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0-11-16魏丽宋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魏丽 宋宁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宅家隔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冲击。开学复课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发掘体育项目文化、开展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进行情感表达与情绪宣泄、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氛围等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发挥学校体育教学内在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育人价值;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59-0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乱了开学的步伐,让全国上下的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加长版的寒假。而长期的“宅家隔离”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引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学复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传统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体育学科无关。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体育作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体”之本,还应该包含“育”之义。于外而言,学校体育应该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于内来看,学校体育还应该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育人价值。抛开内在价值谈学校体育教育,体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文从小学体育内在育人价值出发,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这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全面育人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关系

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做了界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应处于完整状态。”心理健康作为衡量健康的内容开始出现。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但由于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概念,因此目前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其中,陈坚、连榕[1]在研究中指出,心理健康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主观上感受到积极、快乐、安宁,心理机能充分发挥;二是客观上要对外界适应;三是主客观相互统一。周雁妮[2]认为心理健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胡冰倩、王竹影[3]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可以从情绪状态、认知能力、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涉及内容广,覆盖全面,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社会心理的横向范围,到当前的心理状况与未来心理状态发展方向的纵向延伸。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它包含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读懂孩子、塑造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体育是以身体为中心的活动,身体是体育教育的原点与归宿[5]。人的心理、认知、理性等都根植于身体而存在,因此,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教育优势。一方面,体育是发展身体的教育。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体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所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寓于体育。”另一方面,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通过身体的参与,在身体、心智与环境相互融合中形成积极的身体体验和身体感知,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6]。体育教学通过课前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渗透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技术练习中,可以渗透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在团体项目中,可以渗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可以渗透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7]。利用体育的学科优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特殊的教育途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挖掘体育项目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运动在悠长的发展历史中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育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包含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当我们长期将身体致力于某一项运动之中,就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并在我们言语、动作、行为中展现出来。如长跑运动员会表现出一种坚韧、坚持的品质,啦啦操运动员会展现出张扬、活力、积极向上的气质,武术运动员举手投足总会展现出大气、沉稳的气质,这些都是项目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同样,当学生在接受某一运动项目训练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一项目文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迁移到生活中。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体育项目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在教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将项目中包含的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开展竞赛活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具有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小学生在面对失败和失利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输赢观,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小则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则威胁生命。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学生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残!某小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而跳楼自杀!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学生的受挫能力有待提高,对学生“挫商”的培养迫在眉睫。体育比赛中“输”与“赢”是常有的事,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受挫能力和“挫商”的教育素材。体育比赛中,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规则约束下赢,同样十分重视教会学生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输。对比赛中赢得比赛的同学和小组,我们会予以奖励和祝贺,对通过自己努力但仍然输了比赛的同学和小组,我们会予以鼓励。输了比赛并不丢脸,只要我们敢于挑战,努力拼搏,在下一次的比赛中我们就有机会赢回来。体育游戏中渗透正确的输赢观,能让学生学会正确调节情绪、面对失败,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

(三)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合理的情感表达与情绪宣泄

合理的情感表达与情绪宣泄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疏导学生情绪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遇到问题不采用合理的方式表达与宣泄,日积月累,可能原本一些小的问题就会酝酿成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能教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宣泄方式,有研究表明,运动的时候大脑会释放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它具有保护和修复记忆神经元的作用,促进人的心情放松、愉悦。同时,运动时大脑还会释放一种名为内啡肽的兴奋物质。这就是為什么当我们跑完步,满头大汗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和一身轻松的感觉,之前不愉快的体验与情绪就被释放了[8]。因此,体育教学在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合理的情绪宣泄提供了科学途径。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心理氛围是促进学业的进步、形成正确观念、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与态度形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氛围会让学生感到紧张、沉闷、枯燥、厌烦。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首先,要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谐课堂心理氛围的前提。在这种师生关系之中,学生才能积极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其次,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体育教学为载体,通过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合理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实现体育强身健体、净化心灵的作用。最后,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新奇巧妙的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例如,在课堂学习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情景体验感;在动作技术学习时,用图片展示示范动作,让学生通过观赏优美的运动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和谐课堂心理氛围下学习,会让人心情愉悦,强化积极情感体验,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做好铺垫。

三、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学校体育的全面育人功能,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通过挖掘体育项目文化、开展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情感表达与情绪宣泄、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氛围等途径,可以实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坚,连榕. 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C].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10:691-695.

[2]周雁妮.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1(3):116-118.

[3]胡冰倩,王竹影.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6):8.

[4]林崇德.读懂孩子,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4-5.

[5]段丽梅,戴国斌,韩红雨.何为学校体育之身体教育?[J].体育科学,2016,36(11):12-18,49.

[6]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40(12):1306-1327.

[7]苟晓玲,彭玮婧,刘旭.全域视野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内涵、构成与发展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 1-8[2020-06-07].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00522.001.

[8]季浏.聚焦前沿热点问题、关注体育教育发展、共探学生成长未来——2019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5):27-34.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小学校,成都,61010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