情感道德有正向影响

H3-2疫情下政治信仰对情感道德有正向影响

H3-3疫情下政治情感对情感道德有正向影响

1.2大学生学习态度对大学生政治观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学习态度形成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学习理论,诱因理论,认知障碍论等等。学习论者认为,学习的态度在社会价值观、公众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经社会的学习。

诱因论将态度的形成过程视为做决定的过程,在个人做出决定之前,各种诱因发生冲突,个人对各种诱因的评价,评估价值,最终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因此,诱因论将态度的形成视为审时度势,并做出最好的决定过程。认知不调论者也有他们对学习态度形成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的态度是学习认知、情感与学习行为倾向的一种协调。大多数情况下,个体的感情、行为与他的认识是一致的。通过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必须在不断的国家,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中进行学习,自然地通过丰富的学习认识,实践能力和情感道德,对自身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疫情下大学生政治观对学习态度有正向影响

H4-1疫情下政治关注度对学习态度有正向影响

H4-2疫情下政治信仰对学习态度有正向影响

H4-3疫情下政治情感对学习态度有正向影响

H:疫情下大学生学习态度对大学生成长有正向影响

H5:学习态度对学习认知有正向影响

H6:学习态度对实践能力有正向影响

H7:学习态度对情感道德有正向影响

2测量工具

2.1政治观问卷

以下是大学生在政治观中关注和认知,政治感情,政治信仰反映的三个层次,它们是依次递增的。问卷调查表以肖永梅(2007),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2002)邢晓红(基于结构方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研究)(2005)沈壮海(2004)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研究》(2004)为基础,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通过分析探索三个因素初始影响变量的主要影响相关因子,其中的KMO值分别为0.884>0.5,说明该组件的数据完全适用于因子分析,可同时提供3个主要影响因子,累计结果贡献率79.21%,即可得到反映原初始變量的79.21%。影响因素的三个因素定义如下: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大学生的政治感。为了证实由因子分析所得的同一因子问题,是否对同一因子进行同一种信度分析,进一步对内部进行信度分析。一般而言,影响因子克朗巴哈的α系数是0.798,大于0.70,因此从KMO值和克隆巴赫系数中可以求出大学生的择业观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有效性,可作为该研究问卷的一部分。

2.2学习态度问卷

张英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极为明显,年级差异很大,其中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兴趣差,有一定的厌学情绪,总体学习态度较低。刘红云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方法,学习方法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人差异。王永胜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學习态度,在性别,年级和生源等维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徐伟成等人发现,公安大学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有正相关,专业成绩也有明显的影响力。公安大学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比较高,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并参照徐波玲的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我们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划分为五个维度:持续投入,求知,上课,主动,意义认知。

通过分析探索五个因素初始影响变量的主要影响相关因子,其中的KMO值分别为0.901>0.5,说明该组累计数据同时适用于因子分析,可同时提供5个主要影响因子,累计数据贡献率均值为74.53%,即可得到反映原初始变量的74.53%。本文将其中影响活动因素的五个主要因素及其定义概括为:活动持续时有投入,求知,上课时有感情,主动,意义。为了证实由因子分析所得的同一因子问题,是否对同一因子进行同一种信度分析,进一步对内部进行信度分析。影响因素因子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13,大于0.70,因此保证了因子构造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从KMO值、克隆巴赫系数可以得出,大学生择业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率,可作为本研究的一个问卷。

2.3学生成长量表

莫林(2002)把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长概括为“知识和技能”“自我认知”“建立知识系统”和“创造能力的发掘”;帕斯卡雷拉和泰伦兹尼将学生的成长分为四个部分:“认知能力的提高”“非认知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成功”“促进生活质量的促进”;根据国内外关于学生成长的理论和文献资料,并参照德西对心理需要的划分(人类的自主性、归属和胜任性三种心理需要),我们把学生的成长划分为以下三个能力维度:学习认识,实践性能力,情感道德。

