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2020-11-16许令仪

时代金融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效果应用

许令仪

摘要:过程性考核,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种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金融衍生工具教学过程中应用过程性考核方案,使用过程性考核最终达到预期考核效果。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金融衍生工具 应用 效果

传统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中使用的考核方式很难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体现出来。授课教师将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作为试点,应用了的过程性考核方案。最终总分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得出的百分制得分。其中平时成绩由各项云班课学习活动和加分项组成。

一、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应用

授课教师在云班课平台上建设金融衍生工具班课,设置各项学习活动。资源发布18个,成员103个,教学活动共45个。

其中,资源类型基本为PPT,其他类型资源较少。学生成员共103名。

每次上课前授课教师用云班课签到功能点名,共发布14个签到活动,以确定学生出勤成绩。

测试活动共发布5个,其中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发布一次测试,以检测学生对于远期、期货、期权、权证和互换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头脑风暴活动共2个,在第七章发布,以检测学生综合运用全课程知识解决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问题的能力。

讨论答疑活动共发布5个,分别检测学生对于市场政策对于期货价格的影响、权证注销方式、互换概念理解,货币互换功能和利率互换特点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活动共发布9个,分别检测学生对期货保证金计算、股指期货盈亏计算、远期利率协议基础知识、远期外汇的实际应用、外汇期货盈亏计算、外汇看跌期权盈亏分析、利率互换的实际应用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投票问卷活动共1个,在第六章发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检测学生对互换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

课堂表现共发布9个,分别为手动选人和被动选人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抽查个别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相关资格考试或者相关实验成绩突出即可获得加分。

二、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效果分析

(一)资源分析

云班课资源学习部分的经验值学生获得率为100%。从学生查阅资源的时间分布中可以看出,资源查阅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至12点之间,其余课下时间学生查看资源的个数较少。在金融衍生工具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下学习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联系实际。

(二)活动分析

云班课平台共开展活动45个,包括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签到、课堂表现、作业等类型。

1.投票问卷活动分析。从整体角度比较参与度,投票问卷活动的参与度最低,这是由于这个活动仅发布1个,且发布时间为课堂上,持续时间较短的原因。该活动的参与度也说明了这次课堂上的学生出勤率不高,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授课教师需要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做出改进,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头脑风暴活动分析。由于两个头脑风暴活动发布时间位于期末,由于期末考试的动机促进作用,这两次课堂的出勤率较高,学生注意力集中。但是由于该活动个数较少,对于考察学生能力方面的支撑度不够,授课教师需要增加头脑风暴活动数量,增加对其他方面如能力运用方面的考核。

3.讨论答疑活动。讨论答疑活动一共开展5次,参与382人次,消息总数422个,获赞18人次。5次讨论答疑的消息量和参与人数也是逐次降低,变动趋势与参与度相同。但获赞人次却有上升趋势。后期学生参加云班课讨论答疑活动产生疲惫心理。其次,授课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进行反馈和激励,导致学生对参加活动的成果没有直观认知。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改进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成果反馈给学生,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4.测试活动分析。2019-2020學年第一学期共开展测试5次,交卷447人次。五次测试活动平均分整体偏低,各次测试平均分超过60的次数占比较小,表明测试题目难度较高。每次测试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存在不一致情况。当然,测试过程也偶尔出现用时和得分双低的盲选现象,说明学生参加测试活动不积极。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并强调奖惩机制,提高学生参加测试活动的积极性。

5.作业活动分析。作业活动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共开展9次,参与911人次,提交结果1003个。历次作业活动的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平均分得分较高首先是由于部分作业活动是学生互评,评分时标准较为宽松;其次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较高,错误较少,云班课数据说明作业活动的难度普遍较低。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加强对相应知识点的讲解,并增加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且设立奖惩机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杜绝抄袭现象。

6.签到分析。授课教师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共发起签到14次。签到率略有波动,但都保持在70%以上。前期和后期的签到率高于中期的签到率,说明该时期的学生确实处于招聘季,与上课时间有冲突,但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出勤,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7.课堂表现分析。授课教师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共发起课堂表现9次。由于授课教师使用的课堂表现类型较为单一,导致前期课堂表现的选中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过低。后期授课教师开展两次多数学生参加的课堂表现活动,参与人数出现大幅上升。对于课堂表现,授课教师还需要增加使用类型,如举手,抢答等,提高课堂活动的多样性,以便于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成员共103名,通过学习资源,参与签到,课堂活动,课堂表现等获得经验值。所有学生中,92.23%的学生经验值是优秀,7.77%的学生经验是为及格。这就意味着,若定义经验值最高者的分值为百分制中的满分100,则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总人数的92.23,60至80分之间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77%,6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为0。这表明,只从经验值角度考虑,学生对于云班课的参与程度较高,达到预期效果。以上分析表明学生获取经验值的方式的多样性有待提高,授课教师需要调整作业部分的经验值,以便获取经验值的各方式效果可以更加直观比较。

(四)总体效果分析

由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处于大四上学期,17名学生由于考研办理缓考,未参加正常的期末考试。因此,总体分析时只参考参加正常考试的86名学生成绩。其中,优秀者占总人数10.47%,良好为30.23%,中等为23.26%,及格为25.58%,不及格率为10.47%。按照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该86名学生总体比率符合要求。

从总体来看,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中使用云班课平台应用过程性考核的最终效果符合预期。

参考文献:

[1]曾小岩,郭兴旭.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1): 45-47.

[2]徐云鹏.高校金融衍生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4): 83-8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教学中过程性考核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H180448。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效果应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