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
2020-11-16周紫璇
周紫璇
【摘 要】文章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特点出发,分析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互通性,基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从演唱技巧定位、立足本土、艺术修养及文化提升、气息结合、发声结合、咬字吐字结合几个层面,探究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103-02
被誉为“中西合璧夜莺”的歌唱家吴碧霞对于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声乐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大段西洋音乐的演唱,但是对于民族小调等的演唱表现欠佳。同时,学生在演唱中“平铺直叙”,没有了艺术的神韵。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美声唱法的优势,需要结合民族唱法,立足于本土,审慎借鉴美声唱法。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的第一个特点为咬字及吐字较为清晰,注重音乐演唱整体的美感。同时,美声唱法注重利用各共鸣腔器官,并灵活调控音量,使各个共鸣腔在演唱过程中进行分配,共鸣虽多,但具有协调性、平衡性的美感,这不仅是美声唱法的特点,也是美声唱法的艺术来源。此外,美声唱法通过在延长中加入颤音,丰富情感表达的方式,使歌声更加灵动。如元音声波的颤动、音高变动等,但该特点也是美声唱法学习的难点。
(二)民族唱法的特点
我国民族唱法形式丰富,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如南方地区演唱风格甜美、轻巧,而北方的演唱犹如四季变化一般风格明显。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唱法也更加多元化。同时,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注重声母与韵母发音的正确性,也注重咬字和唱腔的相互配合,既需要唱清楚字,又要圆润腔调。此外,民族唱法十分注重情感表达,并将情感纳入歌唱表达中。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互通
(一)呼吸的互通
呼吸是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发声的基础,民族唱法注重“腔圆”,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两者均需要通过呼吸来调整唱腔发生。同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需要调动胸腔、腹腔等共鸣腔器官,进行音色的转变。
(二)共鸣的互通
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整体的共鸣存在较大的区别。相比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发声时,喉头部位压低,声音特性为明亮、丰满、圆润,能够发出有强烈共鸣的音质,同时也能够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调整;民族唱法中针对高声区与中低声区有不同的共鸣方式,高声区采用头腔共鸣方式,中低声区采用鼻腔共鸣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共鸣腔的相互协作,为学生展示声音的表现。
(三)声区的互通
美声唱法中高、中、低音的转化采用真假混合声区技巧,该技巧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够保证声区转化时不会特别明显。民族唱法对于声区也有严格的要求,在唱高音时,要保证音色的平稳,音质的灵动;在唱中音时,不能过于急躁;在唱低音时,要保证渾圆有力。在声区转化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但高、中、低声区的层次较为分明。
三、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
美声唱法体系建设相对成熟,能够表现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并逐渐得到歌唱界的认可。同时,基于文化融合的背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也相对完善,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曲目及教学方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民族音乐朝国际化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歌唱技巧,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同时,随着文化融合程度的加深,美声大众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但在美声唱法普及与推广中,由于美声唱法过于正式、风格单一,难以融入我国多元音乐文化中,其大众化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在学生的印象中,美声音乐晦涩难懂,属于古典音乐范畴,在追求流行的心态下,学生通常不会主动学习美声唱法。同时,与通俗流行音乐相比,美声音乐风格较为单一,表演形式过于正式,与学生多元审美观念不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此外,美声声乐教学形式僵化,过于注重演唱技巧,忽视对学生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需要采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整合的教学模式,使美声唱法本土化,不仅能够解决美声大众化发展的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四、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的方式
(一)明确演唱技巧的地位
没有灵活而丰富的演唱技巧,就无法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动人的情感。如果想在舞台上保持歌唱的纯净和光彩,必须找到对艺术的热爱。技术只是帮助感觉的工具。情绪,性格和语言在演唱中起着重要作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应集中于精神和情感内涵。只有技能为作品和角色服务,才能展现技术的魅力。演唱优秀作品的前提是弄清技能在表演中的服务地位。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教学中,都应记住这一点。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已从传统的中国声乐教学法,口语和心理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语音训练系统,该系统注重元音和共鸣腔的使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同样注重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两者在音乐之美的追求上高度统一,因此,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输这种艺术共通性的理念,才能够让学生对两种唱法产生浓厚兴趣。
