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共享食堂可行性探索

2020-11-16李珊刘新昊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

李珊 刘新昊

【摘   要】 :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式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时下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老龄人口急剧增多,老龄化人口生活服务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高村镇其中一个片区为例,探索“农村共享食堂”这种餐饮服务形式市场化运营的可行性。

【关键词】 农村;乡村振兴;共享食堂;幸福餐桌

中图分类号:TS972.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編号:2096-1073(2020)11-0046-4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Gaocun town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of "rural shared canteen" as a form of food service.

[Key words]  rur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shared canteen; happy dining table

1  农村共享食堂模式设计

1.1  模式概述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共有6个片区,包括高村片区、莲花片区、金岭片区、脉田片区、呼雷汤片区、虎山片区。选取较有代表性呼雷汤片区为例,呼雷汤片区所辖7个行政村,各行政村以经济股份合作社名义入股成立“共享食堂运营公司”,可适当引入自有资金、社会资本参与,聘请职业经理人,采用企业运营模式。在片区中心汤西村建立“共享食堂”,辐射附近汤泊阳、墩后、后泊、孙家埠、汤东、河南邢家6个村,可为村中留守老人提供中、晚餐饮长期或临时订送餐服务,同时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为附近村民提供主、副食品、蔬菜订送服务。“农村共享食堂”是政府幸福餐桌的延伸,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和市场运营模式,解决一般社区或村居食堂完全依靠政府补贴或社会捐助,难以持续运营的问题。

1.2   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4%、11.9%、12.6%,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这一现象在我国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并且随着城镇化提高,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务工,老人留守家中,缺少照料现象较为普遍。相比较城市,农村缺少饭馆、食堂、外卖等商业服务,农村老年人用餐极为不便,对此需求量十分明显。

除老年人用餐之外,村中其他人员用餐需求也难以满足,例如:附近工地务工人员、护林防火人员、独居人员、劳作没时间做饭的村民等等。由于市场规模限制,农村对于成品主食、水果、副食、肉、奶、蛋和其他保质期短食品难以较方便的获得,对此也具有一定市场需求。

1.3   硬件需求

(1)场地需求:仍以高村镇呼雷汤片区为例,可在中心位置即汤西村利用闲置房屋建立共享食堂,建设标准化厨房、大型配餐点、用餐点等服务设施,标准化厨房需配齐全厨具设施,能够实现为百人以上提供多样主食、菜品等;大型配餐点场地要能满足为厨房加工好的餐饭提供打包服务空间,以百人份为例至少为40㎡;用餐点应在其余6处每村设置一处,根据用餐人员数量决定用餐点大小。(2)人员配备:公司应设立总经理1名,采购员1名,厨师若干,配餐员若干,送餐员7名。送餐员可由村干部兼职,村干部由于素质较普通村民高、熟悉村情,非全日制工作,主要提供中、晚两次送餐并不影响其他工作,是十分适合的人选,也可由其他熟悉村情人员担任。(3)物资需求:配餐服务采用统一规格餐盒。长期订餐人员的餐盒固定,印有用餐者的名字;临时订餐采用统一规格一次性饭盒。配餐员需配统一规格送餐箱,方便配餐。

1.4  具体实施

由送餐员负责本村用餐订购,推荐长期订餐,推荐月餐、季度餐、年餐,长期餐套适当予以优惠,并推广共享食堂的订餐APP、微信程序,送餐员工资为送餐固定报酬和订单提成,送餐员需餐前1小时至共享食堂,领取打包好的餐盒和其他订购食品,按时返回村用餐点进行分餐,对于行动不便老人可提供送餐到家服务。

共享食堂要除套餐外,也要加工馒头、麻花、熟食等上架至APP等平台,这类食品日常需求量较多,既方便群众又增加营业收益,同时推出水果等副食品,餐前1小时按照订单要求好准备餐品和其他商品,以村为单位打包餐箱,为送餐员取餐做好准备。农村共享食堂着力于片区内公益留守老人事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外卖平台乡村化,实现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外卖服务的优越性。

