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农民工进书店”,歧视的底气何来?

2020-11-16蒋威

现代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方所误会书店

蒋威

9月7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穿迷彩裤进入一家书店时,被当作工地民工拦下,沟通半天才准许进入。关于西安方所创联中心试营业期间引发热议事件,9月8日,西安方所文化运营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微博账号,对此事作出说明和道歉。

众所周知,迷彩服因售价较为便宜,醒目且偏于制服,穿起来便于统一管理,不少施工队用来采买给农民工,久而久之,迷彩服仿佛成为了农民工的标志性着装。新闻中的这次“误会”也正是由迷彩服引起的,不过其中却流露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

男子身穿迷彩服而被拒绝进入书店,书店运营商给出的解释是将其误认成了工作人员,也就是在书店施工的农民工。书店的安保人员显然是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农民工的。在笔者看来,即便是在书店施工的工作人员也有进入书店的权利,“误会”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农民工的歧视。

农民工干着最辛苦、最费力的工作,靠双手创造财富。相较于一些缺斤少两的商人、贪污受贿的官员、惹是生非的纨绔,农民工的心灵是干净的、精神是可贵的。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严重时期,我们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就归功于农民工不顾安危奋战在一线。

再说,书店和其他商业店铺肩负的责任是不同的。书店就好比是储藏文化清泉的一口井,农民工也有去这口井打水的权利。况且很多农民工出身较差,也肩负着教育自家子女的责任,假如他们也能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去教育孩子,就能讓孩子有机会通过知识和文化改变命运,脱离贫困,贡献社会建设。

这场“误会”是一次很好的警示。我国的文化一贯是“海乃百川,有容乃大”,书店要敞开大门迎接四方来客,肩负起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大责任,不要让我们的文化变得狭隘。

(摘自千龙网)

猜你喜欢

方所误会书店
误会
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误会
最美书店
关于方所的整合营销研究
方所的体验术
在书店
《你误会了》等