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2020-11-16苏桂燕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学课程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苏桂燕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同时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语言、思维及情感体验,促使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中“生根开花”。

关键词:语文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课程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语文课堂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主动思考、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传承文化并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有效实现对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

一、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促进语言素养发展

在语言的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是一体的,语文學习的目标之一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字、词、句、段及标点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做到用词准确、语意清楚、表达连贯、语言优美,是培养语言素养的最终目标。因此,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教学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只有以语言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才能促进语言素养的发展。

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可见语言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要求。在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课中,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主题,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重阳节吃年糕的画面,将镜头定格在年糕上,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年糕,学生分别从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接着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文,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识记生字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配图,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学习”“课文朗读”到“自主表达”,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二、遵循学生认知程度,科学培养思维素养

语文学科中的思维素养是指能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联想、想象、整理、推理,在对课文学习过程中能对语言和文学形象有所感悟,并富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文教学中,只有遵循学生认知程度,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其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得以充分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文教学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在一年级上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一课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将南瓜运回家的方法,并能将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如何将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全班交流,学生踊跃展示,有的提出请好朋友帮忙把南瓜搬回家,有的提出把南瓜背回家,还可以把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还能向别人借车运回家,究竟哪一种方法好呢?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进行准确、流畅的表达。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表达清楚。对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要求的提高,实际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品味语言文字之美,逐步形成审美素养

语文学科中的审美素养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鉴赏和品味,能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人物美、形象美和心灵美,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并能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美、创造美,进而逐步形成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熏陶,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赞可夫说过:“人具有一种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求。”然而审美能力并非自然形成,还需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比如,在部编本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无论是从字音、字义、字形、插图,还是习题中都渗透了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在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一课中,从文字角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衍变过程,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同时,在教材中采用的是中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的名作,能够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画面情境,虽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未必能领略作品的真正魅力,但通过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的培养。

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灵魂和本质精神,体现在能力、个性、思想、情感、意志、信念等多个方面。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体,而传统文化则是语文学科的精髓。因此,语文学科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之外,也要承担起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汲取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得以成长。

部编本教材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识字文化、古代诗歌、蒙学读物之外,在语文学习园地中还编写了大量的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这为落实文学素养培养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古诗《村居》一课教学为例,这首诗描绘了春日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其语言朴质,却意蕴深远,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诗人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喜爱、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可谓是寓情于景、有情有趣。学生对于春天及放风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反复诵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是真正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中央,打破了以传统零散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文字、语言、文章、文学等多元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构建,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手段中获得较为扎实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琴.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29).

[2]李丽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J].教师,2019(22).

猜你喜欢

小学课程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初探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研究结果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