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研究

2020-11-16张碧玉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治理亦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对社会治理有着价值导向、意识整合、共识凝聚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之中,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精神力量,为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策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对社会治理有着价值导向、意识整合、共识凝聚的重要作用。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之中,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为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新时代社会治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也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为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首先,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通常喜欢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利益诉求,提出见解、反映不满,加之新时期下经济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人们的利益诉求变得多样性,表达方式也呈现动态复杂性的特点,这些都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分化。这时迫切需要一个能代表全体人民共同理想追求的核心价值体系。其次,新时代公民个体思想素质的提高使得其政治意识大大增强,公民对权力不再是过去的无条件服从,更多的是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期望可以积极地进行表达自身诉求,一旦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利益诉求或其想法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他们就可能大肆发泄自己的不满,进行不当的言论,进而产生恶劣的影响。尤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表达诉求的渠道与方式不断增加,这些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这种形势下就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指导,让各主体能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达成共识形成各阶层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新格局。

(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也包括要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作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善治。善治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的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维持特定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它不仅强调依法治国更强调其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在强调重视法制等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强调对非制度性要素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指引力,它不仅可以把全体人民在思想观念方面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可以融入社会治理当中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强大的正能量。我国在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正向引导的作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教化指导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而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凝聚发展共识,提升治理效能。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抽象的观念,但是可以作为重要的治理力量,可以融入制度中去形成具体的规范引导并约束人的行为。当下我国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同时也应该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中去,充分发挥其对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向引导作用。

(三)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的需要。

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完善多元共治。而治理体制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标,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树立安全发展的新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促进人民安居乐业。这些迫切需要有一个统筹各阶级发展的基本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对“国家之人”“社会之人”以及“个体之人”给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人们在当下现实社会奋斗的目标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直都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尊崇的传统美德,这三个倡导从不同的层面契合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成为凝聚各阶层共识的总坐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价值引导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为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而奋斗;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的选择,积极促进全社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区域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规范了公民个人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公民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它正确地诠释了公民与国家、社会和他人间的关系有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总之这三个不同的层面为当下我国创新社会治理明确了具体目标,为如何正确处理各阶级间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

(二)意识整合功能。

首先,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较量也日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大变革大发展形势下的社会意识的日益多元致使我国价值观也日益多元。价值观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但是若过于多元化甚至“碎片化”则必然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次,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时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网络型社会的形成,使得各种价值观念纷繁复杂为社会治理带来难题。此外,社会治理倡导各主体间的平等参与,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等不同必然会引起分歧,引发各种利益冲突,激化矛盾,带来治理困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容并蓄,尊重差异,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价值体系,明确了当前国内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终期望和理想目标,可以有效整合各种思想文化整合不同主体之间的思想观念汇聚成一种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引导社会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稳步发展。

(三)凝聚共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为各阶层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并以最大的限度来保持各阶层共同的理想追求,促使其价值理念达到一致,凝心聚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它能增强各阶层的归属感。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与各阶层间的关系,让个人、团体、部门之间做到和平相处,使社会群体与组织之间以及公民与国家、社会和他人之间形成最佳的协作状态,为创新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它还能增强各阶层的向心力。它为社会各阶层建立共同的理想目标,有助于提升各阶层的认同感从而为创新社会治理凝心聚力形成治理共识,进而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体现在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和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需要充分发挥价值的导向和凝聚作用。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是指导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共用的社会主体。人民群众作为政治本源性权力的化身,要求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尊重人民的创造性,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追求和社会变革上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质上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维护、发展、实现人民的最大化利益,维护人民的尊严,提升个人价值,凸显存在意义,促进人民群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趋近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奋斗目标,时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性作为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个人、群体、人类的发展,又内含自由、全面地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发展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因而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而才能获得更现实的内容和更可行的途径。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提前和基础。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关系,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丰富和完善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则是社会交往,即在特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关系,物质的、精神的等交往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通过对象化的治理方式将个体的人提升到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的高度,使之成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完善自然、完善社会的过程,使自然和社会提升为人性化的自然和社会。不仅关注人的生存,更关注人的发展;不仅关注人的实然存在,更关注人的应然存在,在保障人的生存的基础上更加谋求人的未来发展;不仅维护人的权利和利益,更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培养人、发展人、尊重人、提升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主体性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宗旨,关注人的历史发展,致力于培育和塑造与自然、与社会相互生成,共同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理想人格。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谋求人的解放和发展。只有依靠人、解放人、发展人,把这样的观念融入体现在社会治理体系当中,才能真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坚持发挥道德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发展下去,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道德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力量,其中的很多价值观都具备着重要的道德引导作用,如诚信、友善等。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甚至黄赌毒等不良现象、不良风气、不良习俗还在一定范围禁而不绝”。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作用,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树立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提高群众的道德实践能力,从正反两方面调整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在道德价值不断趋同的过程中,进而进一步牢固共同的道德理想,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人心向善以及人心的凝聚,增强社会治理的整合力和穿透力,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四)堅持制度设计的价值引领。

从治理手段上来讲,社会治理往往依靠制度来完成。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并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诉求的人类行为规范。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受着传统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价值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个人、社会、文化或一定的制度之中,价值的抽象性即在于此。因此,制度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体现、行为规则,一种引导人们行为的手段。制度体现决定着价值,是价值实现的手段和保障。价值认同是制度执行、治理优化的重要基础。而价值引导并制约着制度的运行和变迁,是制度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度表达与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依靠价值引导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两者统一于社会治理中,共同推动着社会发展。制度政策“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注重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内化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中,通过宣传、教育、道德和文艺等媒介渗透给社会主体,才能实际地影响社会生活,将其变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凝聚人心、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因素,为社会治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2016-12-11.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02-26.

[4]汤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认同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08-23.

[6]沈壮海.构筑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基础———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7]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建.

作者简介:

张碧玉,东台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