(二)立足本土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盲目崇拜西方声乐,而应充分利用西方声乐科学技术丰富的特点,真正使外国事物服务于中国。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研究美声唱法的优点,精心选择,巧妙运用,尊重科学和自然法则,勇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演唱示范风格,以促进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声乐的世界地位。同时,尽量选择兼具中西方音乐风格的声乐作品,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两种文化融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继而主动将两种唱法进行融合。
(三)重视学生艺术修养及文化的提升
总体技能的掌握取决于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系统研究和辛勤实践。教学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对声音艺术本身的热爱,还源于对中外文化和艺术、人类音乐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优秀文化文明的热爱和追求。因此,声乐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塑造高贵的艺术文化,从而延长自己的艺术生活。能否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教师是否拥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信仰和追求,才能形成独特而高贵的艺术品味。此外,还应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教学及文化观念,在继承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整合。
(四)气息结合
尽管民族歌唱方法更加注重呼吸的使用,但它主要侧重于声音表现的紧密度,强调发声和柔和的声音。在唱歌的过程中,民族唱法强调嗓子和声带的振动。在美声唱法中,要求歌手的所有嗓音都相互呼应,以展现其独特的声音。Bel Canto强调声音是通过呼吸传播的,声音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异。但是,过分强调发音会导致学生的发音不清楚。经过有机的结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可以确保不会丧失民族唱法的特性,并从美声唱法的呼吸技巧中吸取经验,正确理解和掌握发音与呼吸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声音更具穿透性,并且声音音色仍然可以保持饱满圆润的状态,达到最佳演唱状态。
(五)发声结合
在民族歌唱方法中,声乐训练主要是通过语言训练来进行的。语言训练的主要重点是歌词的表现,但视听效果会略微不足。通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众所周知,与中国传统民歌相比,美声唱法更加轻松自然。通过Bel Canto与传统民歌的有机结合,可以减少声音对喉咙和声带的影响,并释放声音、口腔、喉咙和下巴等共鸣器官。
(六)咬字吐字结合
中国的民族歌唱注重正确的发音和圆调。教师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地发声,押韵并收声。每个词语都应该准确且清晰地表达出来,其特征是在嘴前形成元音,并使用嘴唇来表达词语,从而使声音流入鼻腔。由于声音音量小和穿透力差,学生的声音表现有限且不清楚。与Bel Canto結合后,经常使用后齿来咬词,并张开大齿以使声音更加连贯,咬发的位置统一,发音更加圆润丰满,从而改善了我国民族唱法。
(七)拓展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曲目
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不应局限于国外歌曲,还应当选择我国传统歌曲。学习美声唱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不是学唱一些外国歌剧,而是学习美声唱法并用于中国传统歌曲的演唱中。美声专业的学生不愿演唱中国歌曲的原因在于,其认为汉字并不比意大利语更适合美声唱法。美声的确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语曾经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音乐语言。意大利语的语音结构很简单,它由五个元音和辅音组成,大多数单词以元音结尾。汉字的发音不仅包括声母、韵母,同一个汉字不同的音调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用汉语唱歌比用意大利语要复杂得多。要想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文歌曲,必须实现美声唱法和汉字的完美结合,美声唱法的美学原则是将声音的共鸣形象和艺术性放在首位,注意发音的连贯性和美感,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就需要准确地押韵,保证字正腔圆。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既存在差别,又具有互通性,因此,声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美声唱法的优势,立足本土,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强调演唱技术的服务性地位,使学生能够回归艺术本质看待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此外,需要在气息、发声及咬字吐字上实现民族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邢立珂.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陕西教育(高教),2020,(01):75+77.
[2]刘远.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9,(34):200.
[3]王燕丽.刍议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9,39(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