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钱,才可能更有钱
2020-11-16维小维
维小维
最近和一个做基金的朋友闲聊,他谈到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注定了贫穷,并且很难实现财务自由的。
第一种人是:明明有赚钱的能力,却不愿意付出,只想着不劳而获;
第二种人是:明明有赚钱的能力,却不好意思谈钱。结果就是虽然工作口碑很好,但就是不能带来效益。
不得不说,我很认可这个朋友的观点。
在这个年代,越是等价交换的关系,反而越长久。谈钱,其实是在谈一种合理有序的人际关系。没有了钱这个规则的保护,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共赢的可能。
然而,根据某权威机构的一项调研显示,居然有53.6%的人在薪酬出现不公平对待时,不敢和老板进行协商。
其实,谈钱应该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
会谈钱,是一种能力。
为什么要谈钱,今天我给大家分享5点理由。
1.不敢谈钱的人,永远是最贵的
我招聘助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次在谈到工资的时候,对方就停住了。
等了很久很久,微信头像才闪烁一下:“工资的话,你看着给就好。”
新手求职姿态低可以理解,但免费、便宜的东西,就是好的吗?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以前的公司曾经招聘过一批程序员实习生。这批实习生工资很低,老板就特别高兴,觉得终于找到了一批廉价劳动力。
要知道,一个工程师的薪酬每个月至少得1万元,3个实习生基本上能做一个程序员重复性的事情。老板掐指一算,每个月至少能省下10万元,不出一年就能省出一台特斯拉车。
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两个月,麻烦就来了——公司做的那款还没推出市场的产品,进度突然慢了,一测试就出问题。
调查原因时,主程序员说,根本原因是实习生写的那些代码拼凑太多、逻辑混乱。然后就使得一整个团队手忙脚乱地返工修改,没日没夜地重修和再建。这中间的惨淡代价再也别提了,高薪的工作交给免费的人做,最终的结果就是投入更多的成本推倒重来。
从此以后,老板再也不敢招
廉价的实习生了。
通过这个故事,送你一条关于谈钱最重要的信条:免费的你,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一文不值,因为不知道你的价值在哪里。
你不敢谈钱可能是一种谦逊,也可能是一種感情,但是也代表着你不够自信。反之,认真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估量,给一个专业的报价,哪怕低一点,也比“我先做,你随意”要好得多。
钱到最后,甚至不仅仅是一种结算的工具,它更是一种契约关系。
没有付费的东西,就是一种亏欠。你可以随时跟我说“拜拜”,撂下那个收拾烂摊子的我风中凌乱,这不是更没意思吗?
2.不仅要谈钱,更要谈清楚边界
甲方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被骂得最惨的“生物”了。这种“生物”之所以这么讨厌,无非因为他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改改改。
感觉不对,要不你改改?
这次感觉对了,但颜色有点暗,要不你再改改?
这次颜色好了,但字体有点山寨,要不你再改改?
你都改了之后,我的感觉又不对了,要不你再改回去?
改了无数遍之后的你,这时候心里只想骂人。
面对这种破不掉的“死局”,我却被一张图只要16元的一名设计师给上了一课。
我和她谈好,帮我做20张图,一共3200元。到最后,我临时加了一张图需要修改。我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特别简单的工作,直接就扔给人家了。
没想到,她二话不说就在微信上要求加160元。
我说:“姑娘,这个活儿很简单啊。”
她理直气壮:“简单归简单,加量就得加价,明码标价,哪怕只有160元钱,那也是我应得的。”
我被这个设计师镇住了。大脑里面只涌现出了两个字:专业。
以前我接工作,甲方说啥就是啥,按甲方要求改了108稿之后又回到第1稿,我一个屁也不敢放,更别说加钱。
在人强我弱的世界里,畏畏缩缩,不敢谈钱,似乎成了一种常态。结果呢,我越改心越烦躁,心里把键盘都敲烂了的一句话是:“你给我多少钱啊,老是这么改来改去你好意思吗?”表面上,却还是笑嘻嘻地说一句“好的”。
真讨厌这样表里不一的自己。
就这样,作品也做不好,甲方也不满意,钱没赚多少,双方不欢而散。
如果一开始,大家就说明这个钱管辖的“边界”,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定稿之后不得改稿,改稿需要加价,每次改稿加价××元。那个自以为是的甲方,估计也会有所顾忌,出了岔子下次就要加钱了!
而这才叫专业,才是走向财务自由的正确姿势。只有专业的商谈、专业的流程、专业的合作模式,才能催生专业的长期生意。
《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话:“所谓界限,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
老实说,我真想把这个定义做成弹幕,塞给甲方让他们每天背诵一百遍。
3.不仅要谈清楚边界,更要谈清楚规则
之前有个新闻,广东湛江某土豪,大手一挥两个亿建了258套别墅送给自己村的村民。结果却把村子炸成了一锅粥。为什么?
这个土豪是一个北大的才子,年轻的时候离家求学,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拿不出,后来是村民们帮他凑足了北上的路费。
他终于发财了,心怀感恩,本来希望用钱让大家安居乐业,结果到最后,却因为挑战了自私、贪婪、投机的人性,反而把一件好事变成了名利双失的惨剧。
其实,这里面并不是村民的问题,也不是土豪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用明确的规则来划分大家的利益。
什么人可以分到房子?拆了人家的房子再建的又如何区别对待?一户人家可以得到多少房子?如何定义“一户人家”?这些都是规则,规则不定好就轻易用钱去挑战人性,那等于就让人性将它的丑陋全部裸露给你看。
4.“谈钱”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在谈规则
任何一个人,骨子里都是希望少付出,多得到。两方都这么想,钱这件事就成了虚设。
到底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钱才能够交付,这是规则里面的核心。
5.不仅要谈清楚规则,更要谈规则改动的前提
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个惯例:每次项目差不多赚钱了,公司员工差不多要拿到奖金了,老板就要改奖金规则。而且最要命的是,每次修改规则都会让员工所得减少。
本来做到一亿流水就能拿100万元奖金的,一改,就变成50万元封顶。老板,你是在耍员工吗?
从此,大家都不再指望通过一个爆款拿到一个超额的奖金,毕竟,奖金一多,老板又要改规则了。
所以,规则这件事本身,还包括了“修改规则的前提”。把规则谈好了,又随意践踏规则,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那叫做“你才是规则”。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霍尔姆斯说:“规则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告诉社会成员如何生活,而在于告诉他们,在规则遭到破坏时,他们可以预期到结果。”
我记得电影《失恋33天》里面有一句台词很真实:“我不稀罕你说你对我很亏欠,我要的就是这样对等的关系。”一段感情里,在起点时我们彼此相爱,到结尾时,互为仇敌,你不仁我不义。我要你知道,我们始终势均力敌。
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势均力敌,说到底就是一场动态的亏欠和补偿。只不过,有的人用钱来补偿,有的人用感情来补偿,有的人用资源来补偿。
所以,会谈钱的人会更有钱,不谈钱的人永远在世界的边缘。时代不会抛弃努力的你,但是一定会抛弃那个努力之后不谈回报的你。
(摘自青岛出版社《财商:实现财务自由的28堂极简理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