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戏剧表演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2020-11-16陈欣
陈欣
【摘 要】课堂导入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由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先行提出与研究,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课堂导入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堂课的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败。
【关键词】课堂导入;戏剧教学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050-02
1963年,美国学者Allen在他的《微格教学法》中提到:通过导入环节,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够被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能够为学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我国学者胡淑珍在其编著的《教学技能》一书中认为:导入作为一个好的开始,它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而且对整节课的进程、效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可用于激活思维、引起兴趣、预示效果、铺垫内容等。现如今,对课堂导入的研究与运用集中于基础理论学科,实践类学科鲜少涉及,且在基础理论学科中的运用已初见成效。笔者认为课堂导入同样适用于实践操作类学科,如戏剧表演教学,它有别于理论型学科,但课堂上教师迅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样重要。
一、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
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学习者情绪的好坏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戏剧表演教学中,情绪可以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通过机智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的情绪,当情绪都很高涨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高。2008年吴松年编著的《有效教学艺术》中提到: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思考并建构个人的学习意义。从中可看出热烈的情绪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戏剧表演教学中,调动学生轻松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以及超强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情绪低落会让学生出现紧张、忘词、身体僵硬、反应迟钝、节奏拖沓等表演中常见的专业问题。由此可见,在戏剧表演教学开始之初,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科学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后面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极建构,提供有效准备。
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美国教育专家Kenneth D·Moore在他的《课堂教学技巧》一书中认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种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引起学生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的注意。同时,戏剧表演教学即培养学生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即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是学生(也即演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是演员进入表演状态的重要前提。在戏剧表演课堂教学中,演员自身即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工具,同时还是教学作品,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与创作中必须身心合一。同时,整个表演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感觉、知觉、味觉、触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想象等身体活动的参与,并把由此得来的心理认知运用到艺术实践当中。因此,如果演员在表演中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将无法投入到角色中去,无法融入当前规定的情境,更无法在观众面前排除外界干扰,当众“孤独”地塑造自己的角色。所以在戏剧表演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思考怎样才能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进入正式的教学过程就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尤为重要。戏剧是实践艺术,学生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建构自己的知识。而兴趣则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行动积极主动,能主动地克服学习障碍与困难,并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Kenneth D·Moore还认为,课堂导入正如动力激发器,教师还需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产生一种“我想知道得更多,这听起来非常有趣”的心理感觉。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在课堂导入中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深度研究,需要教师能敏感、充分并系统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对症下药,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导入学习。在戏剧课堂中,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增强。演员的根本任务是对剧本的文字进行“形象化”的再创造,即把文学剧本中的文字形象通过自身的素质转化成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具体的、清晰的人物形象。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激发演员创造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在呼唤、调动与培养演员的创造力,有了有效的课堂导入作为教学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便不再是奢望,有利于实现从“高投入”到“高产出”的转变。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协作氛围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通过与同伴、教师、家长等的互动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来实现的。良好的师生协作氛围是建立在好的課堂导入之上的。教师需要用真诚与尊重学生的导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桥梁,这是良好教学的开端。外国学者Steve Walter与Roger Gower认为,教师利用好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与学生展开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同时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有效思考。艺术实践类教学有别于其它的传统教学,它需要师生更密切地交流与互动,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均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推动的。例如在戏剧表演教学中,课堂呈现方式是学生在舞台上表演,老师和其他同学观摩、点评。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可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同时促使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五、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导入中引入“思考什么”、“寻找什么”的概念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国学者蔡伟、彭保发、马有文等在其有关课堂导入的著作中均提到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来展开新内容的学习。戏剧表演教学是一种需要时刻动脑、身心结合的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表演行动的三要素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表演当中,表演行动的三要素即: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这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提问。设计好的教学导入的前提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好、组织好,从导入开始,逐步引向深入,最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课堂导入既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想象力,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善于思考,充满智慧。
以上提到的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戏剧表演教学中,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快速、高效、轻松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来,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效果更显著。同时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完善。
六、戏剧表演教学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背景导入
深度教学知识观认为,所有的知识不是独立出现的,缺少背景导入的知识是“死的”知识,仅仅只是孤立的符号。即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提前了解得越多,学生就越能理解与掌握新的知识。所以戏剧课堂上好的导入可以从背景出发,即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背景等等。老师在导入背景前应该充分了解其背景,以生动精彩的讲授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搭建起新旧知识的认知桥梁,建构新的知识。例如,学生排演话剧《雷雨》之前,即可导入剧作家曹禺的生平、剧本的创作背景以及剧中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还可以导入过去其他演员在排演该作品时的一些趣事等。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背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热情,最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作,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文化导入
文化一词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既包括感性层面的东西,也包括理性层面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文化导入,即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相关文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其他知识进行学习。这一点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在导入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丰富学生的精神需求。例如,在戏剧表演教学中,因学生需要扮演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物,这就需要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阶段导入不同文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将其他领域的相关文化、思想、内容、行为方式等引入到本专业课堂之中,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更好地理解与思考,并建构新的知识。
(三)经验导入
奥苏泊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提到: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唯一且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什么,教师应要搞清楚,并基于此来实施教学。“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什么”指的就是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经验”和“生活体验”。把新的知识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体验上,能产生学习共鸣。例如,在戏剧表演教学中,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找到学生与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并通过经验的导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内在与外在的“行动”,借鉴自身情感塑造戏剧人物。经验导入除了学生的相关认知经验、生活体验外,还包括教师自己拥有的经验与体验,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相关生活体验,通过移情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作用于角色,完成角色塑造,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是教師教学行为最直接的体现。在戏剧表演教学中运用课堂导入,可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让戏剧教学有效地从浅表型课堂走向深入型课堂。同时教师应注意深入知识的内核去认识知识、处理知识,若从知识的表面导入,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建构处于僵死状态。戏剧教师应根据课堂导入的实际效果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美)肯尼斯·莫尔.教学技巧课堂[M].刘静,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宝大.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郭元祥.教育的立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4]张玉彬.理想课堂的建构与实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彭保发.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余星南,宋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王玉婷.基于深度教学知识观的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