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实施体能监测的策略
2020-11-16陈燕英
陈燕英
摘 要:目前幼儿体能监测主要运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以此为依据,通过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动态的体能监测,了解幼儿身体要素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为幼儿园体能活动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幼儿;体能监测;体能活动
一、我园开展体能监测的背景
体能是指从事身体活动时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要素和基本活动能力两部分。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平衡、灵敏协调、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跃、平衡、投掷、攀登、钻爬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为:具有一定的平衡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我园生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随时掌握幼儿体能发展情况,并根据幼儿体能状况确定体能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如何掌握幼儿体能的动态发展呢?那就要通过对幼儿的体能监测来了解。目前体能监测的形式主要采用国民体质监测体能测试指标(幼儿部分)。全海英等专家指出:体质检测以反映素质指标作为项目名称,而不是指标类别名,“素质指标”就是幼儿要达到的水平或标准,“测定项目”是规定要测定的内容,如反映平衡能力的走平衡木。我们在对幼儿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也发现目前测试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指向速度、时间、距离、量,缺少综合性身体要素和基本活动能力的评价;且幼儿年龄小,在测试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完成或不能很好地完成测试项目;体能监测的结果会误导老师以测试标准为最终目的,对幼儿进行单调的项目训练,背离体质监测的初衷。因此,我们尝试在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与游戏中通过动态观察对幼儿进行体能监测,减轻幼儿心理压力,及时了解幼儿身体要素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为后续体能活动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体能监测活动的实施
(一)成立体能监测小组
由医务室牵头,也基于全海英、张玉婷在《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几点质疑》一文中提到的现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身体机能测试指标缺失”,医务人员跟踪整个监测过程,从医护专业的角度监测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的心跳、脉搏、呼吸等,从而对体能监测和后续课程活动的设置提出建议。另外,小、中、大级组各确定一名负责级组日常体育活动的老师作为体能监测小组成员。三位老师则主要负责各个级组体能监测的开展,并及时根据情况对监测的方式进行调整。负责把监测结果汇总反馈给本级组的老师,为次月的体能训练提出合理意见。
(二)体能监测实施
1.确定监测项目、时间、方式及维度。监测小组根据各个级组月体能活动的月目标确定监测的时间、周期、对象和监测的项目。
我园各个级组每月都有一个体能活动重点目标,如3月份小班组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中班组的重点是发展幼儿力量;大班组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敏性。监测项目根据各个级组当月体能活动目标制定,确保监测的项目与级组课程活动紧密相关,不脱离幼儿平时体能活动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各个年龄段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3月份各个级组体能监测的内容:小班是双脚连续向前跳;中班能单手将沙包投掷到4米;大班在指定范围能四散躲避跑。我们把体能监测时间安排在每月的上旬,主要对上一月每个级组体能目标实施的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对象为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个孩子或者随机抽取7个男孩和7个女孩。
2.制定统一监测表格,内容包括:项目、体能目标、测查方法、测查工具、测查维度和游戏情况这几个部分。因监测的年龄段和监测体能项目不同,表格里涵盖的具体内容也不同。以监测3—4岁幼儿动作协调、灵敏能力为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该目标下的要求“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我们设计“小兔跳跳”体能游戏,目标和游戏内容确定后,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的标准和我园幼儿已有双脚连续向前跳动作发展情况确定了监测的方法、工具、维度。
3.体能监测的形式。体能监测主要采用户外体育游戏为主,各个级组根据监测项目设计有针对性且内容新颖、趣味性强的体能游戏,如“小兔跳跳”“炸碉堡”“小山羊过桥”等。采用的器械要重视颜色鲜艳、形状多变、安全实用,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能监测的兴趣,减轻他们对体能监测的心理压力。
