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框架下推动广东省的民间外交发展

2020-11-16谢许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湾粤港澳广东省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对外交往。”在全国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外友协在民间外交中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公共外交中发挥骨干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如何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和中美摩擦日益加剧的新背景下,以及国际秩序可能面临深刻转型的前提下,全方位塑造我国的外交新格局,需要民间外交增添助力。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力支撑区域。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腹地广东省,更需要在民间外交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

1.发挥广东优势推进民间外交发展的历史基础与相关政策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广东省有着悠久的民间外交历史和优秀传统。无论是被誉为“千年商都”的广州,还是作为我国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南大门”的广东省,抑或在近年来频繁活跃在民间外交舞台上的东莞、佛山和中山等地,其各种民间外交成果,极大地丰富广东省政府乃至我国政府官方外交的内涵。广东省已经通过城市外交、文化外交、侨民外交、体育外交、旅游外交和企业外交等多种形式的民间外交形式,为推动广东省和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增添了强劲助力。广东省外事办、广州和其他广东城市的市外事办与广东对外友好协会均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广东民间外交形式和内涵。

广东省有关部门为了推动民间外交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支持措施和政策。具体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框架下研究提升广东省民间外交实效的路径,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一是广东省民间外交得到了强力的政府政策与政治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战略目标,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广东省政府早在2015年6月就贡布了《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外事交流机制和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等内容。二是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国际贸易传统,为民间外交提供了巨大经济动能。从历史来看,广东省的广州市即使在清朝锁国期间唯一对外开放的“南门口”;在2018年的《财富》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广东省共有12家广东企业入榜;广东省外贸占全国外贸总比达四分之一。其中的广东省贸促会和广州贸促会更是在“以经促政、以名促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交会也是推动广东民间外交的成功案例之一。三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与侨民文化为广东省民间外交打造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广东省是中国在全球侨民数量最多的省份,粤籍华侨一直是广泛活跃在东南亚、南亚、北美等国家的重要海外力量;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从广东省腹地辐射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再辐射向更远的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为广东省推进民间外交铺垫了厚实的民心基础。

2.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框架下提升广东省对外民间实效的现实意义

首先,可为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开放事业,丰富我国总体公共外交思路、形成立体多元的外交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广东代表团时指出,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广东必须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还不断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官民外交互融互补,方可实现润物无声的积极效应。

其次,可为破除目前阻碍广东省民间外交的多方面因素提供更有效的路径。从目前来看,尽管广东民间外交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外交理念过于“阳春白雪”而无法真正落实,民众对“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参与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外交操作规范等。通过三地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在民间外交过程中引入香港和澳门两大国际都市的外交能量,可为提升广东省民众的外交意识、扩大岭南文化的全球辐射力、培育更健全的社会组织系统,提供借鉴的经验和灵感。

再次,还可以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业获得更具备可持续性、更具全球影响力和最大民意支撑的“隐形力量”。不再将广东省民间外交事业视为一个孤立的“点”,而是将其作為粤港澳大湾区“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柱,可为解决广东省和整个大湾区现实发展问题提供无形的助力。如通过民间活动促进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中的“广东故事”,可更好地凝聚全球粤籍华侨力量,维护广东省的海外利益;可通过旅游外交和企业外交等民间外交形式,有效缓解粤属海外企业与当地社会的摩擦冲突问题;可通过广东省城市外交的进一步拓展,丰富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发展事业版图中的“朋友圈”。

3.发挥广东省地方特色民间外交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3.1加强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助推世界读懂广东

塑造广东的民间外交名片,首先需要世界更好地“读懂”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广东省是我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以来走在开放事业最前沿的地区,因此也有成为传播中国在海外正面形象的重要使命。在立足广东本土优势基础上搭建优质传播平台和机制,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立足广东建构起国际传播论坛等常态化机制,吸引国际主流媒体从“关注广东”走向“关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就是建设这种常态化机制的成功案例。该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跳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珠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它以广东为窗口,吸引各大国际知名主流媒体充分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以及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在目前已经举办了3届论坛的基础上,参与该论坛的国际媒体将会继续增加;目前已有珠海传媒集团与澳门商报国际传媒集团、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澳门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广东本土重要媒体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提供了优质平台。

其次,要通过制作质量上乘、内容精良的对外传播品牌节目,搭建沟通粤籍华侨华人与国际社会和岭南大地的情感脉络。例如,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国际频道)、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了4K超高清纪录片《童唱岭南》,并于2019年11月在粤TV网顺利播放。本片以方言板块来而划分广府童谣、潮汕童谣和客家童谣,以每集50分钟的篇幅共计摄制了3集。该片结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事热点,奔赴海内外,以国际视野的全景模式,多维度记录了广府、潮汕和客家方言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方言的意义。通过该节目的内容展示,通过寻找童谣在岭南大地和海外华人中传唱历史的方式,为粤籍华侨唤醒久远的家国情怀、激发更深厚的民族情感提供了生动的素材。①该片随后获得了“2019广东日记录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纪录片”优秀作品奖。另外,由广东综艺频道制作和展播的一批4K纪录片精品如《岭南靓汤》《广东名片》和《文脉中国》等。

