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物理基础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16李晓君
李晓君
摘要: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讲,学生的最终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成为一名专业的工程师,首先应该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物理基础十分薄弱,教学课程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导致教学效率持续下降。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笔者自身经验为主,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探究,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师学院;物理基础教学;策略探究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過程中,技师学院的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教材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对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实行精讲以及相对的简约教学,同时还应着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评价体系。本文便对以上内容进行讨论。
一、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水平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优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简约教学和精度教学的融合,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述《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询问学生:同一高度下石头和纸张下落速度哪个更快?随后教师拿出一张纸,记录下落时间,之后再将纸张团为一团,让学生记录同一高度的下落时间。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个和自由落体有出入,是否证明知识的错误性?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通过问题教学,直接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自由落体运动的理想化实验,结合相应的视频进行解释,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去往外地调研,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沟通,询问具体教学情况的解决策略,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相关书籍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提高教学效率。
二、把握学情及时鼓励,注重课后复习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在课上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结合相应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能力,布置相应的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微课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前预习中,使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解。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牛顿三定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就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一般可以设置三个问题,涉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牛顿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感知意识。同时物理知识的课后复习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探讨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接下来的物理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三、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建立评价体系
在进行相关的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相关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评价体系,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借助视频讲述物理实验的原理以及相关的过程,随后教师可以对相关过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基础。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结合相关的电压表、小灯泡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相关示数变化进行现象的分析,借助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实验态度,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树立相应的榜样进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直观的来了解自身不足,及时的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物理知识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对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实行精讲以及相对的简约教学,同时还应着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评价体系。为接下来的技师学院物理基础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便利。
参考文献:
[1] 金清廉.技师物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9
[2] 王加和.构建技师学院物理课程平台体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