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研究
2020-11-16李振奇王雨珊
李振奇 王雨珊
[提要]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17+1合作”背景下发展迅速。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四大战略机遇。因此,抓住机遇,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交流,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现状,分析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地方间科技合作的可行性,探讨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河北;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对策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4576131D)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11日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要素对国家经济实力具有直接支撑作用,是创新基础和发展动力。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及地区发展经济及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确将“创新之路”作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方向之一,将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到新高度。中国特别强调在优势互补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大科学问题和应对的共同挑战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了《“创新之路”合作倡议》,进一步加强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创新驱动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东欧国家位于欧洲中东部,位于“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区,是亚欧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因此,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中国科技合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河北省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期,与中东欧国家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但科技合作和交流稍显不足。深化发展河北省与中东欧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及发展。
二、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各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愈来愈频繁,每个国家都需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科技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变现形式,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条重要路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经贸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科技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否抓住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将取决于本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否在科技合作全球化趋势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科技合作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下,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一)河北省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及已具备的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河北省抓住发展机遇,在引进京津优势资源弥补河北科技创新短板上下功夫。随着战略的推进,河北省积极与京津进行对接,以“为京津服务、促河北发展”为宗旨,积极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先后建立了“一南一北一环”三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施了“五个共建”,一批重大成果在河北落地、一批重点机构在河北“筑巢”。
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由于河北省全程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雄安新区的建设与河北省其他区域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升级等措施,以构筑雄安新区全球创新高地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形成创新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也是河北省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河北省科技投入、产出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1)科技服务组织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收入增加。根据河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2018年末,河北省共有科學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5.17万个,从业人员43.64万人,资产总计2,998.9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46.5%。实现营业收入1,275.10亿元。(2)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政府加大对科研的支持。从2018年河北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全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99.7亿元,比2017 年增加47.7亿元,增长10.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政府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77.04亿元,比上年增加7.96亿元,增长11.53%;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0%。(3)科技产出增加较快。专利申请受理量83,785件,授权量51,89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6.7%和46.8%。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4,939件,增长16.0%。虽然,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还需不断提高,但与中东欧某些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具备与中东殴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二)中东欧国家科技发展潜力分析。中东欧十六国,各国整体而言情况复杂多样,各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国际上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通常用全球创新指数(GII)来表示。全球创新指数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工具。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东欧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东欧国家2012年以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变化情况。2019年创新能力位列前30名的中东欧国家有爱沙尼亚(24)、捷克(26)。其中,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保加利亚的创新能力也十分突出,均在世界前40名之列。近年来,中东欧各国用于支持科技事业的科研经费投入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各国的人均研发费用也均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东欧国家的创新能力处于快速追赶欧盟平均水平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一带一路”助力双方科技合作。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顺应了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为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实现科技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与资源共享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挖掘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潜力。一带一路”为河北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新途径。深化“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有利于有效实现河北省优质产能的向外投放和科技成果的转换,并促进沿线中东欧国家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其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现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进展良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同时,“16+1合作”也为中欧创新伙伴关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新的驱动力。2019年,随着希腊的加入使得“16+1”机制的扩容为“17+1”。目前,“17+1合作”正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中国也在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中央以及地方层面开展的包括科技合作在内的多种合作,并不断夯实创新以及合作的基础。
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国际间的科技合作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科技合作是与国际经济合作融合在一起的经济技术合作,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河北省在与中东欧国家在科技合作方面也相应做出了积极努力,相关的合作可以分为三类:
(一)政府合作项目或专项资金组织的科学技术合作。2014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实施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战略部署,把中东欧国家作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正如,河北省与捷克的科技合作交流最典型的成果当属沧州渤海新区的中捷友谊农场。象征中捷传统友好的中捷友谊农场,毗邻黄骅港,腹地广阔,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多年来一直与欧洲各国特别是中东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如今农场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位居全国农垦前列,已成为全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农场,同时保留“中捷友谊农场”的名称。2015 年5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在中捷农场的基础上成立河北沧州中欧产业园,这是河北省唯一一家省级国别产业园。2016年,河北省开发区体制改革后,按照“一域一区”的原则,中欧产业园与中捷高新区进行整合,实行“区园同创”,园区规划面积36.75平方公里。目前,中捷产业园已形成“3+1”的“大中捷”体制格局,即中捷产业园区、中捷高新区、中欧产业园三块省级开发区牌子。2018年经国家工信部批复,同意在中捷产业园区设立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目前正在建设以通用航空和高端制造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研发为特色,集商务、研发、孵化、制造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高地。这些都为河北省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廣阔空间和更大平台。
