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唤起情怀,用文化积淀素养
2020-11-16廖素健
廖素健
语文课堂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语文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将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基于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开发有价值的乡土资源,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孩子们广阔的视野、丰厚的情怀、语言文字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
西樵镇位于南粤名山西樵山下,历史上名人辈出,科名鼎盛,以其地理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怎样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在课堂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并从中培养起爱家爱国的情怀呢? 我尝试结合校本课程建设,充分挖掘西樵山的资源,把山上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科举名人、故事传说、历史风俗、文化典故等素材,作为我们语文学科开展校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我以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為支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走出狭窄的语文课堂,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当中,去触摸知识,放飞心灵,感受成长。
一、用乡土资源唤起语言敏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有“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其中,“仓颉造字”传说的阅读材料,让孩子们对汉字的起源充满了好奇。恰好,西樵山白云洞就有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字祖庙”。于是,我组织学生走进西樵山“字祖庙”,去了解仓颉这个人,了解“福”字碑的朴素意义(福字左边是有祭祀礼仪,右边是有一口田,表达所谓福气就是人的物质与精神的丰富含义)。孩子们依据在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在西樵山“字祖庙”这个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将仓颉造字的语言作品,置于“字祖庙”这个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唤起了学生的语文好奇与敏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增长了孩子们的见闻,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另外,我也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围绕对联教学这个知识点,我鼓励学生们走进西樵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研究对联文化或者寻找摩崖石刻等;重点是去寻找、发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有的同学对西樵山摩崖石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收集到140多块摩崖石刻,如清朝名士何秀棣刻于崖壁上对翠岩的描写“天半飞藤过对峡,墙阴积藓上轻纱”等。这些摩崖石刻,是一帧帧的书法,也是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中,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得到了发展。
二、用乡土资源促进语言训练
基于此,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闭环,就是说呈现出一个以“视”“听”“读”为内化输入方式,以“说”“写”“评”为外化输出方式,并首尾呼应,互为衔接的螺旋式循环的过程。如果说,学生原本掌握的语言是原始资本,那么,言语的应用就是“增值资本”,教师需要敏锐地发现,并通过各种途径,挖掘隐藏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各种语境的说、写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
我们都知道,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成素养的。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线,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地交流、合作、展示,再加上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水到渠成。在探索乡土资源进语文课堂的实践中,我尝试带领学生和家长们开展亲子研学活动,利用假日走进西樵山,走近地方资源,深度探究西樵山文化。
1. 赞美家乡,点滴情怀总是诗
西樵镇开展“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教育活动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寒假和周末时间,通过阅读书籍、调查访问、实地调查等方法,去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感受西樵近十年的蓬勃变化。孩子们在观赏美如画卷的听音湖、环山花海、油菜花海后,文思泉涌,笔下一个个文字如可爱的小精灵,散发着灵动的气息。孩子们经过我们老师的适当的方法点拨,再加上融入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一篇篇书写着西樵巨大变化,饱含深情的文章就跃然纸上了。我们再模仿“朗读者”栏目,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文章,这样既深化了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2. 在言说中锻炼口才
西樵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人们把情感和希望寄予山山水水中,一个个故事,体现了家乡人的美好追求。我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去采访、去倾听、去了解。我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编辑成“樵山故事传说荟萃”,并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找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详细内容。接着,我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上开设“樵山故事大讲坛”,先做出示范,指导孩子们怎么去演绎。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把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完其他同学讲的故事后,再把感兴趣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其他人听。这样一来,孩子们“听”的能力提高了,“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在听的过程中培养起把握细节和理解主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还结合西樵山作为“5A”景区的特点,大胆把地理历史旅游资源引进课堂,指导孩子们争做“樵山小导游”,我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引入西樵特产、习俗、文化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身边人和身边事,给学生们创设了不同的故事情景,要求学生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来扮演小导游,进行推荐介绍,并根据实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口语交际水平自然就不断提高了。
三、用乡土资源凝练语言素养
生活给孩子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材料,西樵山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是我们学生阅读的最好的素材。孩子们自觉自愿自信地走近了身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获着、体验着、成长着,阅读不再是一种课外负担,而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对话,一种激动心灵的精神对话。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一山一水中的人文遗风,去感受那一种传统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素养。在此基础上,我再策划开展“樵山风韵”的手抄报、小卡片写广告词等创作比赛,引导学生描绘西樵山美景,对西樵的特产、习俗、文化进行宣传,创设学以致用的活动情境,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与地方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让我的语文教学绽放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语文课堂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南海西樵为例”(批准号:2019YQJK212)阶段成果,佛山市南海区2019—2020学年教育教学小课题“利用西樵山资源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究”结题成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