大学生的成长测量是根据周作宇(2011)推出的《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CESQ)》和美国大学生经验调查(NSSE)修改和编写的,该测试工具根据美国大学生的体验调查。NSSN是美国一项非常有影响的学生参加调查,自2000年起,共有1552所大学,约3700万学生参加了调查。CSEQ是由美国学者PACE(1970)研发的,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学生经验数据库。本研究使用CSEQ对大学生的收获水平和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查,共有97个问卷,用来测量他们的各方面成绩。然而,根据这一研究的特征和调查的目标,我们仅选择了16个研究领域来观察学生的成长。

通过探索因素初始变量,对影响因子的初始变量进行分析,其KMO值为0.848>0.5,说明该组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可提供3个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72.14%,即可反映原变量的72.14%,即影响因子的5个因素定义如下: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路径,择业认识,择业价值观。为了证实由因子分析所得的同一因子问题,是否对同一因子进行同一种信度分析,进一步对内部进行信度分析。影响一个因素的克朗巴哈α系数是0.8600,大于0.70,这样就保证了一个因子结构的一致性,也是有效的。从KMO值、克隆巴赫系数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择业观问题具有更好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可作为研究问卷的一部分。

3模型与建设检验

3.1样本基本情况

本项目研究的学生样本,主要都是来自上海几所的高职高专学校,来自各自的学院、专业,有公共理科、文科类和公共经管类等。因此,所选择的样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代表性和应用典型性。调查发现问题的用户人口数和学历等变量需要包含一些基本的用户个人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性别,出生地点,是否独生和咨询家长是否学历等。研究特点对象样本总体的分类样本研究特点概述如下:①男女之间的比例是基本平衡的,男生的比例是48.3%,女生是51.7%,男生是51.7%;②生源地方面,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53%和59.47%;③文科学生占比例较大,达到70.15%,理科学生占29.85%;④年级方面,大一占6.07%,大二占26.64%,大三占42.72%。

3.2以政治观各维度为自变量与学习态度与大学生成长关系检验

通过以政治观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学习认知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得到模型R方值为0.203。F值为31.636,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政治关注对学习认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43,自变量政治情感对学习认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17,说明自变量政治关注和政治情感对学习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1-1、H1-3成立;自变量政治信仰对学习认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91,p值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政治信仰对学习认知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故假设H1-2不成立。

通过以政治观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实践能力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得到模型R方值为0.006。F值为16.326,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政治关注对实践能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31,自变量政治信仰对实践能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3,说明自变量政治关注和政治信仰对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2-1、H2-2成立;自变量政治情感对实践能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69,p=0.205,p值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政治情感对实践能力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故假设H2-3不成立。

通过以政治观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情感道德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得到模型R方值为0.57。F值为164.681,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政治关注对情感道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0,自变量政治信仰对情感道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52,自变量政治情感对情感道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8,说明自变量政治关注、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对情感道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H3假设成立;

通过以政治观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学习态度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得到模型R方值为0.18。F值为27.167,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政治关注对学习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06,自变量政治信仰对学习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15,说明自变量政治关注和政治信仰对学习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4-1、H4-2成立;自变量政治情感对学习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7,p值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政治情感对学习态度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故假设不成立。

通过以学习态度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成长各维度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得到模型R方值为0.198。F值为92.118;模型R方值为0.246。F值为122.098;模型R方值为0.109。F值为45.598。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学习态度对学习认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45,自变量学习态度对实践能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96,自变量学习态度对情感道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3,说明自变量学习态度对大学生成长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5、H6、H7成立。

3.3结果分析

通过对疫情下大学生政治观以及大学生成长在人口统计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疫情期间大学生在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中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性别中,男生在疫情中的政治观、情感道德、学习认知普遍高于女生。在生源地中,城市学生因为社会环境以及疫情汇总相对的管理措施较完善、宣传内容较普遍,身边的教育普遍高于农村学生,从而在政治观培养以及大学生成长中高于农村学生。在年级中,结合专业课、思想政治课程的不断学习、掌握,在疫情中根據自己的专业知识课程理解国家、社会的政治行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政治情感、信仰,故高年级学生相比较低年级学生而言较好。