近年来,广东广电总局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与境外媒体的交流合作。首先是推动广东广播电视频道与境外媒体的相互落地。到2019年上半年为止,有6个境外电视频道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电视有线网络中成功展播,有4个广东国际电视频道在境外落地,可覆盖229个国家和地区。其次,共同摄制制作广播电视作品。如和美国媒体合作拍摄纪录片《一个美国制片人眼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丝寻梦录》摄制组前往20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和地区进行拍摄;《魅力广东》生动展示了广东省践行“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还在美国、澳洲、东南亚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②

3.2全力保护粤籍企业的海外利益,打好广东省企业外交这张王牌

近年来广东民营企业在海外出现了利益受损的情况。如何促进塑造正面的粤企业海外形象,更好地维护粤企的海外利益,并兼顾海外粤企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是以粤企为主要媒介推动广东企业外交的核心内容。推动粤企的对外交流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努力推动各类相关政府机构不断完善和建立对粤企在境外运营即“走出去”,以及如何吸引外来企业进入广东省的“走进来”的支持性政策和规定。

多年来, 广东省贸促会以亦官亦民的身份优势,以及广泛联系境外工商界的社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在经贸服务平台建设和国际贸易投资、维护粤企海外利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广东贸促会先后在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个代表处和联络办公室;在和广东省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地区,建立了17个广东商会。这些机构和办公室的建立,为介绍和推广广东省经贸活动,帮助企业“引进来”和招商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2019年9月27日,广东省贸促会在暨南大学主办了主题为“深耕东南亚、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的首场广东国际商机推介会。这对促进广东省企业与世界各国的投资贸易合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④

第二,要在海外为粤企搭建各类可依托的平台,为保护粤企的海外利益保驾护航,同时让粤企成为传播中国正面形象的“大使”。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协助下,广东省驻澳大利亚经贸代表处在2015年5月25日正式成立,为广东企业在澳洲当地迅速“开花结果”提供了直接的支持。类似这种代表处等机构的设立和运营,为各种广东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海外的“家”。

第三,立足于广东、面向全球,以企业为主要发起各种国际技术和运营交流活动。努力集合政策优势、整合各项资源配置,是粤企迎接未来新一轮国际创新竞争、在海外与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政府近年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协助粤企在深厚的海外联络网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众多国际技术和企业运营交流活动。如在2017年6月,广东国机智能、广汽集团、金金发科技、广东鑫泰科技等12家企业联合出资高达1.5亿元,组织发起了“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此次大赛主要面向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参赛者均为境外人士,主办方将在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瑞士和以色列等6个国家设立分赛场。⑤外国技术项目来广州找企业、找投资的方式已经过时,广州企业集体组团出国找现金技术和团队的新模式,是广东省发挥本地优秀企业众多、企业实力强劲的独特优势进行民间外交的成功案例。

3.3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力量参与广东乃至全国“双循环”新模式

“双循环”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词。在2020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有了全新的阐释和定义:“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东在重视“内循环”的同时,也在经济扩大“外循环”。2020年的前7个月当中,广东外贸进出口达到了3.73亿元,虽然同比下降了4.3%,但是下降幅度较1-月收窄了2.8%。仅仅在今年7月,广东出口就实现了4418.2亿元,增长了17%。

显然,作为全国贸易大省的广东,能够在短短半年多内就迅速恢复国际贸易水平,不断缩窄与以往最高水平时的差距,无疑为吸引国际力量参与我国全面经济建设,尤其是“双循环”发展新模式,增添了巨大的力量。

3.4开拓广东省城市外交新格局,为突破外交困境制造“润滑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广东的核心城市如广州和深圳,以及大湾区的其他9个城市,均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化水平。例如,广州目前有83个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⑥同时,在抗击疫情方面,广州市通过友好人士、国外民间团体和国际友城、与广州市来往密切的外资企业和机构等多种渠道,多途径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慰问和支持。有来多达40个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发来了慰问、祝福和支持。同时,广州也通过这些渠道向全球多个疫情较重的20个国际友城和待结友城表示了慰问和支持。

4.结语

总之,民间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框架下提升广东省民间外交的实效,是我国新时代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借鉴国外可贵的成功经验,以及不断丰富民间外交手段、参与主体、形式等基础上,才可为广东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框架下迈出民间外交新步伐,开辟新的道路。开启全新的民间外交模式,也将成为成功建构“人文湾区”的核心要素之一。

注释

①张熙:《全媒体时代下潮汕童谣传播的创新模式——以纪录片<童唱岭南>潮汕分集为例》,《视听》,2020年第4期,第35-38页。

②《广东局积极推动与境外传媒机构交流合作》,广东局,2019年10月12日,参见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19/10/12/art_114_47705.html(上网时间:2020年8月1日)

③《广东省驻境外经贸代表处为我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言献策》,南方网,2018年1月31日,参见网站: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nt/2018-01/31/content_180652801.htm

④《广东国际商机推介会举办 助推粤企走进东南亚》,中新网,2019年9月27日,参见网站:https://www.sohu.com/a/343880423_123753

⑤《广东企业1.5亿全球“悬红”顶尖创新创业项目》,南方网,2017年6月30日,参见网站: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27/n3057539/c5709220/content.html(上网时间2020年9月5日)

⑥《广州市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冠疫情》,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年3月26日

作者简介:谢许潭(1981.5-)湖南省涟源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安全合作等。

猜你喜欢

大湾粤港澳广东省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