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优化措施
2020-11-16闫冬
闫冬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的教学措施优化与创新已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体系实施不断优化与创新,才能确保小学英语教学措施的适用性,从而实现相应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并使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教学;优化措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强调了英语教学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尽可能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组织有交际与交流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英语老师作为新课程开展的主体,其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并将新理念推向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将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从而使小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并使学生具备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进行培养。因此,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转变,并在适用且先进的教学理念下,确保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实现顺利开展,并充分发挥出新课程理念教学标准的作用,以此使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1]。首先,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准确认识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教育理念对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影响。其次,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以实现英语课程教学角色的有效转变。新课改下,英语教师也从原先的决策者转变为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意见,以确保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使英语教学质量與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氛围通常会对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处于良好的氛围中,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并实现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新课改下,英语教师需注重小学英语的教学氛围营造。首先,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沟通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需注重正向引导,禁止对学生的言论进行批评教育[2]。其次,在对某英语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配上幽默、诙谐的语言与生动有趣的肢体动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英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学习拍手歌,当唱到“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的时候,就让学生拍手,唱到“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amp your feet”时,就让学生跺脚。通过该方式,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唱声中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而且还能使其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兴趣,才能生成学习英语的动力。但是,在传统化教学中,学生处于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学习氛围中,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需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与丰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丰富英语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完成高质量的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最喜欢做的活动通常是游戏,因此,英语教师需依据教学内容,对趣味化游戏进行设计,以游戏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愉悦、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并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3]。例如,英语老师可依照教学内容的不同,画出对应的“智慧树”,并引导小学生根据教师说出的英语单词,如“banana,apple,orange,peach”等,以比赛的方式,摘取到“树”上挂的果实,比比谁摘得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并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措施,不仅可以使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使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促使小学英语实现有效发展。因此,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对新课改理念的研究,并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与英语教学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改目标,以促使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实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秀云,杨廷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84,107.
[2]徐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08-109.
[3]朱泓.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