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

2020-11-16雷达

乡村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雷达

[摘 要] 金融对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导向、引领和支撑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十分重要的驱动力。本文以农业银行为例,就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发展瓶颈及发展战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农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 F832.7;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7-26-2

作为面向“三农”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强、伴农成长,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始终发挥着“三农”金融服务的骨干与支柱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应做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和领军银行,把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建成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工程、提升农民福祉和收入的幸福工程、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工程、提升壮大自身的发展工程[1]。

1 乡村振兴为农业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

1.1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进一步增加,“三农”项目建设融资体量巨大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备,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宜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将更加精准地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财政投入将持续增加。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国家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总量、项目数量都将持续不断增长。二是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国家将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充分利用贴息、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途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2]。

1.2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互联网金融将大有可为

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填补城乡数字化鸿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旧处于落后阶段,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国家将积极落实信息进村入户、光纤“村村通”、宽带乡村等工程,促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农民“触网”提供更好条件。二是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渐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农民已经开始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资购买、农机作业、田间管理、农产品销售等自动化和网络化;利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技术,进行网购、扫码缴费、转账、充值等[3]。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农民生产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田间管理、农产品销售和日常采买活动。

1.3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三农”绿色金融空间广阔

为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专门提出了“生态宜居”的要求,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国家将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耕地轮作休耕、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农村脏乱差面貌没有根本上的改观。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环境整顿力度,确保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在70%以上。三是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农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成为后发优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旅游、生态观光等各类绿色产业将加速发展。

2 农业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困难

2.1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实现农户全覆盖。在涉农贷款风险分散体系方面,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刚起步,相关机构尚未覆盖县域;农村商业性担保机构少,涉农担保业务收费高,难以及时有效缓解农民担保难问题。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较小,部分特色农产品尚未纳入保险范畴。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方面,尚未形成健全的抵押登记、价值评估、流转交易等配套机构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土地产权抵押担保功能的发挥。

2.2 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和精准度不足

货币政策方面,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仅有8.5%,农业发展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9%,而农业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域与信用社贷款相当,目前考核达标的县县域支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5%。监管政策方面,在计量银行资本充足率时,小微企业贷款资本占用可打折执行,权重法下风险权重为75%(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内部评级法下允许采用其他零售贷款风险权重公式计算资本;而对农户等涉农贷款暂缺少相关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方面,财政部《金融企業绩效评价办法》对金融企业发放较多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只给予3分的加分(满分100分),权重小,难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积极性。涉农增量奖励政策只覆盖25个省份,覆盖面小。贷款利息收入税收减免政策,只适用于贷款额度10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未覆盖贷款额度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利于相关贷款业务加速发展。

2.3 内部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尚不适应乡村振兴金融需求

除了外部环境,从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来看,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也存在着制约服务乡村振兴金融工作的矛盾和问题。在信贷政策方面,在“三区”等区域信贷政策,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农业等新兴产行业信贷政策,以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信贷政策等方面,差异化、针对性政策尚未完全覆盖。在产品服务创新方面,产品适用性仍有待提高,特别是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农民“双创”、农村消费升级等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的产品创新仍需加强。在综合联动服务方面,目前联动综合服务的责任分工、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仍不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虽然“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但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单独资源配置、单独考评激励等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如何增强县域支行经营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探索。

3 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建议

3.1 明确服务重点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新主体新业态加速涌现、“三农”和县域客户金融需求更加多元化的新趋势,建议农业银行切实转变县域主要抓大客户、大项目以及个人按揭贷款的思路,要讲“两点论”,强调“两手抓”。区域拓展,要“做广乡村”,利用线上线下综合优势在乡村金融市場要增量、抢份额。客户建设,要深挖县域集群化、链式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的民营企业、小微客群市场潜力。业务发展,要发展“新兴业务”,更加注重靠高附加值服务、靠专业智慧赢得客户,大力推动投行资管、消费金融、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和跨境国际等业务向县域延伸,真正发挥农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优势。

3.2 加强金融科技运用

新型金融科技的产生和运用,已经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农业银行应利用先进金融科技全面提升“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构建“大场景”,大量拓展合作商户,全面构建“三农”和县域客户吃、住、行、购、娱等各类场景,将平台打造成为当地客户生活圈的线上集成服务商。拓展“大链条”,创新推广线上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纵向上全面服务服务产业链资金流、信息流、产品流,横向上全面覆盖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客户上下游产业链。应用“大数据”,在做好自身金融数据积累的同时,加强与社保、医保等行政管理系统以及行业协会数据库、龙头企业ERP系统的数据交换,全面提升数据积累量和数据质量。

3.3 完善产品体系

在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三农”和县域客户金融需求层次更高、种类更多、变化更快,需要农业银行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建立“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金融产品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变化和金融需求的变化。纵向上,重点要加快服务乡村振兴“六大系列”产品线建设,在前期已有产品线的基础上,按照创新一批、改造一批、修订一批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完善产品线产品种类和数量,全面覆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领域、各层次的金融需求。横向上,重点加强全国性产品、区域特色产品、小众产品“三大模块”建设,充分发挥总行统筹协调作用、分行创新主体作用和基层行主观能动性、区分产品适用性,着力做好各类产品研发推广工作,形成全行通用性产品强、区域性特色产品准、小众产品多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沛栋.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乡村振兴战略探讨[J].现代金融,2008(12):46-47.

[2]盛毅.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与措施[J].中国畜牧业,2019(6):28-30.

[3]林宏山.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J].福建金融,2019(3):11-15.

猜你喜欢

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行一季度盈利增长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