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阮与新民乐在发展中的融合

2020-11-16杨莎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杨莎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期的民族音乐也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乐是当代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特点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作品风格、节奏与西方音乐予以融合。世界上有多少种音乐文化,新民乐的风格就有多少种可能性。在这一背景下,艺术家对民族器乐——阮进行了大胆探索,融合新的音乐元素,改编和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独奏和重奏等多种形式,取得很好的成果,为阮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色彩和活力。本文就阮与新民乐在发展中的融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民乐;阮作品;发展;融合

引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全体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也随之产生变化与发展、创新。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不断地变化,不仅局限于“衣、食、住、行”基本条件的满足,更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需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家中,音乐文化也随之进步与创新。

1.新民乐的诠释与解读

“新民乐”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由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广州音乐台和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节目中提出“新型民乐”一词。2000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民乐》栏目开播,同年北京文艺台创办《新民乐》节目,使得“新民乐”这一新兴词语,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新民乐”一词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与理解。在广义的“新民乐”中,其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是指新创作、新改变、新理念等形式的传统音乐,并融合现代创作手法、演绎、现代意识等形式的民乐,与此同时,新民乐又是从我国民族器乐以及民间戏曲等音乐中汲取养分而产生的音乐形式,因此其与传统音乐即要区分又不可分割。并且,具有现代意识与传统民乐相融合的作品,也可称之为“新民乐”。与广义的“新民乐”相比,狭义的“新民乐”则更加具体化。狭义的新民乐主要是指使用我国民族乐器表演且素材、元素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在创作上结合西方现代音乐特有的创作技巧、配器手法、编曲、演出形式等。总的来说,即用我国传统乐器演奏使用西方创作技巧的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素材的作品。这是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2.浅谈阮与新民乐在发展中的融合

2.1“新民乐”出现的意义

因为“新民乐”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新民乐”来展现中国形象。如今民族乐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接受,古风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民乐一次次地登上国际化的舞台,走出国门,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朋友认识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其次,通过“新民乐”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传统音乐,将传统音乐拓展又可以分成好多个门类,例如传统器乐、传统歌舞、传统戏曲等等。其中传统器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民乐,是传统音乐的主要代表,而当今社会民乐发展依然存有不足之处。文章旨在能解决部分群众对民乐片面认识的问题,研究当代民乐与传统民乐相比所产生的一些变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再者,通过“新民乐”激发国人爱国热情。让国人更了解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因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中国人首先就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熟悉、了解,然后才会热爱并引以为豪,实现不断的继承发展传统乐器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藏不再消亡,变得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2.2新民乐发展中的阮作品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阮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上取得较多成果,例如刘星在《NewAgeMusic》(新世纪音乐)方面的创作,现已推出九张高品质CD,如《无所事事》《远去的村庄》《湖》《树》《无字天碟》等,其1992年出版的《一意孤行》至今仍在热卖。NEWAGE是一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带歌唱的音乐较少。这一音乐风格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NEWAGE可以是纯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NEWAGE音乐风格多与音乐治疗有关,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其思潮哲学有很大关系。刘星创作的第一首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在创作素材选择方面,运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些曲调,突出中阮乐器的优美音色,并运用现代或者说颇具个性的作曲、配器手法,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开拓,使之成为一首民族器乐创作创新的成功之作。首先,整首乐曲充分运用和弦演奏技巧,强调四根弦扫弦演奏带来的和声效果,在和弦的运用方面具有与古典吉他相仿的音响效果,在听觉上具有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其次,整首乐曲的音型布局非常獨特。《云南回忆》在音乐结构上,刘星充分运用了各种节奏不同的切分音型和连续性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打破了传统阮演奏过程中节奏重音的效果性,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旋律方面的律动性和活跃性。这些独特的节奏组合交织在一起,使曲子增添了爵士乐的独特味道。最后,乐曲的技术方面,还运用了大篇幅的连续快速单弹技巧,从一弦到四弦、四弦到一弦的快速过弦,以及在第二乐章中大量运用横按等,使之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纵观全曲的发展,可以发现创作者非常重视对和弦的应用,作品中大量采用功能性以及色彩型的和弦,尤其是在第三乐章中,展现了阮乐温暖、明亮的音色效果。这在传统的阮曲创作中很少用到。传统曲目的创作,四根弦同时奏响,二三四弦多半是空弦,用来增强音响效果,渲染乐曲气氛。如今,在新民乐发展时期,优秀的音乐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阮作品,促进中阮的普及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2.3新民乐未来发展思路

未来,新民乐的发展思路是什么,难道就是让我们抛弃传统民乐吗?不完全是,传统民乐是我们民族的经典,流传这么久,更是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它的内涵、韵味都是让我们不能完全抛弃的,聆听传统民乐是对我们心灵的洗礼。因此,首先,要继续保护我们的传统民乐,它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不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摒弃;其次,应该继续开发新民乐,新民乐的发展应该更加具有世界性,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但不能失去它的民族性;最后,新民乐的发展不能一味照搬照抄。总结一句话,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发展新民乐。

3.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艺术家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改革后的阮为四弦,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的表现力。随着乐器的改革,阮如今逐步得到丰富。我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阮的专业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也相继涌现。新民乐作为时代产物,传承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吸收借鉴了西方优秀的音乐形式,与当代艺术文化形式有机结合,从诞生之日便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如今,艺术家积极地推动阮融入新民乐的发展之中,并在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的氛围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阮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金祥.浅议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可融合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10).

[2]高敏.也谈“新民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9(3).

[3]徐思.当代新民乐的艺术形态及发展势态[J].江西财经大学,2018.

[4]徐思.刍议新民乐发展现状及趋势[J].北方音乐,2018,(14):15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