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尽阴云始见天,心存阳光自温暖

2020-11-16袁钦海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生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现象。作为初三任课教师,面对孩子充斥着压抑情绪的眸子,我主动探究如何有效化解,帮助孩子们恢复身心健康,重拾自信和阳光。我选择“真爱·赏识·陪伴”的路径,通过教师关怀行为对孩子的情绪带来良性影响。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变化,又特别敏感脆弱,但得体的教育足以成为化解心灵寒冰的阳光。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坚持传递温暖的爱和信任,用好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孩子们终究会散尽心空的阴云,让阳光普照成长之路。

【关键词】初中生;抑郁现象;疏导策略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抑郁是一种较为痛苦的体验,尽管大多数达不到症状诊断标准,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却影响极大。作为学科教师,倘若仅仅关注孩子成绩,重视不够,疏导策略不当,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对学习和身心影响都很严重。因此,我善用教师关怀策略,尽最大能力,把爱融入教育教学,做好生活陪伴与扶持,让孩子拥有正确应对方式。看到课题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我总会这般想:正确的教育应如朝阳,自然地融入教学与生活,那持久而温暖的教导,必定会散发出柔性的光芒,助他们向着乐学上进、健康明朗的方向生长。

1.真爱融入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李吉林在散文《我,长大的孩子》中,曾经提到这样的看法:教育者需要有充盈的爱,睁大眼睛看懂学生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设身处地体验他们心里想着的许多问题。对此,我深以为然,试想一下,倘若我们仅仅把自己放到教学的位置,只满足于带着书本上好每堂课,而无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和辅导,怎么可能让自己的教学走入学生内心。因此,我常常就是这样,从孩子的角度去付出关注和爱,以便拨动他们的心弦,也帮助自己想出许多对应的策略。

以我班为例,孩子们进入九年级,在情绪上明显有波动起伏,随着中考的临近,不少学生的抑郁程度呈上升趋势,导致学业与生活上均有不少障碍。譬如,程度较大的学习带来疲惫,学情检测情况不够理想形成的心境低落。尤其是部分原本优秀的学生,无法接受落差,甚至有自卑烦躁的情绪,在家中在学校都可能为小事情而提不起精神。观察到这些现象,我相当重视,以学科教师和QQ好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障碍,教给他们克服抑郁情绪的一些方法。只要有一丁点转变,我也会“沙里淘金”,夸奖他们并鼓励他们,让学生逐渐平复情绪,不再放大不良情绪,跟随老师爱的引导,试着去做一些喜欢的活动,主动自发调节,从而增进心理抗力,避免抑郁心态向着严重的方向发展。

2.赏识驱散阴云,适时复苏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学生之所以出现抑郁状况,大多是因为身心处于持久的低迷状态。特别是初三学生,随着课业加重、成绩失衡,许多孩子失眠、萎靡、丧失自信。倘若家长和老师不采取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这些消极的情绪会日渐加重,犹如沉沉阴云笼罩在青少年的头顶,让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受到负面的冲击和影响。怎么办?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设法复苏自信心相当关键。举个例子,班上的小靖原本性格开朗、学业优秀,是个颇为不错的好苗子。九年级下期,女孩唯恐辜负师长的期望,在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学习面前无法适应。严重的时候,甚至一到周考或者月考前,就会头晕目眩、无法入睡,结果成绩下滑,身体出现低血糖状况。

小靖特别喜欢我这一科,在和她沟通时,听到孩子的倾诉,我意识到这是明显的抑郁导致的焦虑行为反映。孩子如此信任老师,让我十分感动,我下决心要帮助她摆脱不良心理,拥有正确面对的底气。于是,在学习中,在生活上,我利用教学、批改、师生活动等机会,声声叮咛,牵挂于心,抓住一切机会表示对她进步的欣赏。我鼓励她改变心态,重新找回闪亮的自信。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敏感,我总会选择相当平和自然的方式。作为老师,我在交流中告知小靖这样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初三学年更是如此,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只要适当自我调节,克服心境障碍,融入团队之中,学会扬长避短,不良情绪必然会自动消失。再后来,我还鼓励小靖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培训七八年级主持人,在人际交往中感受成就。小靖生活变得充实,不再胡思乱想,成绩也慢慢回升起来。

3.陪伴迎来阳光,耐心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尽管我们做出不少努力,由于青春期、毕业压力、家庭情况等综合原因,依旧会有少数学生情绪转化特别慢。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胸怀,为了扬起孩子心灵的风帆,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更是困难,而要想跨越心灵的“厚障壁”,帮助学生彻底击溃抑郁心态的束缚,那自然是难上加难。

窗外阴云密布,不知何时起风了,远处的树木在肆虐的劲风下痛苦地呻吟。写到此处,再看到此景,我忽然想起班上那个叫鑫的男孩,回忆起刚接触时的情景,孩子总是一脸的阴郁加大大的黑眼圈。“你晚上肯定没睡好,对吧?”那日,等了半天,孩子才有点反应,冷漠地看看我,默默点点头,爱理不理的。想起老师和同学反映的情况,这孩子曾经是很阳光的,成绩也不错,初二下期,父母离异沉重地打击了他,母亲离开后,他成日忧伤郁结,好像缩在壳中的蜗牛,偶尔还自暴自弃,跑出去通宵上网,无视老师的教诲,父亲暴怒不已,气得放出话来,不打算供他继续读书。最严重的时候,鑫甚至不正常吃饭,用生活费上网,一天两个面包了事,人消瘦了很多。我发自内心的难过,这本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却因为家庭原因和前途迷茫出现严重的抑郁心理,我决心从根源出发,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与配合。

我通过微信好友的方式,耐心和孩子父亲沟通,告诉他九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明显的阶段,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庭问题和父亲态度至关重要,作为师长,我们要采取亦师亦友的方式,重视孩子的心理障碍化解技巧,采用宽严并济的方式去呵护他们,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着干。所幸的是,这位父亲很爱儿子,愿意改变教育的打开方式,在我的帮助下,父子俩关系渐渐变得融洽。作为教育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那或许比分数本身的价值更为重要。尤其是面对比较特殊的孩子,我们需要拥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认真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因人而异,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措施。我配合班主任和学校工作,就这样有效化解学生成长中的抑郁心态问题,很好地实现了启迪智慧、立德育人的效果。

4.结论

一提到抑郁心理,不少家长和老师往往有“谈虎色变”的感受。事实上,喜怒哀樂是每个人的正常情绪,就其本质而言实属正常,初中生的抑郁行为并不可怕。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及时关注,高度重视,科学地疏导,持续地陪伴,才能实现“散尽阴云始见天,心存阳光自温暖”的育人愿景。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学习与生活的层面入手,较为成功地化解班级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从消极心态到积极面对,从压抑忧郁到乐观阳光。作为一名教育人,我愿意沿着这样的方向前行,陪孩子向成熟期过渡,走好九年级这一关键路程,走向更美更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俞彬彬.初中生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1

[2]李淑丽.赵洁.走出抑郁的阴霾:初中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

[3]屠春雨.周伟.马岩.初中生抑郁障碍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08

作者简介:袁钦海(1985.12-),男,重庆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为德育。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