项目由7个相关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即村集体)共同投资,目的为方便农村老人就餐,营业的利润按照出资归属于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所有,提高了村集体收益。合作社可以将部分利润用于贫困户、低保、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用餐补贴。以共享食堂持续经营实现盈利,以盈利补贴村民继续用餐,构成了完整的环形运行体系。与此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个性化的餐饮服务,迎合了在外打拼的子女、国家政策的需求和支持,前景可观。

2  SWOT分析

2.1  优势

(1)农村共享食堂是“社区食堂”“幸福餐桌”的延伸产物,保障农村留守老人就餐问题,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可以得到村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2)农村共享食堂整合多个行政村资源,减少了每个村都建立厨房等功能模块的设置,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却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用餐需求;并且它应用互联网的方式,开辟出独特的盈利模式,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可以不完全依靠补贴而持续运营;反过来又可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及70周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定用餐补贴。

2.2  劣势

(1)由于农村老人观念较为保守,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这种新颖的消费方式前期推广订餐服务等工作很难有效展开,短时间内不能实现有效“破冰”。(2)智能机的普及率比较低,操作订餐APP、微信小程序较为困难,送餐员帮助点餐会导致本身工作量增多,运行效率降低。(3)为降低用餐成本,套餐种类的可选择性较少,不同于大型食堂的点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

2.3  机会

“农村共享食堂”扎根于农村,农村相比城市缺少快餐、外卖等用餐服务,农村老年人用餐极为不便,对此需求量较为明显,并且因在农村其原材料就近获取,就减少了成本支出,从而实现商品价格亲民,食材新鲜。在农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其原材料都是来自就近采购,成本会低一些,而且相对于村周边的餐馆来说,共享食堂的饭菜相对比较价廉一些,比传统餐饮更具竞争力。

此外,“农村享食堂”处于农村还具有直接向菜农、副食生产者采购降低成本的优势。这种模式复制性强,试点运营成功以后易于推广开来,形成规模后可以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各食堂、单位提供原材料。

2.4  挑战

农村市场需求量相对城市较少,不太容易被老龄人口接受,农村消费能力普遍较低,产品定价需要贴合农村市场。

受到老人智能手机普及率的影响,会对“农村共享食堂”的线上服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配餐员和送餐员进行前期培训,需有一定的宣传推广费用支出。

3  可行化建议

(1)“农村共享食堂”可采用“市场化运作+政府补贴”的运作模式。共享食堂应聘请专业的食品运营团队,进行管理运营。突出公益属性,兼顾微利,镇政府可适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免费提供场地、发放运营补贴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找准公益惠民与商业盈利的结合点,让共享食堂能够长期经营下去。(2)考虑片区规模、属性和老年人结构、数量等因素,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求出发,在选址上,决定要选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安全区域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配置的无障碍设施符合老年人的需要。(3)为使共享食堂更具辨识度、规范性,要按照设计标准,统一外观、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编号。(4)在开餐时间、菜品口味、菜品分量等方面,更是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习惯和营养健康。(5)对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及70周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用餐服务登记,就餐享受福利折扣。

4  总结

农村共享食堂,可通过老人订餐和线上微信小程序订餐的途径获得收入,并且共享食堂是幸福餐桌一种延伸模式,相比每村建立幸福餐桌,减少了厨师等人力成本,并且有一定自我造血能力,用运行盈余补贴弱势群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种模式复制性强,试点运营成功以后易于推广开来,形成规模后可以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各食堂、单位提供原材料,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共享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睿.医养结合模式下社区养老设施规划探索——以潍坊市奎文中心片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8(03):75-78.

[2] 陆晔,叶松青 .老龄社区规划设计要求及服务体系初探[J].建筑科技,2017(02):53-56.

[3] 李莉.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长者食堂类型体系与空间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2):61-63.

(编辑:李丹)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