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帝神农氏伦理文化核心元素述考

2020-11-16蔡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炎帝

蔡枚

摘要:本文将炎帝神农氏伦理文化的核心元素概括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养民以公、仁诚友爱;开拓进取、务实创新;躬履担当、勤勉为民;谐天和人、天下大同等五个方面,并借助于中华远古神话传说和古代典籍记载加以论证阐释。

关键词:炎帝;伦理文化;核心元素;述考

中图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49-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33

一、引言

《史记·天宫书》中说:“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吕氏春秋》中又载“: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关于炎帝神农氏的圣德,史籍中少有成篇全面的叙述,但在各种有关炎帝功德的记载、传说中又随处可见。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梳理炎帝原创性的核心伦理精神,探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源头基因,发挥华夏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影响作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經·海外西经》载“刑天舞干戚”的传说,说炎帝之乐师刑天和黄帝争斗,头被砍掉,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些传说故事体现了炎帝部族与自然作斗争的气壮山河的顽强拼搏精神。

在由野蛮蒙昧到文明初创的演进时期,以炎帝为首的神农部族氏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畏艰险、抗争不息,进行了狩猎、采集、耕作、造房、制药、制陶、交易等一系列漫长艰苦的实践,取得了农耕、医药、陶瓷、纺织、建筑、商业、音乐、舞蹈、天文、祭祀、宗教……各方面具有发端性意义的文明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淬炼了炎帝部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

三、养民以公,仁诚友爱

《淮南子·主术训》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礼记·礼运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表明,一方面炎帝神农氏非常重视通过良好的道德示范来教育引导氏民、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淳朴、公正、诚信、仁爱的风尚得以形成和弘扬,使奸邪、盗掠的丑恶行为遭到唾弃;另一方面,在炎帝的示范引导下,部族内“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威厉而不杀,刑措而不用,法省而不烦”,“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淮南子》),淳朴正直、仁诚友爱的社会主流道德意识和价值判断已逐渐形成。

四、开拓进取,务实创新

《世本》卷九《作篇》,集中记载了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短短篇幅,竟用了20多个“作”字和几个“造”字,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炎帝的创造精神。《周易·系辞下》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管子·轻重》云“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史记》说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广博物志》载“神农如究患脉,辨药性,制针灸”。司马光《古录》记述:“炎帝以一人所为,不足以自养,必通功易事,贸廷有无,乃教民日中为市。”《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处的“荼”,即茶。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桓谭《新论》说:“昔神农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炎帝神农氏面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造,提高了认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拓宽了生存空间,改善了发展条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被后世尊称为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音乐之祖、茶叶之祖、“神农”“、先农”、“药王”、“火神”、“茶祖”……这充分体现了炎帝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之精神。

五、躬履担当,勤勉为民

《淮南子》曰:“神农憔悴”“,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神农“身亲耕,妻亲织,以天下为先”。又说他为了祛除百姓疾病之苦,不惜牺牲生命,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经常“一日而遇七十毒”,终因误食断肠草而亡。《吕氏春秋》也说“(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至民利也。……其当事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越绝书》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炎帝躬履担当、勤勉为民的高尚品德体现在恤民、惠民的原始实践活动中。当看到“皆食禽兽肉”、“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白虎通义·号》)时,就首创原始农业;当目睹“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修务训》)时,就尝百草发明医药;为解决不食生食问题而发明陶器;为解决居无定所、避风遮雨问题而发明房屋;为防身体受到外界侵害而织麻为布、发明服饰;为提高劳动效率和抵御猛兽而发明弓箭;为互通有无交流物资而首辟市场;为娱乐生活、陶冶性情而制琴作曲……

总之,从各种典籍记载来看,“忧民之困、除民之害、致民之利”、“重民、爱民、护民”是炎帝神农氏一生躬履担当、勤勉为民的集中表现和高度概括。

六、谐天和人,天下大同

《搜神记》卷一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古诗十九首》中一篇相传是神农氏使用过的腊祭辞言“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风俗演义》传“神农悉地力种谷蔬”。《淮南子·主术训》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数理化……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白虎通义·号》和《淮南子·修务训》中还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令民知所避就”。

类似的古籍记载还有很多。这表明炎帝神农氏致力于探索、掌握并尊崇植物生长、天体气候运行变化及水土利用规律。在此基础上顺应自然、为民所用,发明工具,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促进人与自然的相生、统一。炎帝的“谐天”价值观彰显于早期人类处理天人关系的伟大实践。

炎帝神农氏的“和人”价值观,体现在以教育引导氏民为人处世质朴、公正、诚实、和睦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中。《淮南子·主述训》中所言“养民以公”、“朴重端悫”即表明炎帝用公正大同的价值观教育族民,使民风质朴、稳重、正直、诚实,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治理目标。桓谭《新论》说“:琴,神农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杨雄在《杨子》中说:“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越绝书》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如“太古淳朴,民心无欲”,“故神农不施刑罚而人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这些都反映了炎帝时代讲信修睦的道德追求和对天下大同、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曹敬庄,帅伯髦.炎帝与炎帝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唐家钧,张前荣.炎帝陵史话[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3]林甘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鲁谆.试谈炎黄精神[J].炎黄文化研究,2008,第八辑.

猜你喜欢

炎帝
炎帝样本
炎帝 扬帆东海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遨游大南海
炎帝 品牌推广在路上
炎帝 筑健康新长城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