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生共同体视角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路径研究

2020-11-16丁莹任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丁莹 任桐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单位和前沿阵地,必须创新思维方式,推动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本研究将“师生共同体”概念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路径研究中,基于辽宁装备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支部工作实际,分析“师生共同体”视角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的表现,以师生共同需求和共同目标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师生共同体”视角下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路径。

关键词:师生共同体;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27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93

一、高校基層党组织建设引入“师生共同体”概念的意义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基本单元,承担着教育、管理、监督大学生党员和团结带动师生等职责,担负着发展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他认为共同体代表着一种共同生活的秩序,生活在“共同体”中的人们会从共同的情感认同出发,朝着共同的目标、愿望而一同奋斗。师生共同体是共同体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推动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需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认同出发,增强党建和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调动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建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升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学工党支部由辅导员、专职组织员和学生党员共同组建而成,正式党员主要为学院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党员主要是1997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在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力路径过程中,师生建立了共同的目标,打破了传统师生的严格界限,淡化了年龄、身份,他们作为支部成员彼此信任、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实现平等互动。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的表现

(一)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组织生活难以有效开展

当前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现象,组织生活难以有效开展。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都落在基层辅导员和组织员身上,他们人员有限,工作繁杂,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党建水平不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组织以及文件整理、记录占据了大量精力,无法有效组织支部开展其它活动,使得支部活动落入僵化、刻板,对大学生党员缺乏吸引力。

(二)组织活动方式单一呆板,缺少活力

高校基层党支部存在组织活动单一,学习教育内容零碎,不成体系的问题,集中学习内容多是解读或传达文件,缺乏特色、方法陈旧,且流于形式,面对如今的大学生党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且存在大多数支部成员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被动参与的情况,支部活动开展的数量也较为匮乏,不能起到切实的作用;实践活动多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无法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工作能力。从这样的层面上来看,对于保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存在一定的困难。理论学习往往借助网站、APP等网络平台,内容过于片段化、学习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很多党支部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缺少“线上+ 线下”互动模式,没有占领新媒体的有利地形。

三、师生共同体视角下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方向

(一)师生党员互动,创新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

师生共同体视角下老师与学生携手,双方制定支部建设的共同目标,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举办各类活动,以此建立起老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既融合辅导员的稳定性与学生的活跃性,促进师生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二)科学选择主题,提高党员参与度

改变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由上级党组织指定,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的现状。基层党支部应结合上级党组织布置的活动主题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广泛调研,充分听取师生党员的呼声、征求意见,尊重师生的共同想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题党日、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等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向更高的层次和目标转化

目前,学院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主要是97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他们思想活跃开放,波动较大,成长过程深受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要把握住这一新阵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已达到情感共鸣和内心认同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学习强国、抖音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富有内涵、主题鲜明的组织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度。

四、师生共同体视角下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路径

(一)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师生支部共建模式强化基层组织队伍,提升组织力

一方面,壮大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配备专职组织员,增强基层党建力量;另一方面,鼓励基层党务工作者将日常工作提炼以从事党建工作研究,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同时积极研究教师党员全员参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以求壮大工作梯队。希望能形成教师与学生携手共建的新支部形式,通过定期开展工作、教学、科研交流以及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能强化基层组织队伍,提升组织力。师生党支部是联系师生的重要纽带,在制定党建目标、策划党建内容、彰显党建特色等方面具有诸多共通性,同时又能优势互补,使组织活动的开展更加活跃。

(二)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提高参与度

积极为学生党员安排校内实践,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生管理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过程中实现老师与学生携手,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努力。安排高年级学生积极分子参与新生管理,使他们在参与学生管理的同时,加强自我管理和教育。

另外,还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共同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养老院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农村、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再是指导者,而是倾听者、参与者,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没有了级别上的差距,更贴近、和谐。

开展党组织活力路径探索以来,支部充分运用学生党员思想活跃、思维发散的优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维度、多样化适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组织活动。组建党的理论知识宣讲团、开展公益海报评选、组织大合唱比赛、开展辩论大赛、组织环保实践活动、师生共唱一首歌等。注重朋辈引导,以教促学,激发学生党员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党员参与度。

通过校内外实践互补,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提高组织生活参与度,同时提高基层党支部活力,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三)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为组织活力提升增加新动力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增加线上线下联动,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为组织活力提升增加新动力。如通过网络平台将整理好的党史资料、党的教育的音频视频资料、党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以及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介绍分享给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供他们开展理论学习、小组交流,将系统的知识在网上转起来,将线上与线下工作有机结合,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运用微视频、新媒体课件等,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党员们在體验中增强学习效果。通过信息在网络的传播,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主体地位,也给了师生党员共同探讨的虚拟空间,使传统组织活动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定,为师生党员提供一个开放、及时、平等的交流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师生共同体视角下如何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仍然处于探索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本研究探索通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师生支部共建模式强化基层组织队伍,提升组织力;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提高参与度;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式等方式。以基层党组织日常党组织活动为抓手,加强融合式共建,提高师生党支部建设水平。教师党员通过共建深入学生,能够有效了解学生,及时沟通,在共同实践中密切师生关系。在党组织活动中,推进融合式共建,学生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组织活动形式,能有效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师生共同体视角下激发沈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活力路径的研究”,项目编号:SYSK2020-22-02。

参考文献:

[1]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1).

[2]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林娇.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视角[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2).

[4]   曹文星,刘婷“.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活力提升的实践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