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突破单元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2020-11-16蒯正聪
蒯正聪
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成败;重点难点不破,教而无功,学而不成。直面教学重难点,研究破阵之法,练就解难之功,是普通教师每课设计和每堂教学的基本功、家常饭。单元整体目标和重难点拿捏得准,破解重难点得法,重难点便是下饭菜,令教学的兴味增长;破解不得要领,重难点就可能是酸菜汤,会使教学的真味走散。从微课设计与实施的角度来探试,通过单元比较分析以聚焦重难点,通过分课设计实施以突破重难点,通过纠正教学偏倚以解决重难点,也是一条值得探寻的有价值的蹊径。
一、单元比较分析,聚焦重难点
1.聚焦单元目标以确定突破重点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古往今来,文学浩瀚的海洋里从来不缺游记的浪漫身影。游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其所绘之景,不仅有自然的恢宏曼妙、奇异灵怪、清新自然,也有社会人文的厚重与绵延、风物习俗的丰富与迷离,更有游者畅游山水、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怀,历经世事的沧桑与感慨,以及游记所承袭的自由的散文笔法和承担的游者独特的见闻与感受的表達,都决定了游记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重视游记散文教学,突出散文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普遍的语文价值,自然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落实。单元教学提示中对游记的内涵定义: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对于单元教学的价值,提示中说: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这无疑是我们实施单元教学的重要参考,要在不断的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的过程中来兑现。
2.把握文本个性选定微课主题
从单元四课的教材文本特点看:《壶口瀑布》一文长于写景,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可谓是曲尽其妙,适合开展朗读教学,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本文并不是游记特点特别鲜明的文章,但其语言精美,阅读教学时,宜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把握汹涌湍急而又千姿百态壶口瀑布的特点,让学生更深刻领会课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布的妙处。拟定“多角度欣赏写景艺术”这一微课主题,正是抓住其语言写景特点来设计,以促进学生了解课文多种方法运用,把握多角度细腻描摹的写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多角度”的把握,让游记“游”的特点通过“定位时空,从描写景物观察角度赏析”和“体会深情,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等微课具体的教学环节得以融入和呈现。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相较于《壶口瀑布》,其“游记”的文体特征更加突出,“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的单元教学重点,在此文中都有追求的价值和实现的可能。依着文势,循着游历者的行踪,理清文章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在阅读体会中积累游记写作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一课的微课设计主题选择为“体会景物描写特点”,将作者行踪的延伸、观察视角的变化等文体特征突出的要素与文章的顺序、结构安排以及作者观察写景、内心感受等散文普遍要素进行牵引与整合,立定这样一个一览全文而无余的阅读位置,也就选择了一个比较科学的重难点的突破切入口。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充分体现了游记的写实性特点,做到了写实性与文学性的很好结合。抓住其“写实”中的“写”字,“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本文内容主要分为登山见闻感受和乘车经历感受两部分:作者写登山写景,简笔勾勒,用语传神,笔之所触,多感悟与遐思;作者写登山过程,小说手法,乘车经历,略带戏剧化的写人,以“体会马克·吐温式的幽默”的艺术特点及效果把握来撬动学生对景物人物描写中情感色彩的注入的方法和作用的体验,在语言的品味与体验中逆向把握文体特点,把握整体内容,体会景物和人物特点,突破学生景物描写只描写自然景观的思维定式,也顺势体味作者游览过程中心境的游走与开合,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设计一个能点亮更吸引学生探察目光的闪光的兴趣点。既将语文味置于课文教学的核心,又有着游记教学特点的突出展示,积极地呼应了单元教学重点中的“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的重点要求,也恰当地诠释了“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这一定义。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正是因为面对中小学生这一特定的读者群,这篇游记散文,作者写来,别具匠心,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以童话般的想象,自己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形成时空线索,串起文章,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描绘,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文本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其最具价值之处,“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妙处”正是基于文章既客观描写又真实讲述,既着眼于清新景物又体味人文情,把握住其全景式镜头与特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丽江,突出人文内涵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一滴水”不仅是记游的线索、游历的主体,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作者情感的注释,是引导学生寻觅诗意的向导。