4.监测方法和器材的调整。为了使体能监测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真实水平,我们在监测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
如《小兔跳跳》的监测方法初定为:让幼儿连续跳过10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的泡沫垫,从幼儿起跳开始计算连续跳的个数,中间停止则记停个数。在实施过程中我們发现泡沫垫宽度过大,在地面不固定性上使幼儿很难完成连续向前跳的动作,而且计算方法无法体现幼儿的最佳状态,如有些孩子起跳连续跳了3个,稍作停顿后又连续跳了6个,我们只按3个成绩记录。经过监测小组审议,将泡沫垫改成了软绳,软绳的数量也从10调整为15。测查方法也调整为幼儿双脚连续跳过15条软绳区间取连续跳个数最多的成绩。此外,在地面画好间距为50厘米的标记线,把软绳放在标记线上确保测查的精确性。
5.监测场地的调整。又如中班监测测试游戏《炸碉堡》,参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制定了维度:超过 8米为优秀、6~7米为良好、4~5米为合格、低于4米为不合格。为了让监测结果更贴近幼儿实际水平,场地的布置经过3次调整。第一次分别在4米、6米、8米设置碉堡,每个碉堡高60厘米,宽2米,每2米一个,纵向错开10米,幼儿往往站定一个位置去瞄准目标,只把瞄准目标确定在自己直线距离的那一个,另外2个即使被定为瞄准目标,其投掷路线也是斜线,计算幼儿投掷距离误差就很大。第二次调整为把4米、6米、8米的目标放在同一垂直线,碉堡宽2米,高度依次为0.2米、0.4米、0.6米。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投出去的沙包往往被第一个目标挡住,无法得出真实的投掷距离的数据。最后调整为在投掷场地4米、6米、8米距离分别拉一条宽6米的线,三条线分别离地0.2米、0.3米、0.4米,线上分散挂着小物件,让幼儿既有瞄准目标,又不会阻挡幼儿投掷出去的沙包。这样的场地布置富有趣味性,教师在监测过程中带入情景,使幼儿非常愉悦地参与监测。
三、体能监测对幼儿体能活动设置的意义
我们通过体能监测获得幼儿体能发展的基本数据资料,便于教师掌握级组、班级幼儿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情况,为后续体能活动设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幼儿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如通过小班“小兔跳跳”的体能游戏监测得出以下数据(如表1):
1.监测小组通过数据对幼儿基本活动能力(跳)和身体要素(协调、灵敏)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女孩的连续向前跳的动作水平要高于男孩,特别是小四班的比例尤为突出。从男孩女孩综合的发展来看,小三班双脚连续跳这个动作的发展是最好的,小二班该项运动能力比较弱,需要加强锻炼。双脚连续向前跳是验证幼儿身体协调、灵敏能力发展的一个动作,教师在课程设置时就要对照监测结果,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调整体能活动的内容。如从监测数据中发现小三班整体能力发展较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难度,从身体协调、灵敏的要求过渡到速度敏捷。其他班级的幼儿因为大部分能力都在B和C之间,可以继续进行身体协调的练习,等大部分幼儿能力达到A时再增加难度。
2.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级组体能活动开展。如中班组通过双手抓杠悬空吊起的监测得出以下数据(如表2):
教师以此为参照,综合医务室的意见专门设计发展上肢力量的游戏,在孩子们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上臂的力量水平,如:推小车搬运货物、滚轮胎、抬轮胎、三人人力车、提水桶、运水桶等。这些体能活动不但符合幼儿生长及发育的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趣味盎然,运动时间、运动地点、运动项目的选择与设置都弹性很大,可以根据幼儿的运动量和兴趣点随时调整。寓幼儿体育于幼儿游戏,绝不是测什么就练什么。如小班为了继续发展幼儿的灵敏性,设计了“网小鱼”活动,教师扮演渔民拿着长长的鱼兜网鱼,幼儿扮演小鱼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幼儿既要躲避鱼兜,又要避免跟其他幼儿碰撞;又如“踩小蛇”活动,把3~5米长的软绳一头固定,另一头由教师拉着在贴近地面晃动,幼儿依次从绳子上踩过等。这样通过设计情景化游戏内容,增加体能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注意让幼儿成为体能活动的主体,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把体能练习、教学、锻炼融为一体。
通过体能监测,教师了解幼儿身体要素和基本活动能力即体能发展情况,找出幼兒体能发展的就近区域,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活动,以提升幼儿的体质健康水平。期间存在的问题会由下一次的体能监测结果反映出来,然后再通过制订更科学化的体能活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通过这种长期循环,形成监测与发展相互服务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聪珊.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陈爽,计杨,贾月娥,等.论体能训练和体质监测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J].运动,2017(8):11-12.
[3]全海英,张玉婷.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16,23(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