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新民思想述评

2020-11-16东宝金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德新民梁启超

东宝金

摘 要: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启蒙家。其新民思想也就是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振聋发聩,对当时国人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本文就此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历史评价进行简要分析,以便对其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做出学理性探讨,从而对培育新时代现代国民提出合理借鉴。

关键词:梁启超;新民;公德;现代国家

引言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启蒙家。其思想具有“流质善变”的特征,这与当时中国复杂艰难的国势密切相关。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是在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与西方文明强势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后对中国国民文化内部心理结构的文化层面的反思,其中新民思想也就是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振聋发聩,对于当时国人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冲击。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关于国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学理与思想启蒙。

一、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具有中学、西学、东学的思想理论基础,但主要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伯伦知理国家主义和卢梭人民主权论等思想。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理想人格,重视对于人性本真的教育引导,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追求对于儒学功底扎实的梁启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经严复介绍的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也是梁启超新民思想形成的重要渊源。严复通过翻译斯宾塞著作《群学肆言》认为,“一群一国之成立也,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梁启超由此指出,“凡群者皆一之积也,所以为群之德,自其一之德而已定。”[1]在其《新民议》一文中梁启超讲到:“天演物竞之理,民族之不适应于时势者,则不能自存。”[2]

此外,梁启超早期新民思想的发展也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他认为,传统中国的国民是“部民”“臣民”,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只知依附不知权利自主,所以需要变“臣民”为具有个人意识和自由思想的“国民”。面对近代列强肆虐,国势不振的凌乱局面,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思想和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对于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发展也是影响巨大。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也阅读了日本学者的思想观点,比如,福泽谕吉、加藤弘之、德富苏峰等。日本学者“富国强兵”、“利群”的思想对于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民团体主义思想教育影响重大。

二、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梁启超新民思想中的“新民”二字取自中国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去其旧染之污也。”“作新民,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3]在此基础上,梁启超曾明确表达了新民的目标,“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二途,斯即吾淬砺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4]

梁启超新民思想也有几样独特的标准:

国家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思想者何?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5]无国家之心、爱国思想薄弱是中国贫弱的主要原因,培育国家思想有利于新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从而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华民族能够自强不息,最终实现中国国家独立统一。

公德思想。“私德居十之九,二公德不及一焉”。中国之所以日益衰落,就是因为“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力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人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累”[6]个人是国家和群体生活中的一份子,个人不可能离开国家而独自生活,在群体生活之中,公共道德极其重要,所以新民要有“合群之德”,要养成“利群”的公共道德。

权利义务观念。“号称人类者,则以保生命保权利两者相倚。”[7]梁启超认为,中国国民长期遭受着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奴役,丧失了独立自由的个人能力,究其原因是缺乏权利义务观念。这也导致了中国人无集体责任感、政治冷漠、对公共生活缄默。所以需要培育国民的权利义务观念,“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最适相均。”

自由思想。梁启超认为,“自由者,权利之表证也。凡人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曰生命,二曰权利。二者缺一,时乃非人。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8]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实行着文化禁锢和愚民政策,中国人是“古人之奴隶”“世俗之奴隶”“境遇之奴隶”。这三种奴隶身份使得国民缺乏自由思想,中国人“仅有形质届之生命,而无精神界之生命,”“仅有自由之俗”,而无“自由之德”。

自治思想。梁启超叹曰:“欲进无思想者为有思想者,其事犹易,欲进无能力者为有能力者,其事实难。”[9]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法治观念,以及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甚至有点傲慢放荡嗜利,这些弱点造成了中国人自治能力极差的现状。只有能自治,才能摆脱被统治的地位。

梁启超紧接着也提出了一系列培育新民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路径。主要包括如下,教育新民、报刊新民、小说新民、史学新民等等。其中最具要旨的是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如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发展现代教育、传播优秀文化等等。

三、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历史评价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观念革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痛反思之后,梁启超发出了培育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现代国民号召,这一思想具有思想启蒙意义;新民思想中弘扬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彰显了民族自强精神;新民思想中培养与自由宪政民主相应的现代公民观点对于构建现代政治文明更是举足轻重;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国民教育运动的开展也具有引领作用,在建立与新国相应的新世纪国民这一层面而言,对于20世纪乃至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将思想启蒙与革命对立,片面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梁启超过度强调了国家社会而忽视了社会自由的发展;过度重视利群思想而忽视了社会自由的发展;过度重视思想教育而忽视了社会经济的转变;当时国家政治局势艰难、社会民主制度缺乏、社会经济制度落后是导致国民劣根性的重要原因;不改变小农经济、专制制度、封建文化三座大山的重压而妄想仅从思想文化启蒙的层面进行政治转型对于当时的局势是不会有根本改观。

[参考文献]

[1]刘亚娟.近代历史境遇中的梁启超新民思想[D].2006年,吉林大学:7.

[2]梁启超.梁启超文集[M].书林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09 年:155.

[3]王敏.启蒙与反思: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史林,2003,3.

[4]梁启超.新民说·释新民之义[M].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5-7.

[5]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M].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22.

[6]胡维革.梁启超新民思想述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7]梁启超.新民说·论权利思想[M].饮冰室合集,專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38.

[8]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M].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41—43.

[9]梁启超.新民说·论政治能力[M].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版:65.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猜你喜欢

公德新民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