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故宫仰望不朽的精粹

2020-11-16毕桂涛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殿宫殿匠人

毕桂涛

我与故宫的初遇是在八岁,那时年纪尚小,只觉得故宫气势恢宏,给人以威严壮观的感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多感受。去年,我再一次踏入了故宫的宫门,用整整一天的时间置身其中,才发现故宫在我眼前铺展开的,是怎样一幅宏大壮美的画卷,是怎样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行走在宫殿之间,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足以让我深深地沉溺,似乎有一些从前未曾感受到的潜在的东西在悄悄地召唤着我。

故宫内,各式大殿矗立,红墙黄瓦,端庄大气,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震撼。到达故宫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知道每一间辉煌大殿都各有讲究,参观时便尤为注意一些细节之处。太和殿重檐庑殿顶,气派庄严,是最高权力等级的代表;中和殿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铜胎鎏金宝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工艺精妙又富丽堂皇……我在大殿前后徘徊,一遍一遍地比对。看到蓝绿金的和玺彩画上,确实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而木质窗花也真的样式精致、各有特色,我不禁赞叹不已。

以“博物院”著称的故宫,不仅宫殿本身是艺术瑰宝,其藏品也珍贵非常。幸运的是,我在故宫东拐西折,或计划或偶然,撞进不少藏品展館。我在“青山绿水”书画展里细细观察山水画的波澜壮阔,在雕塑馆举头看等身人像衣袂翻飞惟妙惟肖,在珍宝馆欣赏皇家藏品之精湛工艺。值得一提的还有钟表馆,馆中有大大小小的钟表,或座钟或挂钟,细密的部件层层联动,构造出百态精品:有中国传统园林花鸟,也有西洋建筑;有可以升降的镀金佛塔,也有沾墨提笔写字的人……妙哉!实在妙哉!

争分夺秒地在欣赏计划清单上打上最后一个勾后,我终于放慢了脚步,站在偌大的广场上想多留恋几眼。适逢假日,一日游览下来,所到之处基本都是人头攒动,在太阳偏西人潮渐散的这一刻,我才有了一丝闲适的感觉。在穿过宫门、绕过飞檐的风中,我一个人静静地行走着,静静地遐想着……

今日之所见,跨越历史而存世。它们在那么久远的过去,在一位又一位匠人的双手之下,一点一点被雕刻,一点一点被打磨,最终近乎完美地诞生。它们像神来之笔,将那时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活在后世的我们为之赞叹称奇。它们——无论是这雄伟宫殿还是那斗方字画,无论是宫墙上的一砖一瓦还是雕像上的一眉一眼,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精妙绝伦的它们,是带着创作者的心与灵魂存在的,充满了神韵与灵气。

故宫自成气脉,皇家威仪固不可少,宫阙浩荡也不可缺,但最动人之处,在于其纵贯古今的文化凝结与传承,更在于脉脉相传而不曾断绝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任时光冲刷依然熠熠生辉的。

走出神武门,我站在景山公园山顶,望着浩荡的紫禁城全貌。太阳西下,看着被夕阳余晖笼罩着的这一方土地,我忽然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模糊感——这样的情景,这种太阳东升西落的风景,在这里,已经存在了六百年。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在这里更迭,而今天,我站在这里,看着同样又不一样的景色。一切都在改变,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消逝,只有这一间间宫殿,承载着当年工匠之手留下的艺术精髓,依旧矗立着、见证着、诉说着。

回程的路上,我点开了前几年异常火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看完抬头,已是深夜。动车窗外是流动着的夜幕,看着夜幕上若隐若现的几颗星,我回味着片中那些师傅说的话。其中一位文物修复者言:“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多少匠人,无论是当年制造这些艺术品的,还是今天在修复它们的,他们都“择一事,终一生”。

隐匿于文物后的大国工匠,带着纯粹的匠人之心,把芳华献给沉迷的事业,用自己的双手为绚烂的中华文化添砖加瓦。这些历经时光之物,将一代代传承至新的匠人手中,带着围绕它们的故事、文化,以及当中的工匠精神,纵贯未来,绵延不绝。

故宫于我是一方心灵的栖息地,是一处仰望的风景,也是一份炙热的爱国情怀。我在故宫看到的,是宏伟建筑,是精妙藏品,更是一个民族的匠人之魂——它在大浪淘沙中愈发珍贵,历久弥新,释放着强大而不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大殿宫殿匠人
神秘宫殿
记忆宫殿
故宫三大殿探秘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汽车匠人
武当山·紫霄大殿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