3.定位微课设计实现整体配合
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就要有目标整合的观念和行动。本单元微课设计在综合分析比较单元教材,从课文特点出发,或从写景内容、或借文势特点、或从语言风格、或从构思角度,突出文本个性;也从单元教学整体特点和目标需要的角度出发,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或体会写景方法,或把握游记特点,或赏析行游的自在情味,或感受作品的内涵丰盈,形式各样,却相互配合补充,多层面立体化推进游记教学,形成整体合力,彰显单元游记的特点:皆以所言,以实现对所至、所见和所感的或轻或重、或亲或疏、或写意或工笔的表现,追求游记散文教学的原生价值和作者具体的言语智慧。正是尊重文本的个体特点,又不拘泥于一文一课,将单元作为真正的有生命的教学单位,在微课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做到相互呼应与配合,使内容和形式丰富而有变化,既凸显整合之功,又发挥个性张力,从而精准聚焦重难点,使重难点突破有方寸。
二、分课设计实施,以突破重点
1.多维设计以突出游记散文的丰富性
从游记散文教学的角度看,最具有文体特点的是单元目标中设定的“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围绕这样的知识目标和过程方法目标,具体分析每课的特点,专注于一个切入点、一个知识点,以关联发散至各要素,倚重其一以涉猎其他,是微课设计与实施的使命担当。
《壶口瀑布》选择以“多角度欣赏写景艺术”为讲解主题,围绕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怎么写”的问题,内容涉及观察角度、景物特点、语言修辞、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教学视点,引导学生探知文本游记符号下的“怎么写”的奥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体会景物描写特点”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以“移步换景”为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阅读文本,准确把握作品的写景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游览观察景物时的心理感受、精神愉悦、情感表达,实现由“怎么写”与“怎么读”“读什么”的连接。《登勃朗峰》则根据文本语言特点所构建出的有特色的内容,充分利用作者的名人效应,以“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为主题设计微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切入,来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诙谐幽默的写景写人的“记”的语言风格的同时,体会其“游”的情趣与滋味,进一步积累“怎么写”“怎么读”“读什么”的经验。《一滴水经过丽江》以“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妙处”为微课主题进行设计,既有对移动的游踪的跟行、变换的视角的感悟,又有对观察主体形迹的探看与描绘、描写主体秉性的体味与赞美,突出所至、所见、所感的游记的标志性符号,凸显游记文体的教学价值,为学生学习领会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起到很好的“导游”作用。
微课的分课设计实施,相互呼应,从知识的层面、技术的层面到艺术的层面皆有涉及,且层递感强,利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掌握,而且读赏结合,叙论结合,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2.单元整合以凸显游记的特征
从游记知识教学的角度看,游记作为专题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单元可称得上是游记教学的嘉年华,是一场游记知识的狂欢。写景散文学生并不陌生,但作为游记的写景散文,从课堂教学经历来看,学生可能知之并不甚多。所以,本单元教学,游记的文体知识学生应当从阅读把握、生成体验、理解感悟、深化整合等多层面落实新知识的建构。设计四节微课,抓住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时空长度与距离来同步或跟踪作者的游踪、从不同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来看物观景、从不同的心理姿势和情感倾向来感想抒怀的文体特点,紧紧围绕游记的为所至、所见、所感而文的特质,即游,即行,即感。单元微课教学的系统设计,突出游记文本特点,而又各有侧重,彼此呼应,相互配合,才有教学内容结构上的复沓却不至于累赘的设计效果,整体的知识厚重又不失了每节微课灵动的美感。对学生单元知识学习起到启蒙、巩固、进阶的作用,更利于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纠正教学偏倚,以突破难点
1.专注游记散文教学的定体和定性
游记教学除单元意图不清、单元内教学彼此孤立、文本特点不明和文本学情所决定的重难点突破的难题外,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内容的偏倚、主观上的轻视重看、厚此薄彼等問题。游记散文常会被当作一般的抒情散文来教学,失去了游记的身份与光彩,这样游记散文就被泛散文化;也有将“散文味”剔除,只教“游记”的,这样游记散文就又被纯知识化。实现游记散文教学的不偏不倚,这也是游记单元教学不能回避的难点。避免把游记当作抒情散文来教。游记散文,是散文,但游记散文只是游记散文,不是抒情散文,文体特征必须得到彰显,这样,难点的克服也才能有的放矢,其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否则,难点突破与克服就成了伪命题。游记课堂教学之所以将游记散文教成了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主旨意识”成了霸道总裁,“段落层次”成了当家花旦,主宰了教学过程,或者教学过程中淡化或无视游记特征,文体意识淡漠,或者是文体教学操作能力欠缺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方向的偏移。
教学中,也常会有另外一种现象、另一难题出现,就是文体意识太强,把游记只当作游记来教,孤立地教学游记作品,固执于游记的要素以及作品的“游”的信息,只将游记散文当作游记知识的说明文来教,教不出游记真味,让游记的“真知”缺少了灵动的美。单纯的游记知识教学,就好比磨豆腐的筛布,筛掉散文情味似水的豆浆,布上留下的知识就如同豆渣,留下的这些可见的未必就更有价值,殊不知如水的豆浆熬煮点卤后却更如玉般随意雕琢,即成其美。所以,教学游记散文时,切不可忘记游记散文也是散文,既要彰显其文体的特殊性,也要体现其散文一般性特点,教出游记真味。
