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的词学研究
2020-11-16张蕊
张蕊
摘 要:本文以宋代词学研究为对象,从词集的看行整理、词乐研究、词文学研究三方面梳理出宋代词学研究的特点,以便为研究后代词学的发展与演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宋代词学;词集;词乐研究;词文学研究
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兴起于唐,盛于宋,在宋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众多风格不同的词人。而宋代的词学研究与词相比就相对滞后了,不过,随着词的发展,词学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因而,宋代词学研究充分展示了初创时期的生气,所涉及的问题对后代词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词集的看行整理
提到词集,就不得不说《花间集》。《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辞词选集。宋人除翻刻《花间集》等前代词集外,还刊刻编选了大量本朝人的词集,使得宋人的词作得到相对完整的保存。受“诗庄词媚”的影响,北宋作家一般不肯再文集中收入词作,而另外刊行,词集题目有的沿唐五代之例,也称为“集”,如晏殊的《珠玉集》,柳永的《乐章集》等。南宋时期,词集另刊的禁律开始被打破。如由家属刊行的张元千《芦州归来集》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都整卷收入词作。此外,还出现了一些诗词合刊本,如曾惇的《曾宏父诗词》。宋代的许多词集延续《花间集》《尊前集》的风习,保持着“唱本”的特色,在编排上往往以岁时、物类等为序,如后代流传的《草堂诗馀》,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花禽等。自曾慥《乐府雅词》而后,一些雅客词人选编的词集,则鲜明地体现了编者的艺术趣味和词学观点。
二、词乐研究
词是作为音乐歌辞而产生的,在宋代也一直是合乐演唱的,词人必须精通音律,词批评自然也要涉及词与音乐的关系及音律本身的许多问题,因此,词乐研究成为词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存姜夔十七首度曲所注《工尺旁谱》,是仅存的宋代词乐资料。在诸家著述中,沈括的《梦溪笔谈》、王灼的《碧鸡漫志》、张炎的《词源》等,都比较充分地讨论了词的音乐方面。
词体起源的探讨与词调来源的追溯,是相互联系的,就词体而言,宋人一致承认它起源自唐之中叶,并由五七言变为长短句。王灼的《碧鸡漫志》对此阐述最多,用了三卷的篇幅对三十馀种词调的起源作了探讨,既考证了一些失传曲调的曲类、宫调,与今曲的异同,又指出了一些尚存的词调“此曲(《清平乐》)在越调,唐至今盛行”。对于词体起源于唐声诗的看法,宋人多数认为是由于在演唱中,填字或嘘声变为实字造成的,在具体表述上又有“和声”“泛声”等不同说法。
尽管词与乐相结合本身在宋代并不成问题,但不同的词家处于不同的创作追求,对合乐的具体要求、标准却又不同看法。注重音律的词家试图从强调词的音乐性入手,规定词的特殊品性,强调诗词之别。与之相反的词家却试图将更多的“诗性”赋予词,反对一位拘于声律。尤其在词乐失传后,有些音律要求的具体效果也就不十分严格了。王灼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使知自振。”(《碧鸡漫志》卷2)宋代的“苏、辛”词体总的来讲,恣肆横放,与拘守音律的词家走着相反的道路,往往被指责“不入腔”。
三、词文学研究
随着词体的独立和词在士大夫文学中地位的提高,词的文学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文学、诗学角度来研究词成为词学的最重要方面。
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规定词的性质。词因其起源和功用,终宋之世,一直未受到重视,但即使在这种背景下,还有不少作家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对词的钟爱,以不同方式肯定了词表达真性情的特点与独特价值,转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事词的写作。王灼论词也有“真情衰矣”之叹(《碧鸡漫志》卷2)。以“真情”“性情之至道”来规定词,无疑既提高了词的价值,又指出了词不同于诗文的特点。
另一些词家则直接用词的品质来要求词。苏轼在自己的词作中直接引入诗的写法,“苏词如诗”成为一时定评。南渡以后,诸家更从词是声诗之一出发,将词与古代诗歌传统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认识反映了词在创作实践中已摆脱了歌宴佐欢的范围,逐渐体现出词作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词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将词视为“诗之裔”或“诗之变”,又忽视了词本身的特性。
词的风格品评和具体作家、流派的批评,是宋代词学特别擅长的内容,“豪放”与“婉约”是宋人所区别的词的两种主要风格和流派。此外,宋人在区别词品时经常涉及的是雅、俗的问题。宋词的雅、俗分流,起于柳永之后,大致在北宋后期,受苏轼革新词风的影响,形成了黜俗从雅的普遍风气。从批评对象来看,“俗”体的代表即是柳永及其效仿者曹组等人。与之相对,作为雅词代表而受到推崇的首先是苏轼。这种趋雅意识,反映了宋代文人词家以本阶层的思想意识和艺术趣味改造提升词体的认真努力。但从创作实践看,词并不能完全弃“俗”,成功词家往往是融雅俗为一体的,就像苏轼,他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也写了不少“婉约”风格的词,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实际上,所谓的“雅”“俗”只是题材、主题不同罢了,只要能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引起读者共鸣的,流传后世而经久不衰的都是好的作品,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另一方面,雅可俗化,俗也可雅化,就像《诗经》民风中的诗篇,经过孔子的删减也就成了经典。
总的说来,词学批评较诗文批评更偏重于艺术方面,更偏重于技巧分析和风格品评。这种情况既与词体的功能限制有关,也是因为词学观念本身尚未形成,词的创作和研究均处于一個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总之,宋代词学研究为元明、清代的词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