(二)企业进行的经济技术合作。2016年6月17日,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友好省州及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上集中签约了捷克责沃德图尤公司在邯郸经济开发区生产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项目、石家庄森泰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与凯丽雅保加利亚玫瑰公司在保加利亚合作生产玫瑰系列产品项目、承德本特生态能源公司与波兰麦特能源公司的直燃高效锅炉技术合作项目、河北华通线缆集团在捷克布拉格投资建设捷克工业园项目、唐山融通清科科技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匈牙利航空港科技园项目、捷克富力格拉在邯郸经济开发区生产啤酒设备项目等16个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署,对于进一步深化河北与中东欧各国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以打造“中国中东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目标,建立中东欧合作技术转移平台、高教园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研发平台等。通用航空园,重点加强与中东欧国家航空企业对接,打造以大型飞机拆解、客改货,飞机制造、销售、培训、物流、会展,军民融合等产业为主的全产业链条。2019年11月9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开幕。论坛期间,共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72.92亿元,涉及波兰、捷克、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14 个国家,包括无人机、轻工机器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文化教育、科技研发、技术合作、房车、环保设备、模块化集成房屋、现代物流等领域。其中,论坛开幕式上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47.44亿元;中欧中小企业对洽会和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合作与发展对接会共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25.48亿元。在论坛开幕式上签约的18个项目中,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占6个,总投资19.81亿元。
(三)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的科学技术合作。近年来,中捷辖区内的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和中捷职业技术学校已与捷克查理大学、波兰新松奇商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在中捷大学科技园内,与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共建的中乌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另外,截至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依托国际合作,承担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中国科技部中-匈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5项、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中-匈医学论坛”9次,双方学术交流超过1,000人次,获国际科技发明专利7项,匈牙利中药功能性保健品批文1项,出版专著3部,为中医药“一带一路”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的成功立项,为中-匈中医药科技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
四、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有长足进展,初步形成“河北特色”,但仍应理性分析其中的不足,以便更精准地提高科技合作水平。
(一)科技合作范围和规模比较有限。河北省和中东欧国家的正式合作自2014年开始,科学技术合作相对较晚,对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活跃度也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双方在科学技术合作的技术量上有待提高。从河北省与中东欧地区的联合论文数量以及双方留学生的交流可以看出,科技合作的强度很低。此外,河北省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热潮远远超过了科学技术。与高科技领域相比,其合作主要集中在优势能力转移、吸引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合作等方面,但在能源、环境、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合作较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整体上看,河北省创新主体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创新要素并不活跃。由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可以动员更多的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低,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在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中,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和国家教育等方面,在主要科技领域的创新自主性不强。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的大部分项目对独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也影响不大,同时又忽视后续吸收—消化—再创新,暴露出许多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在这一方面显示出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三)高科技人才略显不足。高端人才是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支持。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与北京、天津等地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河北省科学技术革新人才的数量相对较少,人才外流加剧。由于北京和天津在基础设施、政策治疗、金融税、高级要素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人才虹吸效应,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开展了一段时间,但人才通常聚集在北京和天津地区。在河北省科技人才比较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有大批科技人才离开,这都严重阻碍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有序发展,使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中处于低地。二是除了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外,对现有科技人员进行高端培训,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目前,河北省的高端培训还不能满足科技人员的要求,培训的适用范围不够广,系统也不完善,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制约了河北省和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
(四)民间的国际科技合作比较薄弱。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大多是在两地政府所签订的协议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从组织管理形式方面上看,科技合作项目多是由政府资金支持、政府主导,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科技合作相对薄弱。科技协会和其他组织主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项目,很少有自建项目,因此这种项目并不占主导地位。
五、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发展对策
(一)扩展科技合作领域及合作层次。推进河北省中东欧国家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科技合作就必须加强双方文化交流和科技信息沟通平台建设。第一,开展各层次的高等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的规模,延长留学期限。河北省应加强与中东欧国家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在“17+1合作”平台上开展校际学生互换以及科研创新合作;应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语言、了解对方国情,培养具有语言能力、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创新合作储备人力资源。第二,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在顾及双方意愿的基础上让中国以及中东欧国家民众相互了解,从而发现新商机。另外,河北省要加快科技战略的研判和预判,研究制定出能充分体现战略需求的国际科技合作的中长远规划,扩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领域,凝练优选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以实现在关键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二)提高科技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动力,是国际合作的坚实基础。要想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河北省在发展时要转变原有发展思路,充分的意识到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树立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首先,要引导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以政府名誉给予创新型企业各种形式的奖励,同时提高各级创新型企业的政策待遇,激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动热情。其次,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河北省不仅要加强企业、高校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设,还要大力发展各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现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成为创新平台建设的主导力量。
(三)培养科技人才,完善人才交流机制。第一,面对北京和天津地区的虹吸效应,经济差距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河北省应该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以夯实科技人才为基础,主动加强与京津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及合作,强化省内高校和企业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学习京津两地区的教育模式与科技创新方法,与京津之间建立人才联合合作机制,培养出优质的科技人才。第二,培育适合科技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落实现有的科技人才政策待遇,强化人才福利待遇体系。因为河北省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在吸引外地人才以及后续留住本地人才的问题上,河北省首先应为科技人才打造一个良性的体制环境,包括政府有关的人才政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公共服务的水平等良性的软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实现自身理想的工作条件。第三,河北省在引进及留住优质科技人才的同时,要进行专业的指导,完善科技创新培训,形成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良性发展的制度与氛围,为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推动民间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仍然需要由政府主导,但除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国际科技合作,在深化两地科技合作项目范围和深度的同时,河北省还应支持自下而上的国际科技合作形式,鼓励非政府组织支持的国际科技联合研究活动成为两地科技外事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使河北省研究人员成为参与民间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同时,应加大项目资助力度,建立非政府组织对外交流的保障措施,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学术交流、科技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为国际科技合作做出贡献。
六、结语
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双方对彼此的关注度都大大提高。虽然中东欧各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一致,但就总体而言与河北省互补性较强,基于双方的贸易基础以及本身的需求和优势,能有效地推进科技合作与贸易、投资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还有尚未跨越的障碍,比如双方民众对彼此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等。促进河北省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双方应以协定的签署为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加强两国科技界的了解与互信,推动双方在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曉中.中国-中东欧合作:特点与改进方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7(03).
[2]甄树宁.“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6(04).
[3]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06).
[4]陈强,高凌云,常旭华,余文璨.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做法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