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20-11-16马洪林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马洪林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很多,但不够系统性、科学性,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1.抓好备课关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计算机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要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师要将备课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将每个知识点构建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备课是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整合的备课。这一点更应当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视。

2.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做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3.划整为零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愿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要讲网页中的水平线、背景、背景音乐的制作,先讲解水平线的插入,讲完之后立刻安排3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练习。接着安排怎样设置背景内容讲解,讲完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注意个别提问,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走。接着安排设置背景音乐内容讲解,再一次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音乐的实践训练。最后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本节课要点。对于这样一堂课,虽然每一次讲得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4.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应注重它的吸引力。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加深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名符其实的设计师、解惑者。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方法,合理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负责地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更好的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老师在课前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评价的模式来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具有实践性、自觉性和开放性,学校要注重信息技术的价值,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5.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必将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这一切都将会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玲. 信息技术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9,(11):21.

[2]李能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9,(3):140-140

[3]黄祖苗.论人文关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9,(2):215-215

[4]张军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9,(3):196-196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