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2020-11-16张虹万先应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8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课程实施

张虹 万先应

摘 要: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南岸怡丰实验学校整体做好课程规划,开发出有内涵、有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多元参与、体验探究,问题导向、观察反思,双向自主、共生共鸣的实施策略,建立多种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特色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渐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客观上要求学校由传统的课程管理转向课程领导,重庆市南岸怡丰实验学校将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来落实,而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参与者,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简要阐释学校课程建设路径。

一、从办学基础入手,摸清学校课程建设基石

学校召开“课程建设swot专题分析会”,召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代表以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校情、学情,从内部因素到外部因素,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学校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秉承“传中华文化 育英才少年”的办学理念,以“仁、义、礼、智、信”打造校园文化,走经典浸润精神、文化铸就品质的特色之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起步早,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学生活动丰富,图书漂流活动、红领巾义卖活动渐成品牌。学校曾被授予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重庆市美丽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南岸区足球特色学校、科技示范校。近年来,学校作为课程领导力建设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项目试点学校,平台优势和专家资源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从育人目标出发,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一)学校文化和育人目标

学校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秉承“传中华文化 育英才少年”的办学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专注自己、关怀他人、理解世界”为学生培养目标。

培養学生专注自己,努力做到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实践创新、自律自省;培养学生关怀他人,善于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同理分享;培养学生理解世界,拥有国家认同感、国际视野及社会责任感。

(二)建构“1+4”怡悦课程体系

基于本校实际,从“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视角思考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构建“怡悦”课程。怡者,悦也。“怡悦”课程:是指基于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融洽、和谐,以学生终身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师生又能获得幸福体验的,助力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根据课程实施路径,学校日渐形成“1+4”的课程体系:“1”指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4”分别指的是晨会课程、社团课程、实践课程、节日课程。

晨会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开设20分钟微型课,周一至周五,每天一个主题。

周一——“文明礼仪”:以“仁、义、礼、智、信”的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诚实守信、忠诚孝悌、读书明理、知书达理的特色活动。

周二——“美文吟诵”:将校本教材《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与课外经典书籍相结合,全校诵读,广播引领。

周三——“新闻发布”:学生将收集、分享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领袖风范。

周四——“生生演讲”:学生将轮流把课外阅读的所见、所思、所悟以演讲的形式与全班师生分享,并进行现场互动与评价,锻炼口才,练就能力。

周五——“一周回顾”:小干部将引领每个学生从一周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从小培养学生真诚沟通、反思总结、规划未来的习惯,孩子们将终身受益!

社团课程:主要通过周一和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实现。学校开设艺术与审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体质健康、生活技能五大类,涵盖足球、京胡、书法、刺绣、武术、航模等41个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一展所长,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舞台,找到教育幸福的支点,最终实现教师学生的共生共鸣。

实践课程:分为校内实践(如红领巾义卖活动、校园职务体验等)和校外实践(如探索农耕文化、探索国防教育等)。这类课程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社区资源,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将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到广阔天地中去大胆实践,将课程教学空间从学校、教师转向社区、大自然,让学习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节日课程:在诸多课程整合形式中,怡丰团队立足校情、学情,将课程整合定位为学科间的横向整合,主张以校园节日的形式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相关内容,通过删减、增补、融合,有机整合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校课程——节日课程。校园节日有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美食节等。

三、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一)多元参与,体验探究

学校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南岸怡丰实验学校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参加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专注自己、关怀他人、理解世界的基本品质。因为只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才会真正有意义,对世界的探索、发现都需借助他们的亲身体验。

(二)问题导向,观察反思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课程计划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执教才能完成的。为成功地实现课程改革,南岸怡丰实验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看作必要条件,把校本研修当作重要路径。学校长期派教师外出培训,聘请专家开讲座,开展师徒帮学、集体备课、读书沙龙、职业规划大赛、“五坛十课”等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力求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本学期学校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导入与课堂结束”为研究主题,每次活动抽取一名教师作为样本教师,即被观察者,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观察量表,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目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观察已在全校全面铺开,教师从“被动学习”“被动研究”变为“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浓厚,为怡悦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双向自主,共生共鸣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遵从自己的兴趣,开设师本化特色课程,如书法、刺绣、武术等41个社团。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课程,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长足发展。社团课程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一展所长,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舞台,找到教育幸福的支点,最终实现教师学生的共生共鸣。

四、建立课程评价机制

(一)联系日常生活,开展表现性评价

怡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所以,怡丰教师采用表现性评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贯穿评价中,将真实的任务提供给学生,真实、全面地展现学生发展的特點,并且,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最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怡悦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感情体验。

(二)结合学校活动,开展展示性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能发出不一样的光芒。教师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给予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南岸怡丰实验学校将学校课程与学校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展示性评价,如周一升旗仪式上的班级文化展示,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美食节、课程文化展示周、图书漂流活动、红领巾义卖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课程评价也变得轻松自然。

(三)记录过程变化,开展成长性评价

怡丰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展示学生怡悦课程学习的成果,记录袋里也融入学生对自身的反思,记录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失败的学习教训,引导学生看到不同阶段自身的成长变化。

(四)星星累积,开展增量评价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怡丰部分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水平、能力提升情况,以星星积累的方式进行增量评价,学期伊始与孩子们制定评价规则,如:一次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可换取一颗星,一次微课主持换取两颗星,一次社会实践可换取一颗星等,月末或学期末进行统计,达到一定数量,将获取相应奖励。这样的评价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过程评价坚持了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

几年来,在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学校课程特色彰显,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显著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学校课程特色彰显,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当然,学校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滚动生成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前一轮工作的得与失,采集与保存好原始数据,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渐建立起适合学校校情的课程群,最终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课程实施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广电新闻节目如何更好的发展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