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风景旧曾谙
2020-11-16翟英琴
翟英琴
最早,扬州是伴着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走进我的脑海之中,弥漫在我的梦境。在我的想象里,扬州是位歌声清润、舞姿曼妙的女子,玉洁冰清,楚楚动人。
偌大的世界,多如星辰的城市,一个人能和一个地方相遇,有时纯属偶然。我与扬州的第一次邂逅,在十多年前。当时单位组织进修学习,地点就在扬州。我们抵达扬州时,正值梅雨季节。早就听人说,论扬州美景,首推瘦西湖,所以到扬州必到瘦西湖。对于初来乍到的北方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进修学院旁边就是瘦西湖。每天早晨五点到七点,学院围廊边角的一个小门就会打开,凭学员证迈过这道门,那边就是瘦西湖了。
为了既不耽误学习,又能领略瘦西湖的美景,我与舍友早晨五点准时起床。看楼阁外天空一派晴朗气象,我们没带任何雨具就匆忙出发。谁知刚走出不到百米,雨就像细丝一样,密密麻麻地轻扬慢洒,像是怕惊了酣睡人的梦、扰了早起行人的步伐。这雨,轻柔得像纱,能罩住你的双眼,让你在氤氲中看瘦西湖的倩影。在细雨和水气里,你坚持走出百米,刚要驻足廊亭避雨,雨就先你一步停了,悄悄地,轻轻地,宛若它的到来。
苏东坡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西湖之美。可以说,瘦西湖之美不逊西湖,而且,因为它的一个“瘦”字,反倒平添了许多“秀”处,增加了些许含蓄清幽。徜徉瘦西湖畔,看碧波荡漾、五亭垂柳、白塔晴云,二十四桥边遥想吹箫玉人,琴室内拨弦怀古,抒发自己的情怀,真可谓目目映翠、步步为景。诸如“念桥杜牧三生梦,吟月扬州第一楼”“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的楹联诗句俯拾皆是,瘦西湖不愧为“翰墨园林”……
与扬州的第二次相遇,是在初次邂逅十年后的春夏之交。当时有几场读者见面会,其中一场在扬州。让我选择食宿地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将票投给了扬州,住在瘦西湖旁的一家文化气息浓郁的酒店。时隔十年,故地重游的欣喜,让我不想错过在扬州的每一分每一秒。
早就听说运河是扬州的“根”,所以我特意乘坐游船,一览古运河流光溢彩的夜景。古运河的水,沉静,平稳,像是因为有千百年的时光沉淀而波澜不惊。我選了临河的座位。沿途的景物缓缓退后,扑面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古意。古运河的开凿,在中国是件大事。古运河贯穿了南北交通,哺育了沿途的城市,促进了文化交流。现代化的游船,荡漾在时光碎片闪动的河水中,让人倏忽间仿佛穿越到从前,转瞬又回到现在。游走古运河,历史沧桑时常被现代化的灯光与嘈杂割裂,令人无法觅到完整的历史传奇。也许,我应该沉到夜的深处,才能嗅到琼花的馥郁,才能赏到那美丽的传说。
与古运河中的行船相比,我更喜欢在瘦西湖中荡舟。第二天上午,吃过扬州早茶,我们租了一艘手摇船。手摇船的大姐很热心,除了为我们介绍沿岸风景和重点建筑,还自告奋勇唱起了扬州小调。据她说,她曾经接待过江爷爷。大姐的嗓子果然好,清凌凌的,唱腔如同瘦西湖的水,闪着亮光,呢哝细腻,婉转悠扬,随风飘出去好远后,余音还在耳畔回旋。
晴日的瘦西湖,少了朦胧,多了靓丽。手摇船不紧不慢,桨声欸乃,跟瘦西湖的流水同频共振,悠悠地驶向五亭桥。因为有了满船的扬州小调,莲花堤和五亭桥上游人的目光便投射下来,随着手摇船的摇摆与扬州小调的悠扬,而飘荡,而游走,而陶醉。
在五亭桥前,手摇船善解人意地放缓了速度,我得以近距离地详细打量这座驰名的桥。桥的造型秀丽典雅,五座风亭黄瓦朱柱,檐角上翘,呈展翅欲飞状。五亭如同金色莲花,盛开在瘦西湖上。微风轻拂,风铃脆响,如同瘦西湖的波纹,随风荡漾。白玉般的栏杆,给金色的风亭一个洁净的注脚。如果把瘦西湖比作妙龄女子,这五亭桥便如华丽的腰带,为清秀的瘦西湖增添了几分华美,也增添了几许身世的猜想,难怪被茅以升赞为中国最具艺术美的桥。
手摇船靠近沉雄的大青石桥墩,让人从江南的清秀忽然领略到北方的雄浑。都说五亭桥融合了南秀北雄,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此言不虚。在雄浑之中,可见精巧。桥身有十五个桥洞,桥洞与桥洞又相连相通,这让厚重的桥基立即有了空灵之感。大姐介绍说,月圆之夜泛舟于此,每个桥洞各衔一月,十五个月亮倒影争相辉映,那才是妙趣横生呢!
扬州,曾经一路繁华,引得众多商贾、权贵、文人、贤达奔赴。我虽然没有福气看遍扬州之美,甚至无法欣赏到瘦西湖各个季节、各个时段的不同风景,但是,能有机会两次来到这座浸润在历史与文化长河中的古城,于我已是一种幸运。只是一别经年,我在心头就像惦念一位朋友,开始惦念扬州和扬州的风景。
责任编辑 / 周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