在回归与中介分析汇总中,我们发现,疫情下政治观对大学生学习态度有一定影响,从而可以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随着疫情期间,自媒体宣传以及网络课程的授课中,不断的对身边的人与事的讲解宣传和不同国家对疫情的对待,通过大学生在不断关注身边的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帮助大学生让他们知晓国家,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对大学生的学习认知、实践能力等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对高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4疫情应对中促进大学生成长成熟的方式方法

重大疫情往往突然发生,极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情感上共鸣。疫情发生后,亟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疫情,自觉响应党中央号召,配合学校的各项应对措施,让带有群体性、严重性、意外性、突发性的疫情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生的成熟和成长。为此,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理性看法,提升其预测预防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拓展大学生的成长通道,在多个层面突破制约其成长成熟的现实瓶颈。

4.1以思政课程融入提升大学生成长

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在重大病情的应对过程中,通过课程的思政教育,助于他们的心理成熟,提高了他们的“成熟度”,从而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政治关注,政治信仰和爱国情绪。为此,通过思政教育,激励大学生对重大疫情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应对。针对新冠肺炎病情的特征,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征及教育规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系统,设立对疫情的心理辅助热线,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理念建设同时,控制他们的负性和非理性行为,使他们在总结经历和吸收教训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4.2以协同创新助力健康成长

为了积极有效以病情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成长,需要围绕着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任务和目标,通过合作创新,帮助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相互推动和互补,在应对和防击重大病情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对家庭和社会的需求了解,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端正自己的态度,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高校可结合新冠肺炎发展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课程思政,结合社会、家庭和环境需求,不断使大学生处于端正的学习状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科学性,帮助大学生健康发展。

4.3以社会实践疏通成才通道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他们聚集起来的人口密度很大,但活动范围却往往受限。所以,在提升大学生应对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稳步迈进成熟阶段、实现健康成长的问题上,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疏通大学生的成才通道:一要把大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技能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让其能够在多个角度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分析重大疫情进而提升大学生预防预警预控能力,促其成才。二要在校园倡导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疫情应对理念,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重大疫情防控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疫情、爱惜生命、丰富知识、夯实技能,以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到理性思考、冷静处置,让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广。

5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应对疫情能力、助力其成长成熟,是高校乃至全社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病情给我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我们需要在重大疫情应对的契机上,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与行动等方面进行正确、积极的和时导,以助力大学成长;另一方面,对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意识、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实时追踪,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面临重大疫情的特殊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乃至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在大学生团体的思想还没有成熟,价值观念还没有逐步建立起来,帮助它形成了对党政和国家政策的理性认识,防止被人蛊惑、煽动,从而坚定理想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坚定的理想信仰,以及健康的心理素养。迎接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健康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侯林辰.高校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路径的探析[J].国际公关,2020(09):222-223.

[2]陈然.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与路径浅析[J].法制与社会,2020(23):160-162.

[3]張寅,蔡胜.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途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4):89-90+94.

[4]戚昊辰,曹辉,董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困境与消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27-28.

[5]兰美荣.数据主权安全观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20(07):126-130.

[6]宋昊,罗少杰.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07):165-166

[7]彭巧霞.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6-8.

[8]高志越,王志清,付文娟,等.大学生成长成才浅论——基于早期儒家天道观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7):43-44.

[9]刘友洪.基于成长发展需求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J].黑河学刊,2020(04):83-85.

[10]高承慧.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满意度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225-226.

[11]陈文妍.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J].国际公关,2020(07):13-15.

[12]莫媛.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践路径初探——以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78-80.

[13]宋旭.习近平“自找苦吃”观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4):105-106.

作者简介

李强(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李英吉(1985—),男,朝鲜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营销管理。

王欣(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中华职教社课题:“疫情下政治观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模式构建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