教学《一滴水经过丽江》,微课设计以“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妙处”为着眼点,通过“寻觅‘一滴水的行踪”“定位‘一滴水的视角”“探看‘一滴水的形迹”“感悟‘一滴水的秉性”等四个教学环节,从“一滴水”的匠心设计为源头,引导学生体会“一滴水”贯通古今,由高而下,由远而近的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多维度表现丽江的美丽的自然风景、厚重的人文历史、诱人的民俗风趣的游记笔法,体会作者用“一滴水”贯穿全文而获得的更加自由的视角和更加随意的观察方式。正是抓住这“一滴水”的游走的游记文体的个性特点,完成了文本移步换景写法的纸上演绎,将游记的形式特点尽显于学生面前;也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以及“一滴水”本身代言的水多丽江、水美丽江的纯净之美以及钟爱着丽江的作者的深情。实现由游记的个性教学走向写景抒情散文的共性赏析,以有效攻克难点。
《壶口瀑布》的“多角度欣赏写景艺术”微课设计,抓住其雨季、枯水季的时间与多角度的空间变化推移的游记探视视角,体现游记教学的本位要求,同时体现写景散文的抓住特征、生动形象、手法丰富、语言生动、情景交融的一般特点,让游记之形貌与散文之底韵,始终为一体,从而形俱神备,韵味十足,充分彰显了游记散文的“形”“神”兼美的特点,避免了学游记忘了其是散文的尴尬,这正是借助微课精准的特点实现克服难点之功利。
游记散文,首先是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教学自然要体现出散文教学的共性特点,引导学生读出体验,领悟内涵,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获得启示;同时,也要将文体知识由文体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引学生接触概念化知识,合理利用文本阅读让学生的知识体验实例化。借助微课,实现局部的强调和放大,加强对重点难点的教学,灵活多变地实现通过单元整合与综合学习实现学生文体知识的理性化构建,乃至图式化达成。假以时日,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厚积和人生阅历的增长,学生游记散文读写知识与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升。
2.优化游记散文教学的站位和姿态
人教版《教学参考》所提供参考的本单元教学目标中有“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单就这一目标而言,四节微课设计对语言不离不弃,《登勃朗峰》的“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是以“语言”唱主角,开门见山,直接揣摩;《壶口瀑布》“多角度欣赏写景艺术”则将语言与修辞设为写景艺术多面体的一面,呈现其光彩,游动而不呆滞;《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体会景物描写特点”是将丰富而具有想象力的语言置换为千姿百态、晶莹圣洁的雪山景色代码,让学生在奇伟景色的眺望中品悟,也将学生对雪山的想象置换为景色与情感的语言符号;《一滴水经过丽江》“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妙处”是将语言兑换成丽江纯美画面的多彩颜料,“一滴水”所至,皆是美的语言温润的笔痕,水的精彩与曼妙,是文章的语言和阅读者的心得之语的琴弦共鸣与交响。正是通过单元配合,紧扣语言突出游记散文的散文之性,强调了语文之本,凸显了单元教学的语文站位。微课的形式特点在“微”,而其内容特点在“精”,凭一课之力,要实现“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的“多样”的把握,几无可能。微课单元设计与运用,正是利用了散点透视的法则,让单元教学实现联动,形式摇曳,各有侧重,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更具神韵,教学姿态的灵动变化,丰富学生学习与审美体验,实现语文知识的集腋成裘,实现语文能力的聚沙成塔。
单元教学中,讲读课与自读课的设置,要求教学的节奏上要有张弛的协调疏密的配合,不固执于一种教学姿态。单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实践中,常将讲读课作为单元教学重點,而将自读课作为单元教学的非重点来简单化处理。导致讲读课三个课时还留有尾巴,自读课则轻描淡写,以自读自习代替了教学过程,这是有偏颇的。“讲读”中也有可忽略的,“自读”中也有需花力气下功夫的。就如本单元的《壶口瀑布》和《一滴水经过丽江》两篇课文,分处于单元的一首一尾,前为讲读课,后为自读课。相较而言,《壶口瀑布》的写景特色更明显,而游记散文的特征却不突出,所以,这篇文章教学倾向于将写景、抒情与语言表达作为重难点来教学,若是将游记的特征作为教学重点则未必能说清讲全,费力而不讨好;而《一滴水经过丽江》,因为“经过”,所以它的游记特征更明显,所以作为游记单元的教学文章,这一文本特点必须要被放大,让学生在“理解‘一滴水构思的妙处”微课教学,或就将其设计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采取精读的教学姿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文体教学价值以及文本教学价值才能得到理想的体现。自读,不是“轻”读;讲读,也不等同于“精”讲。讲究单元配合,依据文本内容语势特点,各取其长,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内给学生最需要的,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3.追求微课特点的把握与彰显
微课教学,可以自由地楔入到学生自然阅读和教学阅读中,既可以课前预习入门阅读,也可课中质疑启迪阅读,亦可课后寻疑回顾阅读,微课实施的灵活性适切性的特质,也正是统编教材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追求。微课是努力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可创造便利用的资源,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形成的很好的催化剂。所以,单元教学,科学设计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有利于对教学重难点的散点透视,也有利于在各个“点”的突破过程中形成合力,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借微课之利,致力多维整合,开阔单元教学视野,会让语文的远方辽阔,而眼前重难点的突破之处,就是新的诗意诞生的地方。
[作者通联:合肥市北城中学(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