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
2020-11-16潘点点
潘点点
摘 要: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领域运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幼儿园语言领域中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理念过于落后,缺乏融合性;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实用性;方法偏于笼统,缺乏针对性。提出了新思路,探索出相应的对策与具体措施:转换思路,别具匠心;钻研工具,物尽其用;筛选方法,有的放矢。以期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真正融合。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播信息的媒体和处理信息的工具。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运用值得关注。
一、幼儿园语言领域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趋势决定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影响重大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学前教育处于奠基的关键地位,更应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期进一步挖掘学前教育的内涵、更大地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决定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来看,3—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语言课堂实现多元化的形态。另一方面,从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来看,语言学习是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的,一些情境难以创设,一些经验难以获得,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就有可能实现。
二、幼儿园语言领域中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过于落后,缺乏融合性
对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领域中的运用,不少教师还缺乏这种融合理念。大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路是从信息技术到语言教育,这并非是真正的“融合”,单单是为了语言课的呈现效果才运用信息技术,缺乏深入思考。
(二)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实用性
大多数教师对一些信息技术工具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表面,且实用性不足。例如,PPT在绘本教学中往往只是作为“电子挂图”使用,PPT更多的功效并没有发挥出来;再如,网页在教师备课时只是作为“文字库”“图片库”使用,很多丰富的资源没能被挖掘。还有许多影音软件、网络平台利用率和运用质量都不够理想。
(三)方法偏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目前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言领域的方法大多比较笼统,信息技术依然还只是信息技术本身,并没有在不同方面与语言领域教学充分结合。例如,语言领域的图片讲述活动、绘本教学、儿歌欣赏等不同类型的集体教学活动,开篇总要加一段视频动画,才觉得能激发幼儿兴趣。缺乏思考的教学和缺乏创新的方法,必然出现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三、幼儿园语言领域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对策
(一)转换思路,别具匠心
首先,教师应主动更新自己的观念。其次,转变思路,将从“信息技术运用”到“语言教育需求”的老思路转变为从“语言教育需求”到“信息技术运用”的新思路,让信息技术的角色从“被运用”到“真需求”。例如,大班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从语言教育需求出发,创造性地运用软件Camtasia Studio,请幼儿看着动画提示的情节为故事配台词,为幼儿录音,合成由幼儿配音的动画并予以展示,幼儿兴趣盎然。
(二)钻研工具,物尽其用
教师应积极学习教育中可以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多看多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遇到难题时,能最快地联想到合适的工具、合适的功能来解决问题。而对各种工具的学习,网络途径也将发揮巨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绘本活动中想到Activ Inspire交互式白板中有“放大镜”功能可以辅助,但是教师不会操作,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操作视频,跟着视频学习操作。
(三)筛选方法,有的放矢
以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听——造氛围、说——促自主、读——助理解、写——重兴趣,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幼儿语言领域听、说、读、写不同方面的目标和要求,才能筛选出各自可能适合的信息技术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拘泥于传统方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思考,创新大胆地进行试验和修改。
转换思路,钻研工具,筛选方法,期待信息技术在教师的合理运用下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能更加深入地融合。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