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2020-11-16徐婉莹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嘉善实验学校青年教师

徐婉莹

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推动内涵发展,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审视当下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重新认知教师职业的时代定位及专业素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两所跟岗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跟岗学校的实践经验

1. 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亮剑五招,创建学习型组织

(1)讲。创办“侨外大讲堂”邀请专家到校开设讲座,拓展教师教育视野。

(2)赛。举办教师基本功系列大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3)读。推荐阅读专业书籍,举办教师读书分享会。

(4)课。开展名教师、首席教师、星级教师示范课及各教研组专题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教师上岗课,推进优质课堂交流活动。

(5)带。长期实施“青蓝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细磨三式,打造创新型团队

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一所刚起步的学校,却在校长的带领下,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盘活资源,把整个年轻的团队带成能站上、能站稳、能站好的创新型团队。

(1)搭桥。对于省、市、县级的名师、骨干教师,学校依托浙江师范大学的资源,通过搭桥,聘请嘉兴市教研员作导师,亲自指导提升。

(2)协作。对于校级骨干教师,学校鼓励其团队协作,通过集体备课、质量分析切入点、初阳论坛、强师工程、智慧教育、STEAM课程群等,抱团前进,迅速提升专业素养。

(3)规划。嘉善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占主力,培训压力大,学校研究规划《青年教师成长手册》,要求三年内的青年教师依册依纲,逐一落实,实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最优化。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等的机遇,我们以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为出发点,以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终点,提出“教研、学研、科研、研训”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寻找可供借鉴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1. 高瞻远瞩,规划发展体系

学校要根据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体系化设计,分阶段实施;建立人事财三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创新优化推动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力避应景式举措,走内涵发展道路,科学谋划,重点做好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激励机制、均衡结构比例、强化校本培训、创建发展平台等。

2. 制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校情不同,师情不同,学校可在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规划上明确三个方向。

(1)称职型目标。这是基本目标,主要针对的是青年教师。要求教师具备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素养,逐渐具有教学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骨干型目标。这是过程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要求教师要熟悉课堂的教学流程,能规范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同时能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的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专家型目标。这是终极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学者、专家教师。他们教学功底深厚,理论知识扎实,能总结出一些教学规律,能整合资源,创造性开发课程,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科上对其他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关注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与有效性。

3. 片区联动,整合多方资源

学校应努力促成跨校联片教研,搭建一个区域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成长平台,区域学校整合多方资源,一体推进,组建片区中心教研组,以学校、学科、学年为主线,围绕教育思想、课堂改革、专业能力、教育手段等内容,既有集中指导,如专家引领、名师帮扶,也有片区联动,如同课异构、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科一主题,一年一侧重”,着实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4. 校本研修,组学习共同体

(1)立足职业愿景

职业愿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学校可从“弘扬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新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切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源。

(2)聚焦课堂教学

第一,教学观摩,提升教学效果。为营造互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可举行教学观摩活动,比如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公开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汇报课等教学开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进行合作研究提供重要的条件和机会。

第二,取长补短,常态推门听课。向身边人学习,取长补短,可推进推门听常态课。如果说公开课是典范,那常态课最能见功夫。

第三,创新形式,构建高效课堂。

磨课走课。磨课、走课是嘉善实验学校打磨教师课堂的主要方式。这种形式直接与新高考对接,学生参与面广,能让全校教师参与其中,可以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及时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发现较多问题的教师反思调整后,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再次上课。教师们积极备课、上课、听课、反思,快速地成长起来。

同课异构。开展“同课异构”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给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

集体备课。这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如嘉善实验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根据大数据,科学规划,切实为教师提供互相了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主题研讨。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可采用主题研讨的形式解决。学校还可通过教研组的常规建设和优秀教研组的申报,邀请同行为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加强了对基层教学的引领。

(3)搭建研修平台

第一,各类平台,破解教师成长难题。学校搭建各类培训平台,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可以参考7种方略。一是依托本地高校资源;二是专家引领,定期邀请省市区(县)教研员、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到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可以是专家讲座、报告或学科对点跟踪;三是跟岗学习,定期选派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选择定点课改学校跟岗学习;四是工作室带动,为专家型教师筹办省、市、区(县)级名师工作室,让专家型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五是师徒结对,发挥传帮带效应,共同成长促进步;六是主题研修,组织教师辩论赛、观看教育片、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教育沙龙、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书法比赛等形式给教师搭建展示和成长的平台;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网络资源课程,供教师多向选择,让教师自主参与、自我提升。

第二,项目课题,破解教师专项难题。如果说常规研修是系统解决全员整体发展的问题,那么项目和课题则是为了解决某个阶段的专项成长问题。在侨香外国语学校,课题是学校给中青年教师搭建的又一个校本研修项目平台。嘉善实验学校也是将课题研究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

5. 后台支持,保师驾护师航

校长既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又要做好帮扶者和支持者。

(1)首先,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发展环境。如嘉善实验学校依托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购置了三类书,文学作品、思想道德类作品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书籍,以丰富人文精神、涵养专业精神及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其次,学校要营造欢愉的发展氛围。如在侨香外国语学校,只要教师想走出去学习交流,校长便积极寻找优质资源,让教师真正跳出圈子看世界。

(2)物质上的支援。如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读书,支持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等。

(3)创设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为教师创设外出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并要求作分享汇报。

(4)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抓实两方面。一方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规定套餐”和“自选项目”形式,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诊断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提出发展方向。通过同科组、家长、学生等多角度评价教师。

爱尔兰散文家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满一桶水,更要点燃一把火,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掌握核心技术,让教师专业成为“不可替代”,不仅要做好“明师”,成为“名师”,更要塑造“人师”。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嘉善实验学校青年教师
全国著名散文诗人采风创作活动在嘉善举行本刊主编应邀参加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浅谈融媒体语境下的多视角创新——以《最奇妙的一日游 看砥砺奋进的嘉善》为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嘉善窑业与粘土资源保护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