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挚爱守望教育

2020-11-16张武珍

师道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课堂

2019年7月18日,广东省中小学2018年正高级教师名单公布,我榜上有名,有幸成为丰顺历史上第一个正高级教师。这是我继10年前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后的又一殊荣,深感荣幸和自豪。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家里有6个老师。小时候爸爸、哥哥、姐姐在灯下一起备课的温馨情景深深地影响着我,长大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了我美丽的梦想。1989年9月,梦想变成现实。面对初为人师的我,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做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爱心。”那晚,我在笔记本上庄重地写下了神圣的誓言:“可爱的小朋友,我爱你们,我将尽我的天职!”

教育根植于爱。30多年来,无论是当一名班主任,还是校长,我总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实践“爱满天下”的诺言。

无法忘记2017年的那次学生聚会。当我应邀来到酒店时,23年前教过的同学们穿着整齐的班服,排成两队迎接我。每个人都是一脸坏笑,让我猜猜他/她是谁。神奇的是,时隔23年,面对许久不见的孩子们,我竟然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这可把他们乐坏了,一个个都激动地说:“张老师真是最强大脑啊!”

“张老师,有一次我上课时肚子痛,你把我带到宿舍,给我吃了药。睡在你的床上,那种香香甜甜的感觉一直存在脑海里呢!”

“张老师,有一次课间玩疯了,头发乱糟糟,你还帮我扎辫子呢!”

“张老师,最喜欢你开展的‘喜鹊行动,每周为进步的同学颁报喜书,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呢!”

“老师,你在我们班教室的‘步步高展示平台,为我举办了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太让人激动了,后来我考上了广州美院!”

……

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把我们带回一小的快乐时光,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永远的张武珍”。

这次见面后,海利同学发了一条微信:“23年后再见老师,回去后我会对我儿子说,希望你能跟我一样,遇上改变你一生的好老师。”学生朴实的话让我十分激动,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价值所在。因为你的职业、你的工作而一辈子被人感念、感恩,是何其美好啊!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想,正是因为我对学生有一份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让当年的孩子们储存了永留心间的美好回忆,与他们结下了一辈子的深情厚谊。

2010年7月,我被任命为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踏上了新的征程。面对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面对来自各方的高诉求、高期待,我深思如何去改变、提升、传承、创新……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对老师的期望。于是,我喜欢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感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工作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不同的课堂上去,了解新课程的落实情况,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后跟老师一起切磋、研讨、磨课,帮助老师获得专业成长。

10多年来,我几乎听遍了全镇427位教师的课,有的甚至听过十几次。有一位新调进的张小菊老师,因为课堂上“讲得多、学生训练少”的问题,我连续三周去听课评课,她一次比一次进步,教学更关注学情,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后来,有一次遇到我时,她偷偷告诉我:“张校长,昨晚梦见你又来听我的课了。”

就这样,我對镇里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业绩了如指掌,甚至对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家庭状况都一清二楚,老师们都说我是“活电脑”。这种“熟悉”让我在教师队伍管理中做到“知人善任”,为教师发展创造了尽可能大的空间。

如今,老师们教研活动如火如荼,课题研究积极主动,教学比武一争高低。丰富的活动孕育了老师们的才华,激活了他们原本“安逸”的心,推动了他们对成功的渴望。近年来汤坑镇教师团队中诞生了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等等。优秀教师的成长,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只有当老师们成长起来,让梅州教育走向卓越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人心齐,泰山移。当学校像一个磁场吸引着老师们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后,我下决心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扩建校门。

汤坑镇一小地处老城区,校道非常狭窄,周边居民还要不断地穿梭往来,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过。上学、放学时段拥挤不堪,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拓宽校道一直是历任校长想要做的事。而校道边有一栋420平方米的厂房,一直闲置着。要改造校道,必须用到这幢楼。但因为造价太高,学校买不起,为着这件事,我经常在各部门来回奔波,争取上级的重视。作为市、县人大代表,积极提出议案,力争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丰顺县委县政府买下这幢楼房,开始拓宽校道,改造校门!整体花了将近1000万。终于动工了,我们兴奋得奔走相告。

哪知好事多磨,当拆除完旧楼房准备砌外墙时,周边居民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出来阻挠。为此,我和学校行政挨家挨户登门拜访,耐心地沟通协调,其中有两户上门十几次。费尽百般周折,历代“一小人”扩建校门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如今,站在宽敞、大气的校门口,看着孩子们上学、放学时蹦蹦跳跳的身影,看着顺畅的交通秩序,我心情如花般绽放。

啃下这块硬骨头后,我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依然不断地改变着学校的面貌,丰富着学校的办学内涵。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对课程改革进行系统化的探索,让学校变成了书香校园、现代学园,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示范学校。

2017年始,我带领团队在华南师范大学廖文博士的指导下,一起研究国内外的课程理论,一起走进丰顺各乡镇,一起探访丰顺非遗文化传承人,一同深入课堂,一同在会议室画图列表,商议课程框架……将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调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点亮心 传播爱”的办学理念体系,一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套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充满丰顺地域特色的蒲公英 STEAM综合实践活动教程终于面世。

2018年11月,我们作为梅州市唯一的受邀单位,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2019年4月23日,广东省教研院的品牌教研项目“同一课堂 走进丰顺”在我们学校举办,张玉执教的《美味的温泉蛋》得到教育部主任柳夕浪、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创新的教育成果引得省内同行纷纷前来学习观摩。而我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凝炼成的个人专著《点亮心 传播爱》也正式出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探索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这其中的困惑、思考、挣扎以及一些小感动、小成就、小幸福,都已经统统化作让我们甘之若饴的教育大快乐。我们确信,在教材的研发中,老师们书写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不断与全新的自己相遇、与更好的教育相拥。我们期待,通过这套具有丰顺地域特色的教材,能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地方文化知识,和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建立精神联系。以后长大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带着热爱、带着梦想奔向四面八方,无论飞到哪里,都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们更期盼,这套蒲公英教材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基层教育者焕发激情,投入到教育创新中去,尽情享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拼搏之乐。

一晃30年过去了,答案正在慢慢呈现。每次走在校园里,看着熟悉的一花一草,看着老师们忙碌而快活的身影,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感到是那样温暖而惬意,有时甚至泪眼婆娑。每每这种时候,我总会想起艾青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教育的爱,对学校的爱,让我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广东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