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在高校教育中的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16包宝宗

戏剧之家 2020年31期

包宝宗

【摘 要】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有心理慰藉、娱乐、教育等功能,在高校教育中培养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究了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传统培养模式与高校培养模式的区别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高校培养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的策略,旨在促进环县道情皮影戏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环县道情皮影戏;高校培养模式;传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048-02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当前很多年轻人缺乏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正确认知,不了解传承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环县道情皮影戏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人培养出现了断层。

一、环县道情皮影戏简介

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交界,环县道情皮影戏是由道教文化与乡土艺术融合而成的,通过控制影人变化、配声、灯光等,人与物共同演绎出皮影故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包含了美术、音乐、历史文化、信仰等多项内容。在环县当地的庙会、祭祖等祭祀仪式中会邀请皮影表演者进行皮影表演,这是环县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习惯。环县道情皮影故事的内容主要宣传了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忠诚、诚信、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是一种蕴含着乡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就是基于环县道情艺术而创设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

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通过精湛的牛皮雕刻形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宣传与人为善、忠义礼智信等内容,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劝化,受到良性的引导,还能够驱除灾难,传递人们的信仰,使人们获得心灵慰藉。不仅是陇县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也是陇县文化的一种体现,是陇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集合了陕北民歌、民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教化作用、民俗作用、工艺作用和艺术价值,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文化和艺术传承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环县道情皮影戏保护工作的要点

(一)试点保护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内容,道情皮影戏的试点保护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重视程度。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成长历史的呈现,更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对于环县道情皮影戏,保护和抢救工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更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将这项保护工作列入到其日常工作议程中,作为重点来抓。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试点保护工作,可成立专项保护工作小组,就环县目前在试点保护工作中的动作来看,除了在人员上提供专项的监督和保障外,县财政部门还通过投入专项资金为试点保护工作的设备和资源购置提供了支持。另外,从保护工作的具体开展角度分析,要想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需要制定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试点方案,毕竟这项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长期持續地进行。但由于道情皮影戏这一文化遗产具有独立性,并不具备可借鉴的保护工作经验,因此在方案的制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最后,试点保护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依靠专业的工作团队,结合具体工作内容的系统结构,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工作团队的成员选拔要本着专业性和实践性两项原则,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进行严格考察,还可以采取将工作任务与薪酬挂钩的模式,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重视宣传

宣传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给保护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传承保护工作的宣传范围,在现有工作团队中选取具备工作能力的专员参与省级或全国范围内的培训研讨会议。另外,应当重视对网络资源系统的利用,建立环县皮影戏宣传的专业网站,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做好宣传工作。还要提高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群众知晓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传统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的培养模式主要为传统的家族培养模式和戏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能够使传承人拥有较高的皮影戏操作技艺水平,同时还能够保留传统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独特韵味和最原始的西北风情。但是这一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以传统的戏班培养模式为例,如著名的解家班,解家班的创始人是解长春,他在从艺期间带领戏班到陕北、宁夏等多地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接触了各种不同的艺术精华,从而创造了很多新唱法和表演手法,丰富了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曲调和唱腔,使表演手法更为丰富精彩。解长春一生桃李四方,授徒无数,是德艺兼备的皮影戏表演艺术大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环县道情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解家班已经逐渐没落,虽然有固定的演出人员,但是演出时间只有固定的庙会时间,表演场地不断减少,表演者收入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解家班的成员除了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演出外,其他时间均从事其他行业,无法全面开展道情皮影戏的传承工作。传统的家族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出来的传承人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一个家族所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这个家族中的皮影戏传承人无法通过皮影戏表演获得相应经济效益,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那么整个家族就会放弃皮影戏表演,从而从事其他行业,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家族传承逐渐没落。此外,虽然环县道情皮影戏在民俗文化中较为出名,但是只能够作为区域性的民俗演出,盈利方式过于单一,一旦皮影戏表演的盈利无法满足正常生活需求,无法以皮影戏表演谋生,就会导致很多家族放弃皮影戏,使得传统的培养模式逐渐没落,道情皮影戏文化逐渐消失。正因为环县道情皮影戏是处在濒危状态下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普及宣传工作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需要当地人民和专业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员加大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对其的全方位保护工作。

四、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校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一)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校培养模式的优势

高校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且高校的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系统全面地从音乐、皮影戏练习操作、皮影戏相关知识、民俗文化、戏曲等多个角度进行皮影戏教学,让学生能够不仅学习到皮影戏的操作和相关知识,还能了解到关于民俗文化、音乐、戏曲、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高校培养模式还能够更好地发扬和传承环县道情皮影戏,让更多师生了解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操作,让广大师生认识到道情皮影戏的价值,从而促进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另外,高校培养模式在专业性和规范性上都有更为有效的保障,能够通过课程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应的教育和知识的普及。高校培养模式是民俗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使环县民俗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民俗文化和传承环县道情皮影戏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扬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使命和职责。

(二)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校培养模式的不足

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校培养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到环县道情皮影戏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能够培养皮影戏专业人才,但是,这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此外,高校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整体的教育偏理论化,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无法从事皮影戏表演。很多学习道情皮影戏表演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只能从事其他行业,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缺乏完善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产业体系,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无法得到长远发展。

五、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校培养模式的策略

首先,高校必须要重视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课程,课程设置的筛选和确认环节要注意多方参考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适当考虑学生主观上的学习需求。另外,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定期邀请环县道情皮影戏表演艺术家来学校上课,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艺。这种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过程。此外,高校还可以将古老的皮影展示和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为道情皮影戏的教学开辟更加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皮影戏的学习兴趣。其次,高校应该明确,在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而这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高校需要与当地政府联合,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完善的皮影戏产业体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有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宣传和重视,让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民间文化的艺术价值,从而为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六、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高度发达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可能不会去欣赏他们认为“过时”的艺术,但是其价值和文化意义却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总而言之,传统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的培养模式在逐渐没落,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而高校培养模式将会成为环县道情皮影戏培养传承人的必然趋势,甚至会成为主要的培养模式。因此各级政府和高校应该联合在一起,明确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发展意义,并积极在各个高校中开设相关专业,从而加强广大师生对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正确认知。高校还可以邀请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表演家来学校进行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政府必须重视环县道情皮影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传承人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加强宣传,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活动等形式来提高社会大众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关注,形成完整的皮影戏产业体系,从而促进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快速發展。

参考文献

[1]常建萍.新时期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方式的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20-121.

[2]常建萍.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在高校教育中的培养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20,(01):145+147.

[3]李瑞臣,张春燕.对甘肃省通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的调研报告[J].戏剧之家,2018,(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